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美欧关系持续恶化
美欧关系持续恶化在国际关系中,能源问题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自身资源禀赋不够的欧洲国家,长期依赖来自外部的能源输入以维持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需
在国际关系中,能源问题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自身资源禀赋不够的欧洲国家,长期依赖来自外部的能源输入以维持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需。据统计,欧洲70%的天然气供应来自外部进口,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使其成为欧洲最主要的能源出口国。
尽管欧洲一直在进行能源多元化的努力,目前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依然高达40%左右,这也是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修建“兄弟”、“北极光”、“欧盟”、“亚马尔—欧洲”、“蓝溪”等多条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将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欧洲。但俄罗斯输欧的天然气必须经过乌克兰、波兰等第三方过境国,而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近年来又经常出现大的起伏。尤其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地缘政治风险成为威胁俄欧能源安全的重要隐患。
因此,俄罗斯和德国、荷兰、奥地利、法国等主要能源消费国合作建设了经由波罗的海的“北溪”跨海天然气管道,其中“北溪1号”已于2011年开通,而“北溪2号”目前也基本完成建设,即将开通输气。不过,这条长达1225公里的天然气管线自提出以来便一直成为牵涉多方的焦点议题。
在“北溪2号”问题上,欧洲国家之间本身就存在重大的分歧。德国、荷兰、奥利地、瑞典、丹麦等是主要的支持者和建设者,乌克兰、波兰、斯洛伐克等国则是主要的反对方,欧盟另一大国法国也有自己的立场。
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德国已计划在2022年全面放弃核电,转而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尽快实现能源转型。由于可再生能源属于间歇性能源,在能源过渡时期,德国依然需要稳定的基载电力来确保能源的安全供应。并且德国早已不满乌克兰、波兰利用天然气管线过境问题作文章,希望通过“北溪2号”尽快摆脱俄乌关系等地缘政治风险对自己造成的牵累和困扰,同时还可以借此成为新的欧洲能源输送枢纽,获得向其他欧洲国家转口天然气的经济收益,因此德国是“北溪2号”最热衷的推动者和主要建设力量。
欧盟的另一大国法国的情况和立场则与德国存在差异。法国的能源自主性较强,其电力供应的75%来自核电,“北溪”线路对法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及德国,因此法国在其中更倾向于扮演裁判角色,法国已多次表示应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即便是需要进口天然气,法国、西班牙这些国家的来源也相对多元化,因此在“北溪2号”上的表现并不积极。
作为传统俄欧天然气输送“中转站”的部分东欧国家是“北溪2号”的主要反对力量。“北溪2号”的建成,将使得乌克兰、波兰这些国家的战略地位和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降。乌克兰每年收取的俄欧天然气过境费高达数亿美元,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不止一次地强调反对修建“北溪2号”。新就任的总统泽连斯基尽管在对俄政策上不及波罗申科激进,但在近期会见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时也明确表态反对“北溪2号”。近年来跟美国关系热络的波兰甚至建议增加进口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以取代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
在3月初的欧盟议会上,欧洲国家以402票赞成、163票反对、89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不支持“北溪2号”的决议案,并不再将俄罗斯视为战略伙伴,同时开始筹备对俄开展新一轮经济制裁。尽管该决议并不具备强制执行性,但也反映出欧洲内部对该议题的重大分歧。
从“北溪”项目提出以来,美国自始至终都持反对态度。美国多次指责“北溪2号”的最大支持者和受益方德国无视欧洲盟友利益,使能源沦为俄罗斯影响和制衡欧洲的工具。美国不断游走呼吁欧盟的参与方退出“北溪2号”,并已经表示将对参与项目建设的部分公司展开制裁。美国反对该项目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自身利益考虑。
随着国内页岩油气开发和利用的加速,天然气产量的不断攀升,美国国内出现天然气供应过剩的情况。自2016年11月开始,美国开始出现天然气净出口,欧洲市场是美国天然气出口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是特朗普执政以来,多次力推天然气输欧,使欧洲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规模不断加大,贸易量屡创新高,目前美国液化天然气已占欧洲天然气需求总量的10%。
从经济角度考虑,美国销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是265-295美元/千立方米,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则是190美元/千立方米,加上海运成本,以及液化天然气在欧洲到岸后的其他费用,美国输欧液化天然气价格劣势十分明显。因此美国更多地是通过政治因素对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施压,借以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达到打击俄罗斯的效果。尽管美国输欧天然气不断创新高,但“北溪2号”已接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开通将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因此美国和其他反对力量恐怕也只能暂时阻止或者延缓该项目,而美俄欧三方围绕该项目的各种角力还将长期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