首页 > 

MBB与5BB大PK:栅线越多越好?不,多主栅其实挺“鸡肋”!

来源:
时间:2019-07-19 10:13:42
热度:

MBB与5BB大PK:栅线越多越好?不,多主栅其实挺“鸡肋”!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rd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近期,光伏圈的风,似乎是吹到了多主栅(MBB)组件身上。光伏行业的诸多实力玩家们,纷纷加大在MBB技术的研发,先行者则快人一步宣布推出量产的MBB新品,行业内半片多主栅组件产能快速提升。这也难怪行业内有一种声音说,2019年有望成为MBB组件大爆发的元年。

其实,多主栅技术并非是新鲜事物,MBB已经“喊”了很久。从之前的2BB、3BB到4BB、5BB,基本上是两到三年迈一个台阶,如今,市场主流的是5BB,升级速度明显就慢了下来。那么,栅线真的就是越多越优秀么(比如9BB,12BB等)?MBB与5BB技术相比,两者到底谁优谁劣?

说起MBB的优势,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非常明显的。通过栅线变细提高电池的受光量、降低组件串联电阻,可使晶硅组件功率提升约5W(相对5主栅),另一方面该技术还可以节省部分银浆耗量,从而降低电池成本。

但是,理论归理论,MBB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到底会不会带来明显的发电量增益?

实际上,在标准测试条件(辐照量为1000W/m2)下MBB功率增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电学增益,多主栅缩短细栅线电流传输距离,降低串联电阻Rs,进而降低电阻损耗;2.光学增益,MBB可以有效降低栅线遮光面积,提升电池受光面积,增加了入射角0时的电池受光量。

但是现实往往并不如理论中美好。首先,对于电学增益,由于组件在实际使用的条件下,辐照量很难达到1000W/ m2的水平,尤其是南方地区,因此组件低辐照时的表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为重要。研究表明,在弱光条件下多主栅组件的低串联电阻特性会成为发电的障碍,此时多主栅组件发电能力相比主流的5BB组件要差。

其次,对于光学增益部分,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标准测试条件下光线为垂直入射组件,但是组件在实际项目中,光线入射角度从早至晚会随着时间发生明显变化,由于MBB使用圆焊丝直径较常规5BB产品厚度增加明显,光线斜入射时MBB组件自身会形成较大面积阴影遮挡,这会降低MBB带来的光学增益部分。圆焊丝的光学增益受太阳入射角影响较大,光直射时增益最大,入射角减小时增益效果减小。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有企业分别对12BB和5BB单面组件、18BB和5BB双面组件的发电量进行了实证对比。

在13个月的发电测试中,12BB单面组件比5BB单面组件发电量低2.41%。

在7个月的发电测试中,18BB双面组件较5BB双面组件发电量低2.47%。

为了进一步研究造成多主栅组件在实际项目中发电表现较差的原因,该企业还对比了12BB单面组件和18BB双面组件在各辐射强度下的发电表现,不管是12BB组件,或是18BB组件,辐照强度越低,其发电表现越差。如辐照量在200~400W/m2时,多主栅组件在该辐射强度下发电量较常规5BB组件低3%以上。

正可谓是“实践出真知”,实证实验得出的数据最有说服力。综上可知,由于多主栅组件低串阻导致的弱光性能差,其在户外实际运用中发电性能表现较差,相比5BB组件平均发电量反倒要低2%左右。

这意味着,虽然MBB组件功率增加了5瓦左右,但实际并没有提升发电收益,投资收益甚至还不如5BB组件。MBB技术看起来很美,但实际运用却不是那么会事儿,实际发电能力存疑,在客户端的运用价值并不高。MBB技术“美则美矣,实则鸡肋”,现在说所谓的MBB风口还为时尚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