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不满现有“太阳能版图” 细看通威频借资本市场募资这件事!

来源:
时间:2019-04-03 09:30:45
热度:

不满现有“太阳能版图” 细看通威频借资本市场募资这件事!尽管刘汉元在今年全国两会时公开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实际发展现已远超规划,但他麾下的通威股份仍然大举加码太阳能电池产业!

尽管刘汉元在今年全国两会时公开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实际发展现已远超规划,但他麾下的通威股份仍然大举加码太阳能电池产业!

在刚刚过去的3月里,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股份)连发两次扩产计划。

3月14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人民币50亿元,募资用于多晶硅项目。其中26.5亿元投向包头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23.5亿元投向乐山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3月23日,通威股份下属企业通威太阳能成都四期3.8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其成都基地举行,意味着通威太阳能抛出20亿元的扩产计划开始实施。

显然,饲料大王刘汉元对自己现有的“太阳能版图”并不满足。

向“硅王”发起挑战

在3月23日的开工仪式上,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宣布,通威将新增投资20亿元,正式启动第四期工程,计划今年内投产。届时,通威电池总产能将超过20GW,并将连续3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有望达到15%。

其实,通威股份扩产的消息近年来并不罕见。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通威股份已经大跨度转型光伏行业,立志要成为多晶硅领域的世界“硅王”。

短短一年间,通威股份收购了控股股东通威集团旗下的光伏公司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合肥通威,从而形成了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运营的光伏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而后,通威股份一直大力推行“饲料+光伏”双主业运营,并频频在光伏领域大手笔发力,尤其进入2017年以来,其扩张的态势甚是明显。

2017年3月,通威股份宣布与隆基股份合作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具体投资方式为通威与隆基成立合资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2亿元人民币,通威出资10.2亿元,占注册资本的85%。

2017年8月,通威股份又抛出一份足以改变国内多晶硅产业竞争格局的重磅计划——拟在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个产能巨大的多晶硅项目预计投资金额均达到惊人的80亿元,并且预计项目完全达产后,仅永祥股份和内蒙古以及与隆基股份合建项目,通威股份的多晶硅年产能将达到12万吨,超过了当时协鑫集团正在实施的项目完全达产后的11.5万吨,跃居世界第一。

然而,已经成功向“硅王”宝座发起挑战的通威股份并没有停止扩产的步伐。

2017年11月,通威股份再次发布公告称,其下属企业通威太阳能拟在合肥高新区、成都双流区各投资建设年产10GW,合计20GW的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20亿元。

据华夏能源网记者统计,仅在2017年,通威股份就已先后宣布在四川、安徽、内蒙古等地投资建设多个光伏能源项目,累计投资达330亿元。加之其他项目的投资,通威在光伏产业的扩产,计划投资累计已超过400亿元。

blob.png

通威光伏业务发展历程

(数据源于通威官网及证券研究所)

频借资本市场募资

通威股份追逐“硅王”桂冠的勇气值得尊重,但桂冠的重量该如何承受?

在实现“硅王”理想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数百亿的投资。钱从哪里来?公开募资成为首选,而通威股份最近的一次募资就发生在半月前。

2019年3月14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人民币50亿元,募资用于多晶硅项目。

实际上,早在2017年11月,通威股份就发行过不超过(含)人民币30亿元、期限不超过270天的超短期融资券,用以补充流动资金。

除发行债券外,定增也是通威股份“跑马圈地”的主要资金来源。只是其定增计划实施的并不太顺利。

据统计,2007年至今,通威股份先后推出10次定增预案,其中5次预案被证监会否决,两次自行终止,只有2013年的一次和2016年的两次成功实施。

定增不及预期的通威也在积极寻求其他途径解决资金压力,其中包括处置资产、向大股东借款等民营企业惯用的手法。

2017年8月,通威股份公告称,拟以竞价方式出售旗下房地产业务公司通威实业98%股权,预计出售该部分股权获得的总收益约为8亿元。

在向大股东借款方面,根据2017年4月的公告,通威股份拟在当年向通威集团申请月末余额不超过10亿元的循环性流动资金借款。

不仅如此,通威集团所持的通威股份股权还进行了高比例质押。根据通威股份最新的一次控股股东解除股权质押公告,截至2019年3月29日,通威集团共质押15.47亿股,其中无限售条件流通股8.12亿股,有限售条件流通股7.35亿股,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39.87%,占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77.46%。

2018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通威股份目前的总负债已高达99.43亿,其中总流动负债92.29亿,非流动负债合计7.14亿。

毫无疑问,通威股份的资金压力并不小。

产能过剩或将重现?

与此同时,在通威股份巨额投资项目不断落地实施之时,其他太阳能电池巨头也在马不停蹄地扩张产能。

单晶龙头隆基股份在2017年发布了产能扩充战略3年规划,按其计划,2018年底单晶硅产能将达到28GW,2020年底达到45GW。

也是在2017年,同为光伏单晶龙头的中环股份相继开展了超薄高效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切片,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材料和超薄高效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切片产业化工程四期等多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约为182.14亿元。

截至2018年,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两家企业的产能就已经达到48GW,已占据国内单晶产能的半壁江山。若中环五期单晶制造基地建成,仅中环一家的产能就将超过50GW。

此外,多晶巨头保利协鑫新疆10万吨/年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4月开工建设,在2017年底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塔器和机组也陆续安装就位。2018年前三季度开始调试运营,前期5万吨产能已经开始投入生产。

2018年12月,保利协鑫能源发布公告称,新疆多晶硅项目新建设施的产能将进一步由5万吨增至6万吨,,并正式调试投产。相应地,该项目的估计总投资额方案将由约人民币56.82亿元增至约人民币59.98亿元。

随着巨头们纷纷布局扩产,一些中等体量的企业也加入了进来。

2017年3月,江苏大全集团投资50亿元打造的“大全光伏产业园”项目(年产1.3万吨多晶硅),开工建设,并于2018年12月提前实现原计划于2019年一季度达产的3B多晶硅项目满产状态,总产能达每年3万吨。

2017年12月,东方日升公告称,公司作为乙方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即甲方)签订协议,拟投资80亿建设 5GW 光伏电 池和 5GW 光伏组件的光伏产品制造基地……

从当前看,虽然“531新政”给光伏高歌猛进的势头踩下了一脚“急刹车”,但光伏企业的热情依然未减,以通威为首的光伏高效产品领域正掀起我国光伏行业的新一轮产能扩张,但消纳与升级以及产能过剩将成为通威乃至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作者冯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