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一季度经济数据看 中国经济已具备足够的发展韧性

来源:
时间:2019-05-08 09:03:03
热度:

从一季度经济数据看 中国经济已具备足够的发展韧性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多年来,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居于首位,经济活力与竞争力持续攀升。相对于其它主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多年来,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居于首位,经济活力与竞争力持续攀升。相对于其它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于,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具有强劲的惯性力量,财政、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与实施力度均明显大于主要发达国家。

在全球都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率先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并已进入细节落实阶段,在应时而变的政策理念上领先一步。从多个维度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显著加大。

随着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韧性增强,推动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可以确保中国经济未来一个时期平稳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效益和质量同时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良好

近期,2019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进入2019年后开局平稳、稳中有进。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高于许多国内外分析机构的预期值;CPI同比上涨1.8%,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温和区间内;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接近3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高于同期GDP增速。

一季度数据,不仅对预测2019年全年经济的走势具有风向标意义,甚至还对推断整个“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时期内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都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从横向比较,它还可以考察像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在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的增长轨迹是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还是“另辟蹊径”,对于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更具有重要实证意义。

4月末发布的多项单月数据同样印证了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一是,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3.9%,增速比前两月大幅回升。增速回暖主要受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钢铁和化工行业四个行业影响。这4个行业合计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12.8个百分点。二是,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为2018年11月以来的次高点。

当然,在欣喜于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主要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2个、0.3个与1.5个百分点,表明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国经济保持了GDP年均约9.5%的高增长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进入“十二五”以后,遵从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我国经济逐渐由两位数的高增长过渡到一位数的中高增长。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高增长阶段的减速换挡过程。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需要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平稳健康增长之路。从“十二五”、“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运行轨迹来看,与一些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转换相比,我国经济大体上实现了相对平稳的减速换挡,没有出现增速转换中的“悬崖式”坠落,基本取得了“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

中国经济具备三大

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

着眼于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动能,具有足够的发展韧性与成长空间。从横向比较来看,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继续推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国际化释放的能量无疑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纵向比较来看,“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与以往相比,有三大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

第一,服务业跃升为第一大产业。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45.5%,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至此,我国经济已经转变为服务业主导型经济。2013—2018年,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不断攀升。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7.3%,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3%,高于第二产业24.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消费继续成为需求动力的主导力量。

第二,工业发展提质增速。从2018年数据看,工业效益质量不断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该两个重要指标均为历史较高水平。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动能发展壮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4.6%。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创新驱动加力提速。一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屡创历史新高。2018年,全国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1.6%,研发密度为2.1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创新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我国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R&D投入强度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二是创新产出持续提升,创新成效稳步增强,国家统计局测算,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96.3(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8%。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达到203.6、182.8、236.5和162.2,分别比上年增长10.4%、6.2%、5.9%和4.8%。我国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向高质量发展要求稳步迈进。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2019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各种风险。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与人民币汇率走高将使2019年出口承压。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低速调整期,应高度警惕防范外部风险。从内部环境看,一是本轮基建投资扩张着重精准发力、优化结构,“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不会再现,难以对冲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投资的趋势性回落,投资仍有下行压力。二是地方政府债务仍面临压力,去杠杆和稳杠杆将是一项长期任务。三是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与杠杆率较高将制约消费增长空间。

宏观调控及各项政策

应精准发力定向施策

4月1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及下一阶段经济政策走向给出清晰的判断。会议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除了周期性因素,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因素;面对当前稳增长和保就业的需要,宏观政策依然会维持宽松;提振实体经济是下一步稳增长的重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设置为6.0%至6.5%,时隔两年后再次采取了区间形式,既和上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为确保完成今年的预期年度增长目标,宏观调控及各项政策应当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最新情况,化解面临的最大风险点,精准发力,定向施策,才能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首先,以积极宏观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党和政府多次表示,我国将坚持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加内生动力,顶住下行压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减税降费是公平普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直接有效的改革举措,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预计全年减税和降低社保缴费措施,可减轻企业负担近2万亿元,高于2018年的减负水平。有关调查显示,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正在落地,政策实施对经济的正向作用已经显现。未来减税降费的运用要进一步设计好传导机制,不断提升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使减税降费的效果真正惠及企业。在这方面,减税降费政策的精准化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需要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完善。

此外,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从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两轮驱动”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位一体”全面推进,从点式推进向线和面纵深发展。未来要继续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改革任务的重要支点。一是简政放权要着重多维度权力下放,首先,继续分类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其次,解决上下级政府在行政审批权力上的衔接问题;再次,解决审批的不联动与重复性问题;最后,依法解决减费问题。二是加强监管要着重联合与责任追究,首先,解决监管权力划分问题;其次,创新监管方式手段;三是依法加强责任监管。

其次,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惠民生。2018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放在“六稳”之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优先的政策首次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围绕着就业来进行。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稳就业”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前,稳就业首先要稳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中小微企业。迄今业已采取的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融资负担等措施,都是旨在促进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数。

第三,妥善处理管控好外部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经济出口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经济的外向度相对较高,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滑态势进一步确立,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大环境下,对我国出口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面对外部挑战,我国需要加快深化全面改革和扩大开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形成发展新动能。从而把压力转化成动力,把坏事转变为好事。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多年来,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居于首位,经济活力与竞争力持续攀升。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于,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具有强劲的惯性力量,财政、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与实施力度均明显大于主要发达国家。在全球都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率先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并已进入细节落实阶段,在应时而变的政策理念上领先一步。从多个维度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显著加大。随着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韧性增强,推动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可以确保中国经济未来一个时期平稳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效益和质量同时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