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突然对垃圾分类动真格?从“洋垃圾”这面镜子说起

来源:
时间:2019-07-08 23:02:09
热度:

突然对垃圾分类动真格?从“洋垃圾”这面镜子说起自7月1日上海率先实施“史上最严垃圾分类”后,全国上下正在掀起一股“垃圾分类潮”——深圳要在2019~2021年期间安排2亿元鼓励垃圾

自7月1日上海率先实施“史上最严垃圾分类”后,全国上下正在掀起一股“垃圾分类潮”——

深圳要在2019~2021年期间安排2亿元鼓励垃圾分类;

北京率先将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

厦门则规定,对“个人未分类投放或随意倾倒或堆放生活垃圾的”处以不低于50元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最多处罚1000元。

住建部则表示今年计划投入213亿元,到2020年年底,引导包括北京、杭州、成都等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垃圾分类,“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正在发生的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国正在开展的垃圾分类运动,是动真格的。

这背后的原因不消多说,但有一点值得玩味的是,大力推行垃圾分类,也是在为向“洋垃圾”说“不”蓄积力量。

一  何谓洋垃圾?

在2018年以前,美国的码头上每年都有打包成块的垃圾装入集装箱,运往中国。

这些垃圾有塑料、废纸、废五金、矿渣以及旧衣物,它们穿越大洋,通过海关,进入中国的废弃物回收利用集散地,被挑拣、分解、处理、造粒再利用。

这就是所谓的“洋垃圾”。当然,美国只是最大的“洋垃圾”源头,向中国出口“洋垃圾”的还有澳大利亚等国。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洋垃圾”年进口量从450万吨增长到4658万吨,涨了近十倍。

2018年全国两会,我国政府以最强音正式对“洋垃圾”说“不”。去年两会上,李总理在部署2018年工作时指出“严禁‘洋垃圾’入境”,这一问题也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二  让“洋垃圾”出口国吃瘪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决定禁止进口塑料废物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下达禁令向“洋垃圾”说不。多个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和马来西亚,也通过了类似的法律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菲律宾今年6月底终于将“屯了6年”的多个装满“洋垃圾”的集装箱运回加拿大。7月,印度尼西亚也加入“洋垃圾”拒收大部队。

在遭到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拒收后,美、澳等西方国家很快就陷入了窘境。

先看澳大利亚:在2017年以前,中国大约每年进口其1/3的垃圾,而印度约为10%,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澳洲有近一半的“洋垃圾”无处安放。澳大利亚媒体则评论称,其国内垃圾回收系统正因此面临崩溃。

美国也不得不认清现状,自2018年以来,美国的50个州中有15个正遭受着中国拒绝进口垃圾的影响。由于习惯将废物垃圾运往海外,美国多数地区的回收系统并不完善,多出的垃圾在仓库和停车场里大量堆积。有不少州的回收公司最后只能选择将其填埋,尤其是在人稀地广的美国中部地区。

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够特朗普头疼一阵子了。

三 中国苦“洋垃圾”久矣

中国苦“洋垃圾”久矣。在广东汕头的贵屿镇,“家家拆解、户户冒烟、酸液排河、黑云蔽天”曾是整个镇子的真实写照。2012年一项针对该镇的研究显示,这个镇子6岁以下的农村儿童中,有81.8%的孩子出现过铅中毒现象,而毒源就是拆解电路板和熔化铅焊料过程中产生的含铅粉尘。

不只是电子垃圾,其它固体废物如果回收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比如,塑料清洗使用化学药剂,清洗废水直排会污染附近水域;回收废电线电缆中的铜铝导线,直接用火燃尽外部胶皮,排放烟气和灰烬中的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物质含量极高……

这是因为,我国处理“洋垃圾”的加工点以粗放型小作坊为主。这些小作坊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治理的成本甚至是其产生利润的成百上千倍。

分拣“洋垃圾”的工人。

此外,“洋垃圾”还严重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

“因为之前没有法律规定不能进口‘洋垃圾’,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垃圾是走正规的海关报关程序入境的,但是这里面含有多少有毒有害物质,海关并没有专业能力去检测。”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首席行业分析师潘功这番话,道出了“洋垃圾”潜在的毒害风险。

而对于那些大量未经许可走私入境的“洋垃圾”,以及那些处理加工不当、随意排放污染的“洋垃圾”,其中有多少有害物就更不得而知了。

有业内人士向笔者爆料,有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甚至将国家明令禁止的旧衣物“洗洗卖掉”——这里面携带多少细菌更是无法想象。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坦言,“洋垃圾”进口本身有严格的管控,但不少地方和企业仍然违反规定,私自进口或不合格或超量的“洋垃圾”,给国内的生态环境带来损害。

四  “洋垃圾”是一面镜子

既然“洋垃圾”有那么多危害,为何中国还是有“洋垃圾”存在的市场呢?

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洋垃圾”被循环处理后,确实可以变废为宝用作原料,成为低成本的原料来源。然而,与此同时,“洋垃圾”也如同镜子一般,折射出我国资源回收行业的落后。

“洋垃圾”是一面镜子。

“国外实行垃圾分类已经很久了,像德国、日本等国家,他们可以把玻璃分成有色玻璃、无色玻璃,塑料分成软塑料、硬塑料等各种塑料,对于那些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而言,这些垃圾的利用率是很高的。”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说。

“而国内的垃圾分类没那么细,厂家没办法直接利用。分拣的成本又很高,分拣完质量也不好,这就是为什么国内一直有‘洋垃圾’市场存在。”潘功表示,低价、高质、含量高,这些特点是“洋垃圾”在中国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由于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内垃圾回收率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都陷入低谷,大部分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或者焚烧厂。

不过,李志青表示,国外的“洋垃圾”和国内的“土垃圾”尽管源头不同,但在资源化利用上是“互替品”,只不过基于垃圾性质、垃圾分类和处理等体制、机制和效率等因素,相比于“洋垃圾”而言,“土垃圾”的市场价值相对较低,缺乏竞争力。

李志青说,长期缺乏有效的后端治理和倒逼机制,是“土垃圾”无法找到资源化利用的市场路径、陷入高度依赖政府补贴的低水平恶性循环之中的根本因素。

五  垃圾分类带来新的契机

中国向“洋垃圾”说不,与大力推行“垃圾分类”,这套组合拳正在牵引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焕发生机。

“(禁入‘洋垃圾’将使)需求量转向国内,那么对于垃圾分类的要求就会变高,这对整个垃圾分类也是一个推动。”潘功说。从国内来看,禁止“洋垃圾”入境从而导致进口固废减少,也给国内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再生资源行业带来新的契机。

正如生态环境部李干杰部长曾公开表示:“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是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的反向抓手。”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回收体系建设仍滞后于固体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杜绝“洋垃圾”同样也是为国内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让路。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循环经济科技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瑞晶表示,“如果我们将垃圾分类推行到位,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做好资源化综合利用,替代进口固体废物完全可行,甚至可以扩大到固体废物出口。”

不过,从最近上海等地被“垃圾分类”支配的生活来看,强制垃圾分类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需要政府先行,并带动社会资本的参与”潘功说:“如果国家能够将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整个后端配套设施建立齐全,再加上个人在前端文明的全面推动,相信会达到很好的垃圾分类效果。”

不过,李志青表示,根据“洋垃圾”进口禁令的时间规划,“土垃圾”务必要在两年内做好准备,否则,到时仍然将面临“洋垃圾”进口的冲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