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上风电抢装,供应链能否跟上?

来源:
时间:2019-07-11 11:07:02
热度:

海上风电抢装,供应链能否跟上?当抢装来临,国内单薄的供应链体系能否跟上海上风电跃进之势?6月27日晚,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首台风机整机吊装,按照计划,首批20

当抢装来临,国内单薄的供应链体系能否跟上海上风电跃进之势?

6月27日晚,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首台风机整机吊装,按照计划,首批20台机组将在今年底并网发电,全部机组会在2020年底前并网。

但并不是每个项目的进展都尽如人意。70公里之外的海域,广东能源集团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正在进行风机基础沉桩施工,该项目全部机组并网时间已经由2020年推迟至2021年。

2017年11月,阳江市就已经完成首批四个总装机容量1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核准,按照阳江市政府的计划,这四个项目将于2018年中旬开始风机吊装施工,2020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

但四个项目均未在2018年中实现风机吊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延期。据eo记者了解,目前只有中广核阳江南鹏岛和三峡阳江沙扒两个项目提出了今年并网要求,中节能南鹏岛和广东能源集团沙扒两个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尚未提出并网要求。

焦虑的不止广东能源集团一家企业。截至今年3月,全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已经达到1000万千瓦,目前国内薄弱的供应链体系或难以支撑规模庞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建设需要。而留给开发业主的时间极其有限,唯有在2021年完成全部机组并网发电,才能拿到较高的8毛5标杆上网电价。

当紧张的供应链体系遭遇抢装,行业焦虑与涨价冲动并存。

政策加速抢装

去年5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2019年起,所有新增核准的集中式海上风电项目均应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电价。

2017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等省份开始加速推动海上风电发展,地方政府希望借助海上风电调整能源结构,带动相关产业。但由于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逐年扩大,国家能源局正在推进风电、光伏平价上网,以减轻补贴压力。而海上风电度电补贴在0.4元/千瓦时左右,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必然将扩大补贴缺口。

竞争性配置的本意在于通过竞价降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推动补贴退坡。但地方政府在最后半年时间里掀起核准狂潮,截至今年3月,全国海上风电核准待建项目已经达到4138万千瓦,在建项目容量1000万千瓦。而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不过369万千瓦。

这些加速核准的项目希望绕过竞争性配置,以便拿到较高的8毛5的标杆电价。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组织召开“2019年风电上网电价政策讨论会”,各大发电企业以及主要整机厂商均参加了该会议。根据会议讨论结果,2019年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和潮间带海上风电项目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下调0.05元,至0.8元/千瓦时和0.7元/千瓦时。并且要求2018年底前核准的风电项目于2020年底前完成并网,否则将参与竞价。

有开发企业人士对eo记者表示,电价下调对项目收益影响巨大,上网电价下调1毛,开发企业的利润可能减少一半。

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下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对于2018年底前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

有广东省内开发企业人士表示,目前8毛5的电价对广东省内的项目刚刚够,下降的空间也不多。很多项目需要控制成本才能满足国资委对资本金收益率的要求,有些项目的收益率只有5%—6%。

“早投产、早收益”的陆上风电、光伏抢装准则同样适用于海上风电。地方政府、开发企业以及整机厂商都对海上风电寄予厚望,没有任何一方愿意轻易放弃8毛5的标杆电价。

供应链吃紧

尽管抢装逻辑相同,但海上风电不同于陆上风电和光伏的是,有限的施工资源和风机产能严重制约其抢装能力。

“现在工程能不能干完,就看谁能抢到施工资源。”上述开发企业人士表示。

在2019亚洲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据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小星介绍,目前国内已投入使用、可用于风机设备安装的(自升式平台+半潜座滩船)约20艘左右,其中能力范围240T—2000T。正在建造的自升式平台约10艘左右。这些设备仅用来安装风机来考虑,每个平台/船每年可完成40—50台左右风机。800KJ及以上能量的大型液压冲击锤共21台,其中2000KJ及以上13台,1000—2000KJ的5台,800KJ的3台。

有装备制造企业人士对eo表示,一艘打桩船一年极限理论值能打50个桩,现有打桩船数量基本不可能满足市场需求。

而广东省内由于海况复杂,适应广东海上风电建设的船舶数量更为有限。有施工企业人士表示,“广东很多项目都是因为没有船开不了工,或者是弄一些船过去,但效果并不明显。”

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在第四届全球海上风电领袖峰会上表示,按照目前水平,全国一年加起来的吊装能力在400多万千瓦左右,但已进入规划要开发的项目容量远大于这个数。

“这么多开发商,他们都有硬性任务,有的已经招标了,有的马上招投标,政策严格要求2021年底要并网,这一台没有吊装上,造成电价差别,这个钱谁来付?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翟恩地说。

除了施工能力,大兆瓦抗台风型风机产能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截至今年3月,广东和福建两省在建海上风电容量达到632万千瓦,占到全国在建容量的六成,广东和福建均要求海上风电项目采用5MW及以上风机。

远景能源副总裁田庆军表示,65%的在建项目风机超过5MW,这意味着叶片长度要相应增加,161以上叶片目前国内具备生产能力的每个月就2套,未来产量可能上去,但是来得及吗?

不过也有整机厂商人士认为,目前风机产能比较紧张,但整机的生产和总装产能基本够。“主要瓶颈在下游配套的铸锻件和轴承。”

在大兆瓦的海上风机市场中,集中趋势明显。金风、明阳和上海电气三者占据的市场份额到2019年预计超过70%,前五几乎占据了85%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订单增加,整机厂家在供应链上优势更加凸显,排名靠前的整机厂对于上游零部件议价权增益放大。

涨价冲动

当有限的供给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短期内市场价格难免上涨。以福建为例,其海上风电项目成本构成中,风电机组和风机基础及施工的费用占到总成本的69%。

对于整机厂商和施工企业而言,其自身成本下降空间十分有限。

有整机商高层人士表示,目前无论是海工装备、工程施工和风机设备甚至海缆,都没有多大的降价空间,因为量没有上来,传导不下去,价格的传导要有一个周期。

有施工企业人士认为,一条施工船的造价普遍在5—7个亿左右,如果模式不变,施工降成本的空间并不大。

但抢装进一步放大了整机厂商和施工企业的议价权。有整机厂商人士表示,“长期来看,海上风电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价格肯定会下降,但短期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

除了竞争性配置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对项目工期的要求也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紧张程度。部分开发企业在拿资源时对地方政府承诺了吊装和并网的时间。有整机厂商人士表示,广东省内有业主在2018年底就开始加紧要货,要求今年5月或6月交付多台机组到现场吊装,但这些项目的海上升压站皆未完成建设,即使顺利吊装,也无法并网发电。

有开发企业人士对eo表示,现在施工企业也在挑好的项目干,江苏的项目比较好干,福建和广东的项目由于水深、风机基础需要嵌岩施工,所以施工难度比较大。如果出现抢装,“市场价肯定会涨的。”

在施工能力和风机产能的制约下,并不是每一个海上风电项目都可以抢装成功,更多的项目需要充足的时间来依靠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取得立足之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