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云飞谈金融与智慧供应链对能源产业的双重赋能

来源:
时间:2019-04-19 11:01:39
热度:

黄云飞谈金融与智慧供应链对能源产业的双重赋能近日,价值中国网对上海华能电子商务公司CTO黄云飞先生进行了专访。黄云飞谈到了很多在产业互联网、特别是能源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和智慧供应链方

近日,价值中国网对上海华能电子商务公司CTO黄云飞先生进行了专访。黄云飞谈到了很多在产业互联网、特别是能源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和智慧供应链方面的精彩见解、和权威意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从能源金融创新、和智慧供应链这两个角度,以及这两者的结构性关系方面,展开了“双重赋能”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新型关系

能源供应链产业有一大特点,就是产业、产能都相当分散。以创新姿态登场的能源互联网的可以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黄云飞表示,“因为我们从事的产业很分散,所以有需要如何把产业聚集起来。当然聚集不一定是物理空间的方式,可以用所谓虚拟数字的方式,从信息化,数字化的角度做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金融的手段,提供‘滴灌’。‘滴灌’是以色列在农业上的技术,是针对性的节水型浇灌。”

黄云飞风趣地做了类比,“讲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滴灌’。原先我们之所以很难做到这一点,其一,我们整体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其二,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于实体企业的与信用风险相关的信息收集程度不充分。所以说更多是依赖于企业本身的资信来进行授信,或者依托于动产的抵押方式”。

一直以来,有可抵押的实物存在,企业才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融资,这些都是传统的金融方式。

但是事实上,所有实体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都是需要融资的。可喜的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的产生,具备融资条件的场景,将远远大于现有的情形。具体来说,在供应链创新的场景之下,可能就会从大额度的企业主体信用融资,转变成企业实时的、小范围的交易信用融资。

“这是不是很象“滴灌”?”,黄云飞谈得保理创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创新型的交易信用核心就是,在交易、交付过程中,诸多的静态和动态的实时统计数据可以构造出来信用。——在不同场景下,通过组织各种数据,构成的相应风险信用模型。——而这些信用,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会与我们原先的信用体系,并行存在。这就是“从传统供应链金融,向现代供应链金融的最大转变之处”。不在再依赖于企业近态的信用、货物、或资产的存在,而变成一种动态的交易的信用。

交易型信用,也必然产生出更多的融资场景。同时,对可能风险的评级,在整个交易环节、交易项目就有所不同、有高有低。不同的社会资金,可以根据自身机构对风险的偏好,和风险与利润的关系偏好等指标,来进行资金的配置。

原先企业有很多场景,当新型供应链金融应用起来,其实是一个信用,评估风险将成为非常可控的场景。否则,如果没有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支撑,企业为了获得融资,也只能采用很高利率的方式,贷款方也只能以要求高回报来对冲高风险。借贷双方,其实都不在最佳状态。

通过互联网平台,再加上物联网,再加上把从供应端到需求端,全部信息串联起来,就有可能创造出很多具体可靠的融资的场景,来带来融资成本的显著降低,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动能。

显而易见,其一,所谓的“交易信用”,也就是将传统对信用的理解,至少已经在应用场景这方面,已经大大扩展了。其二,对于资产的理解,也是极大创新了。原来认为的资产,只能是一些固定实物,而现在更多演化到比如数据资产,信用资产等创新领域。

“我们现在正在组建一个保理公司,利用现代金融手段,来做这个业务的一个创新尝试。我们的目标,不是希望从这里面获得很多利润,而是希望给更多的产业链赋能方面,进行一些推动。”

能源新金融:创新保理业务的期望

保理(Factoring)全称保付代理,又称托收保付,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提供保理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

保理公司,在传统市场下也是存在的,就是对企业上端的应收账款的一种融资,当然需要有一个核心企业的背书。在新的场景下,尤其是在物流的场景下,物流运费的保理,一方面,运费的账期其实普遍是存在的;另一方面,而且随着企业整个业务规模的扩大,对保理的需求也是非常普遍的。

“特别对于华能公司的平台,我们在冶金、工程建设领域里,也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所以说这种场景的信用,应该说是比较充分的”。

作为保理公司来说,“我个人理解是这样,应该是有两个指标要去体现,第一,关于保理资金的利润率,或者是差价,需要重点考虑。第二,是资金的盘活的程度,或者通俗来说,就是其中的杠杆率的程度。当然这两者之间,我们认为它是相互权衡限制的——如果你希望资金利差比较高的话,可能适配的场景就不足够充分,所以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临界点、权衡点,就是追求总体价值的最大化”。

在互联网的场景下,如何将一个保理公司的效率发挥到最大?

黄云飞谈到了相应的“三个拓展”的追求目标——拓展企业自身的业务规模;拓展稳固的市场地位;拓展全行业的市场空间

那么,如何实现?

从现实条件出发,这必然需要跟互联网,或者供应链的场景,做充分的结合。金融机构的传统模式,基本上都是"抓大放小”或者“二八原则”。金融机构只能关注20%大客户,大订单。那些长尾的市场,都觉得无力可图,因为都需要用同样的人工,或者风控的成本。但是产业互联网,也完全可能会批量地产生长尾碎片的场景。如果与供应链生态之间,能够做充分的结合,企业就可以在80%的长尾市场里面,获得新增量。而且,这种增量,未来是可以进行快速复制的。

“我们的保理公司,从战略上说,应该跟我们的供应链平台之间,尤其是供应链平台产生的物流运输的相应场景,进行充分的跨界合作。这可能探索出一些针对能源煤炭的运输领域的创新业务。”

我们看到了这一模式的“一举三得”:其一,相应产品模式容易复制、容易推广;其二,可以将业务快速充分地壮大,其资金的杠杆,也更加容易放大;其三,每一订单的利差虽然薄一点,但规模取胜。这种理念的强化,对产业和实体经济,又是很好的“滴灌”。

“总说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我们现在基于互联网平台,希望这些金融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都能够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给实体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支撑”。

“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给产业带来支撑,更多企业就能够参与进来,随着我们的业务扩大,我们可以给生态参与者更多让利,这样就形成良性的循环,对产业也是实实在在的贡献。作为一个央视旗下的供应链服务企业,我们也应该把产业链的振兴,作为我们的责任之一”。

供应链的长尾,金融信用的长尾

“长尾市场”这个词,最早是从亚马逊网络书店借用来的。线下的传统书店,只能摆放最畅销的书,否则实体空间就浪费了;在网络上却可以经营长尾产品,但是长尾市场还是有成本的。比如,2C的图书市场,主要的成本就在仓储、物流上面。需要配送给终端用户的一本图书的单价其实比较低,因此相应而言,仓储、物流的成本占比就比较高了。所以图书物流,通常会采取“大批量、多中心”的处理模式处理。

而B端的长尾市场,比如能源贸易,模式上就有很多差异。比如大笔煤炭订单的情形,可能一笔几万吨,一吨几百块钱,那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应收账款,如果风险可控,各方都是非常乐意接受保理方式的。

这时,同一笔订单,也可以分批次进行配送。比如,在账期范围内,分期运输,一次运输几万吨,每期额度几千万。从风控来看,一边是央企愿意背书,一边是保理公司愿意托收保付,额度体量可控,账期也非常清楚。这样,这些业务订单,就相当便利了。

但是,主要的问题可能出现在生态系统中的较小规模的订单情形。比如,一家下一层级的物流运输企业,一年总共委托几万吨,算下来一年只有几百万交易规模,再发成若干月的账期。这样,传统的保理公司就很难提供服务了。比如说贷款,小型企业只贷几万元,分期贷几个月。保理公司要做的事几乎一样了,需要有人去考察,需要发生差旅费,差旅费可能就超过利息收入了。所以,这样类型的订单,在传统模式下,就只能放弃了。

但是,互联网化之后,其一,各方的业务委托关系是非常清楚的,其二,可能产生风险的最终买家,在平台系统里面也是有保障的,这样,互联网保理公司就有可能对其提供互联网的保理放贷业务。客户的整个资金账户和资金流向,在平台上可以规范化。

“因为这一类的运输商,可能在我们生态里边数量有成百上千,成千上万,这样的话,我们对这些可以批量的开展业务,而不可以节省原先线下的这一部分成本投入——包括人工的投入、时间的投入、来回差旅的投入,这样就是我们所说的长尾领域可以进入,加起来的话,也是非常巨大的数字”。

所以,保理公司对于企业的信用,逐渐就会转化成交易信用。因为此类中小企业是提供服务的。它们的信用,其实是由出资方先出过了;保理公司在手段上可以进行管控:一旦借贷关系明确,保理公司可以把资金先扣了,剩下的才是服务方的相应费用,整个风控的模式完全变化。“我们收取的服务费,就是其货款的一部分;银行的收账还的钱也是来自于货款;可以先把钱给这个承担物流的小企业、甚至是个人。那边的货款不用担心,因为货款的买方都是电厂,电厂是跑不掉,规模也都足够大”。

“等于把最终货款的买方信用,作为了物流方信贷的借方信用”。但是原先,因为没有平台把这个链条串联起来——无法知道谁跟谁在卖货?买方的钱为什么通过保理方还给银行?什么时候还?都不可能知道;银行也没有相应手段去掌控这些信息和数据,所以最省事的做法,就是不给运输端小企业贷款,所有各方的业务机会其实都被阻断了。

其实,互联网这一工具,只做了数据连接的事情,也只需要做数据连接的事情。所以产业互联网,第一要义先要连接,而且是深入的连接;其后就通过物联网,针对在途的货物,也可以把它既有的实时探头,再加上各种在途的可感知方式,货物的监控就成为可管理了,融资放款也可以了。

“风险管控的事情,我们保理公司可以来做,甚至保理也可以像保险一样,所有这些环节保理公司来背书。当然,我们也可以容忍其中几辆车,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这就是保险和精算和统计学的算法评估了”。

双重生态,多赢思考

“好的供应链,需要一种多赢的思考,需要让所有的生态成员,都乐于参与其中”。——供应链企业参与到生态中来,应当会受益而不是受到伤害;同时,生态系统也给银行带来了新客户,放大了银行方原先没有的业务量。

黄云飞认为,华能上海电商的供应链生态,理想状态应当是一个“铁三角模型”——电商+物流+金融——

1、电商平台作为引擎。也就是汇聚流量的载体。一方面企业自身的贸易和商流放在上边,另外也可以作为为其它企业开展网上业务的共享平台。

2、物流作为基础。大宗商品,整个交易的全过程,从交易到交付都离不开物流的。不管针对煤炭的,还是冶金的,矿石,有色金属,还有其他工业品的,因为电力行业还有一些电力物资,这些工业品的运输,都可以从中受益。

3、金融作为手段。以产业来说,它是一个精准滴灌的手段;于企业自身来说,在整个供应链服务,它也可能会是作为变现的手段。因为金融离钱最近。

“交易和物流,我们可能更多把它变成基础设施,我们不一定把它作为赚钱的工具,但是把它作为服务产业,更好的进行流动,更好的进行运作这样的一个载体”,金融一方面是作为滴灌,一方面作为变现。“变现有两种,一是我们的金融机构,比如说保理公司,在这中间,它可能依托我的平台,更好的可以为这个产业滴灌;也意味着创造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可能未来我们要去做一些变现。如果是我的业务承载大了,我们的保理公司它还可以增资,运用杠杆,带来更多的资金池的流动,为我们大的生态进行更好的滴灌”。

当然,一个保理公司,肯定是不能满足生态里面所有保理需求的资金来源,利率的成本区间,也都是有一些法规限定的。所以,生态平台,必然还会对接更多的资金的来源,包括可能直接的银行资金,还有间接的一些其它金融机构的资金。资金可以来自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或者说小额贷款等等,因此,是不同利率的、和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

“我们供应链平台,都可以做一个通道,既可以对我的资金进行匹配,也可以跟其他的资金进行匹配,让资产和资金之间,能够做到更充分的合理的衔接。所以金融是作为一种手段,既是一种服务的手段,也是一种变现的手段”。

“比如说,商流这一块,如果保理方收取更多的交易费,那必然就带来流量的减少。物流这一块,如果平台方要提高运输的费用,有可能客户就会选择其它平台。我们这两块,更多把它作为聚集流量的”。

对于金融端,黄云飞有着更为宏大的格局设计,“未来的生态,还可以进一步演化——比如物流的后期转化。物流这块我们可以不赚钱,但是因为我们汇集车辆,业务延个到后市场,比如卡车的油卡、过路费、相应的4S店,再到后端,我们可能还会衍生更进一步的产业,将卡车统一成铝挂材料的,还有集装箱的等等。这样,就深度衍生出更多其他的产业,可以发掘出找更多变现空间”。

换言之,黄云飞的总体思维是,“电商和物流,我们还是把它做一种吸引和承载流量的基础设施,来去进行考虑。因为这块,最终还是规模效应,这两块它能够对客户带来便利,最终效率的反映,它可能应该还是在金融端”。

金融端,在各方成本、提高各方效率的基础上,自身还有回报的空间,这就是生态的力量。“金融端其实除了信用,还有一个事情很重要,就是给众多的生态参与方一个信心,觉得是踏实的,愿意来参与做这个事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