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来源:
时间:2019-04-16 17:25:10
热度: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4月10日,一封来自北京的信函,让深山里的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成为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4月10日,一封来自北京的信函,让深山里的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成为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在云岭大地,还有更多的“独龙族”奋斗在脱贫路上,独龙族人民“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在云南脱贫攻坚一线引起热烈反响,更加坚定了华电云南公司扶贫干部和怒江贫困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中国华电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决策部署,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在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定点扶贫等任务基础上,大力实施以项目发展扶贫、民生设施扶贫、特色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等为主要内容的“华电责任”工程,总共投入扶贫援助资金约17.47亿元,派驻40余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奔赴8个县市11个深度贫困村进行脱贫指导、挂钩帮扶,帮助3466人实现脱贫,为边疆少数民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华电力量”,是习近平扶贫思想在中国华电的生动实践。

  从“颗粒无收”到“亩产万斤”

  与独龙江乡所在的贡山县紧挨着的,是怒江州另一个深度贫困县——福贡县,站在波涛滚滚的怒江畔,江风顺着峡谷吹向远方。一座漂亮、现代的江边小镇让人眼前一亮,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与世隔绝的“贫困孤岛”。

  曾经,这里山峻谷深,自然条件恶劣,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居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较少民族之一——怒族。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决战号角催人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下,中国华电云南公司与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手牵手”,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要求,启动实施了挂钩帮扶行动,全乡安居住房、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以及基层党建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老姆登村的独龙族鲁冰花大姐和怒族大哥郁伍林夫妇,在村里建设了第一家客栈,刚开始只是为路人提供歇脚的地方,经过多年艰辛经营和地方政府扶持,现在成了福贡县乃至怒江州知名农家乐客栈。随着国家扶贫政策越来越好,老姆登村被打造成为了中国最美村寨。老姆登村的风景得天独厚,茶叶远近闻名,吸引大量游客远道而来。客栈也重新盖了三层楼,25间客房,起名怒苏哩150客栈,做起了红红火火的生意。同时,家里还种了6亩茶园,年均收入40万左右,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她说:“能过上这么好的幸福生活,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中国华电!”

  华电云南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介绍说,他们刚来老姆登村的时候,站在老姆登村陡峭的山梁上,远眺是高黎贡山山顶上皑皑白雪,俯瞰便是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由于耕地资源匮乏,村里很难找到一块面积稍大一点的平整土地,老百姓的房子多是建在斜斜的山坡上,人均耕地仅为0.6亩。有人说,这里的群众出门种地用不着弯腰,因为田地都是挂在大陡坡上。“种一山坡,收一箩筐”,是村民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大多数村民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怎样找到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华电云南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这里适宜种植茶叶柑橘、核桃等林果。于是与福贡县政府扶贫部门携手合作,分三期投入资金304.67万元,为村民购置树苗、茶苗,动员村民进行种植,请来技术人员在村里举办各类果树栽培、管理培训班,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道路。

  “现在我们村的核桃都成了金果果啦。我家2007年种的30多棵核桃去年已挂果,成果率高一棵树可收入1千多元呢。”46岁的怒族汉子和大林开心地说。

  如今,老姆登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 3600亩,可采摘面积约2000多亩,形成规模的茶叶加工厂3家,平均年产量达11吨。随之发展壮大起来的茶叶加工小作坊有10余家。华电云南公司干部挂包的12户贫困户中,有9户种植有16亩茶叶地,每年通过受雇采茶、卖鲜叶增加收入约3千元/户。在华电扶贫队的带领下,村民们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从“出门过溜索”到“天堑变通途”

  “看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出门过溜索,种地像攀岩。”怒江虽美,但受地理条件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交通基础设施与内地差距很大。截至2018年底怒江州尚没有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因江水落差大、水流湍急也不通航运,只有两条二级公路通往怒江州,从怒江州府六库沿怒江而上到达怒江福贡、贡山等县市只有一条三级路。

  修路的心思不知道动了多少回,却始终未成。为了圆怒江州50多万百姓的一个“美丽公路梦”,华电云南公司把为百姓架桥修路放在心坎上,积极出资援建六丙公路一期工程、怒江南坝大桥与怒江二桥六库连接线工程和怒江美丽公路连接线工程。六丙公路一期工程共3个标段14余公里,设计了跨越怒江、老窝河和兑房河的3座特大桥和穿越“怒江大峡谷”标志段、老窝山和苗干山3座隧道。经过3年的辛苦努力,2019年春节期间,总投资约1.5亿元的怒江南坝大桥与怒江二桥六库连接线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实现两座大桥提前一年完工,打通了怒江百姓与外界往来的通道。

  看着曾经的泥泞小路一步步变成柏油马路,怒江百姓由衷的高兴,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说:“等到华电为我们援建的公路全部通车后,我们就再也不用每次排长龙的队等着通过怒江州府了,节约了很多时间,我们怒江百姓永远记得华电的好!”

  从“足不出户”到“走出大山看世界”

  福贡县华电拉甲底希望小学的5层教学大楼,高高耸立在上帕镇怒江岸边的公路旁,在镇上不多的低矮陈旧建筑群中十分显眼。校长木新刚告诉记者:“这栋教学楼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学生家长送子女上学可积极了,娃娃放心地交给学校,大人们可以安心去外地打工了。”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中国华电累计在云南省投入资金1.9亿余元,建设23所移民安置点学校和希望小学,帮助解决11500余名儿童入学难题;捐赠资金312万元为山区孩子购买爱心校车、修建电教室、图书文具等,受益贫困学生10000余名,志愿服务遍及公司电站所在的各个乡镇村社。华电员工郭晓燕,作为“麦田计划”在云南红河团队的第一任活动召集人,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十余年,在红河州成立了“麦田计划”三个资助点,共资助300多名贫困山区孩子圆了上学梦。

  怎样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华电驻怒江、丽江鲁地拉镇扶贫工作队员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乡村广播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与珠海市就业服务机构搭建供需交流平台,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开展上岗技术培训,带领村民走出大山看世界。截至目前,仅华电云南公司挂联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100余名前往珠海等地打工就业,人均月收入5000元,每户年均收入达6万元,实现了就业扶贫目标。不仅如此,云南公司累计提供长期相对稳定就业岗位800余个,工程建设期间当地用工3万余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一户户少数民族风格的新居门口,一张张建档立卡脱贫户确认卡是逐渐脱贫的见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任务,中国华电将以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决心,按照“地方所需、企业所能”原则,圆满完成国家安排的任务、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地方党委政府安排的任务“三大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扶贫氛围,全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