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经济茁壮成长 成都高新区这样滋养土壤

来源:
时间:2019-03-27 14:13:54
热度:

新经济茁壮成长 成都高新区这样滋养土壤“成都AI创新中心开园,It’s open!”前不久,随着高约1.2米的5G机器人呆萌地挥双臂并大声发言,

  “成都AI创新中心开园,It’s open!”前不久,随着高约1.2米的5G机器人呆萌地挥双臂并大声发言,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的AI创新中心正式亮相。这是西部首个“人工智能+5G”概念的产业园,目前已吸引中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新华三成都研究院等十余个总投资逾百亿元的新经济项目入驻,成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的重要载体。

  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下,成都高新区正抢抓新机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力区。目前,该区新经济产值已达40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新经济为何在成都高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科技日报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精准发力 明确产业“奔跑方向”

  去年11月,“德勤-成都高新高成长20强”评选揭晓,趣睡科技、华栖云科技、傲势科技等一批新经济企业成功“霸榜”。其背后,是成都高新区新经济的爆发式成长态势——全年新登记各类新经济企业11139家,增速达25%以上,全区新经济企业总数已超8万家。

  企业的快速聚集,也吸引了优质的新经济形态在不断叠加。去年,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昆仑万维全国总部、九三学社成都新经济研究院等74家新经济企业或机构相继入驻成都高新区。

  将全国总部和Opera浏览器中国区总部落户之前,昆仑万维集团董事长周亚辉曾对国内主要城市多次考察评估。他表示,正是基于成都高新区人才资源、生产成本、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及良好的新经济产业发展态势,公司才最终“拍板”落地这里。

  成都高新区的优势与态势如何形成?正得益于明确的“奔跑方向”。

  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确定了“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同年,成都高新区出台了中西部首个促进新经济发展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今年1月,成都高新区再次出台《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布局新经济产业,需要站在全球产业变革的前端,与全球领先技术同频。上述一揽子政策的核心就是明确新经济的发力方向。”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说,结合自身产业优势、特色,成都高新区将新经济产业的重点,聚焦在了5G通信、数字文创、人工智能等产业主攻方向。

  针对人工智能产业,该区确定了“技术为王”的路线,厘清了智能芯片、智慧医疗、智能传感器、语音图像识别及智能机器人等发展方向,加速聚集软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人工智能基础产业。针对5G通信,该区提出了发展5G芯片及基站设备、车联网应用、物联网应用、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数字文创产业则着力电子竞技、数字动漫、创意设计、文化传媒等热点行业。

  “确定了发展路线和布局落子,产业布局‘有的放矢’,新经济发展也能够‘水到渠成’。”该负责人说。

  梯度培育 让新经济企业由大到强

  明确的“主攻方向”,仅能在新经济发展中抢先一步,但如何做到保持领先?回顾企业成长历程,高成长型新经济企业医云科技创始人、CEO王仕锐说,企业从2014年创立之初,就源源不断地获得了来自成都高新区与天府软件园的政策支持,包括人才供给、房租补贴、企业品牌扶持等。

  “新经济企业培育切忌搞‘一刀切’。不是每家企业都希望拿地、要钱,有的需要人才支持、有的需要技术配套,有的需要管理‘开口子’。”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说,发展新经济产业需要不断优化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供给能力,为新经济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成长支撑。

  去年11月,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18条产业新政,提出构建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及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包括新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重点对上述企业进行市场化投融资扶持;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应用场景专项资金,对经评定的新产品新技术,最高给予200万元补贴;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集群发展。

  “这是结合新经济的特点,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的新模式。”该负责人举例说,培育“雏鹰企业”重在评价和辅导,新政重点瞄准成立3年内、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企业,根据企业获得股权投资等情况,每年筛选100家予以重点支持和辅导;而培育“瞪羚企业”重在加速成长,新政重点瞄准营业收入一年爆炸式增长、三年复合高增长或五年连续增长的企业给予大力度支持。

  “在依据企业规模大小进行梯度培育的同时,我们还围绕细分产业领域构建次级产业生态圈,在大数据和网络安全、5G、人工智能等新经济领域成立‘业界共治理事会’并最高匹配1000万元业界共治发展基金。”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企业梯度培育和业界共治模式,成都高新区正构建“纵横相连”的新经济创新生态环境。

  产业社区 将“场景”与“创造”融合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的文章中,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新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工业社会崇尚资源与财富占有的理念,更加注重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而过去产、城隔离的发展布局,不再适用于新经济。”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网络购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等新经济产业,往往需要与现实应用场景紧密结合、互为促进。

  他说,当前产城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产城融合的物理空间是社区,在成都高新区发展新经济的考量中,产业社区应运而生。

  “产业社区以人为本,以现代新兴产业和智能技术研发为基础,汇聚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通过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干微观生态链,集成构建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布局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能够成为区域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该负责人说。

  未来,成都市将依托87平方公里的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打造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重点建设瞪羚谷、骑龙湾公园社区、AI创新中心、中国-欧洲中心、新川创新科技园和天府软件园六大产业社区。“六大产业社区在总体定位和建设目标上,均依据每个片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特点进行布局。但各社区相互也能形成纵横交错的产业‘活渠’,激发新经济的带动作用。”他说。成都高新区的新经济活力区将力争到2020年,在产业社区打造、主导产业发展、产业生态圈构建、高端资源链接、公园城市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记者 盛 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