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700亿元!居民有收益 光伏扶贫才能有效持续

来源:
时间:2019-05-17 15:00:54
热度:

700亿元!居民有收益 光伏扶贫才能有效持续:要完成精准脱贫的任务,能源行业要有斗志,保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能源行业也要有意志,拿出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创新实现突破;能

:要完成精准脱贫的任务,能源行业要有斗志,保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能源行业也要有意志,拿出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创新实现突破;能源行业还要有壮志,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布局长远,既要全面解决能源问题,还要重构乡村能源体系。

2月下旬的一天,药小云在粉丝1.2万人的抖音号上转发了一条短视频:两个女生在大气磅礴的乾坤湾前微笑起舞,背景音乐是他和歌手云飞合唱的《梦回乾坤湾》。乾坤湾是黄河九十九道弯之一,也是红军东征抗日的起点。

在抖音号上发视频、转视频是药小云的喜好、也是工作,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山西永和县宣传部副部长。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脱贫工作已持续多年,最初是借助本地资源,建立黄河乾坤湾景区和红军东征纪念馆,通过旅游增收减贫;后来是把工业和资源相结合,借助光伏和煤层气开展能源扶贫。2015年,这里摘掉县域经济全省倒数第一的帽子;2018年下半年,永和县开始打造“网红县”品牌,通过抖音等视频社交软件,晒民俗、晒风景、晒乡间美食,半年内播放量累计6.6亿次。现在,药小云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流量带来客流,挖掘新的经济模式。

永和县只是“脱贫在冲刺”的一个缩影。在中国,有若干个县城和村庄像这里一样,把既有的按部就班转向靠谱的自我放飞。冲刺不仅体现为一村一县的思维升级,还呈现在扶贫的模式转变。最明显的就是能源扶贫。过去几年,电力、油气、矿产和新能源领域参与扶贫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实现了从简单到深度、粗放到精准、输血到造血的变化。

2019年的全国两会吹响了“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的总号令,也给能源扶贫提出了新目标。

在“精准发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下,能源行业要有斗志,特别是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时,务必保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能源行业也要有意志,面对“三区三州”等深度扶贫地区的困难时,拿出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创新实现突破;能源行业还应有壮志,在实现脱贫过程中,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布局长远,既要全面解决能源问题,也要重构乡村能源体系。

能源扶贫是什么

能源扶贫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没看到官方定义。如果从20世纪90年代末在贫困地区开展电力设施建设算起,我国的能源扶贫工作已经开展了近20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能源贫困”有个生动的解释:“没有能力使用现代烹调燃料进行烹调做饭,缺少能够提供阅读或者其他家庭生产活动的最低限度的电力”。如果把这个定义稍作拓展,能源扶贫可以理解为“针对能源贫困的居民开展的帮扶和资助,以解决其基本用能问题”。

2013年之前,我国的能源扶贫是以这种救济式扶贫为主线,以解决贫困居民的生活用电为导向。对于扶贫目标,在2011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也有明确规定:到2020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这是“精准扶贫”首次被提出。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实施“十大精准扶贫工程”,自此,救济式扶贫转向了开发保障式扶贫,能源扶贫也随之出现新变化。

和偏重提供生活用能的救济式扶贫相比,能源在开发保障式扶贫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发挥作用更直接——一方面,能源可以提供足够的生产用能,推动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自生能力;另一方面,能源还可以作为一种产业资源,挖掘发电产气等“造血”潜力,帮助贫困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在政策设计上,参与扶贫的能源应当尽量清洁化、多样化。《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带动改水、改厨、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从实际操作看,各类能源扶贫形式中,电力的表现最为突出。

以投资规模为例。2018年10月,“中国电力规划四大智库”之一的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中国能源产业扶贫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以前,我国能源扶贫投资中百亿级别的投资均多出自电力:如农网改造产业扶贫资金累计投入630亿元、光伏发电扶贫投入700亿元、风电扶贫投入100亿元。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说:“扶贫靠政府、脱贫靠企业。”在电力扶贫中,电力企业特别是国字头的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参与度最高。截至2016年底,在能源央企累计投入的1130多亿元扶贫资金中,主要电力企业投资达1021亿元,超过全部央企投资的90%。

以拥有甘孜、阿坝、凉山等贫困地区的四川为例,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电网攻坚,积极做好光伏扶贫电站接网工作;国家电投则对甘孜当地的水、风、光资源进行综合性集中开发,实现超高海拔、多能互补,把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转化为电能,让综合清洁能源基地成为当地经济的有效支撑。

冲刺阶段需要做什么

四川凉山州属于我国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也是未来一年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的表述。在分组讨论中,如何实现“三区三州”脱贫更是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话题。

“三区三州”80%面积位于青藏高原。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地方并不缺乏自然资源,但高原、雪山、大河、沙漠纵横的环境导致这些地区交通条件恶劣。

甘肃临夏州也是“三区三州”之一。在这里,进入冲刺阶段的扶贫工作正在遭遇资金的考验。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马文云以电力基础设施为例指出,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电力电量增长低等因素影响,电网建设刚性投资需求与进一步弱化的投资能力矛盾凸显,仅靠电力企业自身难以支撑电网建设投资需求。

而根据规划,甘肃省“十三五”农村电网规划投资133亿元,2016~2018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累计投资29亿元,也就是说,2019~2020年全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需求104亿元。

马文云指出,要在未来一年多时间里完成脱贫攻坚目标,资金的持续投入不应缺位。对于电力基础设施,他建议,提高甘肃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年度投资额度。加大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投资,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建设攻坚。

除了资金,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还需要技术的跟进。

记者曾听过两个关于“扶贫羊”的故事。在第一个村,贫困户先是一窝蜂认购羊羔,导致当地市场羊羔的价格一度猛涨,到了卖羊的时候,又因为当地羊太多,成品羊价格急剧下降,最终贫困农户赚到的钱非常有限;同样鼓励贫困户养羊、同样都有养羊补贴,第二个村选择与某电商网站签订协议,羊羔生下来之后,客户就通过网站预付款认购羊羔,羊出栏后则可按售价卖,避免了价格的忽高忽低,保证了扶贫的效果。

两种结果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扶贫方式——前者是靠天吃天,后者是技术胜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同样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做扶贫,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来做,要坐上时代的快车,让他们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农业扶贫如此,能源扶贫就更需要技术的参与,特别是刘永富提到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以最为常见的光伏扶贫为例。与传统城市光伏项目相比,贫困地区的扶贫电站多为分布式,难于集中化管控,增加了运维难度。目前,一些地方的扶贫电站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控电站的实时运行状态、分析故障原因、提升电站运行稳定性,保证了低收入农民或村集体获得稳定的售电收入。

在深度贫困地区,如果提升扶贫的效率和效果,还需要把“资金”和“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关注慈善的比尔·盖茨就曾在非洲做过类似尝试。2015年年初,他在某个公开场合做出惊人举动:喝下一杯人类排泄物制成的水。这杯水来自一台名为Omni-Processor的庞大机器,它可将包含水分的污泥等物体分解,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终过滤成可饮用水,并产生电力,净化后剩余的残渣则能用作化肥。处理所产生的三种产品都可以进行售卖,所获经费则用来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

机器的发明者来自西雅图的一家生物公司Janicki Omniprocessor。2011年,盖茨在走访塞内加尔等极度贫困的非洲国家后,试图解决那里遍地排泄物、饮用水污染的问题。后来,盖茨基金会向Janicki Omniprocessor投资,研发出这台机器,将能源技术和扶贫结合,最终实现饮用水安全。2015年,Omni-Processor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落地,并解决了这个城市1/3居民的污染处理问题。

盖茨带来的启示是,当一般的投资模式难以发挥明显效果时,技术的有效参与有望化废物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未来一年,“三区三州”将是我国集中优势兵力攻坚的地区,如果能通过类似上文描述的黑科技,把当地常见的资源转发为能源、食品或其他有价值的产品,无疑将成为深度贫困地区可行的方向。

没有平台就没有融合

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已经让扶贫领域受益的大数据,却在近期受到吐槽。3月10日,一位前谷歌公司软件工程师发帖称:他在某网站上搜索一张机票时发现,这张票比前一次下单时贵了1500元。而当他再次搜索航空公司的官网时,却看到这趟航班的票其实余量充足、且价格更低。

如果说“杀熟”还算是大数据的偶发事故,那么应用效果不佳则是共同关注的问题。以曾经被高度期望的大数据征信为例,在今年两会的某个小组讨论中,一位来自金融领域的委员表示,现有各行业建立了数据收集系统,也采集到大量不同行业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并未很好解决征信难的问题。原因在于数据都是分散的,没有实现统一,要在应用层面发挥作用还尚需时日。

不仅是金融,能源领域的数据分散在此次“两会”中也被提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金山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主任蓝闽波认为,当前各类能源企业主体分散,信息化程度不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数据共享、融合困难。

用一句话来总结蓝闽波的思路,就是能源大数据的关键并不在于大,而在于全。要实现由大到全的转变,他建议“加快综合能源信息平台的试点和推广,发挥综合能源信息系统的‘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特征,推动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利用”。

蓝闽波所说的“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其实在国家电网公司2019年工作会议上就已经被提出。和“三型”同时提出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概念是“两网”,即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其中,泛在电力物联网在解决大数据融合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泛在电力物联网,即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中银国际的研报分析指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意义,在于改变目前电网内部数据不完全互通、各业务信息共享实时性不强、通信网络覆盖面不宽且传输带宽速率不足、省间电力等资源配置灵活性较差、终端采集监控管理较粗放等问题。

对“连接能源行业万物”的平台,包括储能、新能源在内的领域都能在其中找到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就认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可把所有电网相关的人和设备等全部连接起来,实现设备在线、用户在线、服务在线,实现数据业务的深度融合。

这种融合将在能源扶贫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即将进入的深度攻坚阶段,还是未来仍将面临的扶贫后阶段,平台的意义在于让“组合拳”更有力、“个性化”更精准。

在现阶段,能源扶贫仍以解决缺电问题为重点,或利用光伏或某种单一的能源生产资源。随着各类能源技术突破、价格走低,能源扶贫将会出现更多的组合,即多能互补——既包括目前水电和新能源互补的模式,还将加入储能、燃气甚至生物质。泛在电力物联网则可在各类能源的接入时发挥作用,让各类能源在这个平台中的转化和输出更加稳定、低廉、可持续。

同样,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将大范围根除,集中性减贫治理已经走向精细化、具体化。即便在某一地某一村,居民脱贫进度也是千差万别,这就产生了个性化扶贫需求。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成后,可针对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贫困居民,筛选出最适合他们的能源数据和资源数据,帮助形成并优化能源扶贫方案,提升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水平,以便让“精准扶贫”真正落地。

授人以渔不如重塑鱼塘

按照党的十九大总体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下,“扶贫的下一程怎么走”成为热议的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被问到的代表委员答案几乎一致:重塑农村生态、实现乡村振兴。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现有的脱贫攻坚的巨量资金应当继续投入到乡村振兴当中。

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一项长期投资,能源扶贫在实现乡村振兴中至少将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重构乡村能源系统,二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能源涵盖了农村的能源消费、生产及当地资源的利用。但由于我国能源建设长期服务于工业化和城市建设,农村地区能源体系的优化一直游离于能源战略框架之外,其重要性长期被忽视。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能源精准扶贫研究报告:2013~2018》认为,中国农村正在经历从传统非商品能源向现代商品能源的转化,农村能源需求快速增加。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村地区能源需求也大幅上升,原有依赖化石资源的消费模式已经难以延续。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然而,由于地理气候环境差异性大、各地域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不少地方的生物质资源仅限于焚烧等原始利用状态,这不仅不利于空气治理,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高级能源专家Meredydd Evans针对中国农村现状曾提出建议:“随着城市化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采暖的人均用能和平均建筑面积用能增加明显,应在寻找环境利益和农民利益结合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村供暖和炊事清洁化工程,加速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很多人在提到扶贫时,喜欢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在著名学者、美国研究专家资中筠看来,即便实现“授人以渔”,也仅完成了一半任务。她曾在《财富的归宿》一书中指出,现代公益已经走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接扶贫,即“授人以鱼”,第二个阶段是产业扶贫,即“授人以渔”,更重要的也是当下最需要的第三阶段,即改变社会经济环境,“重塑鱼塘生态”。

未来,深度能源扶贫也将体现在优化基础设施,让农村能源体系得以重构上。除了限煤治霾,重构乡村能源系统还包括提高清洁能源供应规模和开发利用程度,实现多能互补、统筹城乡能源供应、消费及服务体系的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更重要的是,在新的乡村能源生态之下,农村居民将把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作为行动方向,主动治理环境污染、减轻生态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人居环境绿起来、美起来。而这也是扶贫攻坚的终极目标之一。


原标题:居民有收益,光伏扶贫才能有效持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