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碧水源“卖身”川投集团,新增长难救老危机

来源:
时间:2019-01-19 10:10:48
热度:

碧水源“卖身”川投集团,新增长难救老危机碧水源要易主!刚开年,这则消息在环保业激起浪花朵朵。1月11日晚间,环保龙头碧水源迎来川投集团入股,企业后续实控人或将变更为川投集团,这则消

碧水源要易主!刚开年,这则消息在环保业激起浪花朵朵。

1月11日晚间,环保龙头碧水源迎来川投集团入股,企业后续实控人或将变更为川投集团,这则消息着实给刚步入2019年的环保行业很大震动。

去年环保企业卖身国企的消息并不少见,但是以碧水源的应收和利润,股权转让的消息的确让人意想不到。

作为以膜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型环保企业,碧水源在污水处理上的发展的确可圈可点。上市以来,“碧水源”实现了年均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2017年上半年,碧水源更是以584亿元的市值,排名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第167名,着实惊艳了环保行业。

碧水源去年取得了还算不错的业绩,却不得不“卖身”国资,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碧水源“卖身”川投集团,新增长难救老危机

业绩符合预期

碧水源发布的三季报来看,其业绩还算令人满意。

前三季度,碧水源实现营收60.49亿元,同比增长11.9%;净利润5.73亿元,同比下降22.64%。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利润还是上涨了约4%。

以碧水源的体量而言,在PPP受阻的去年,这个成绩还算可以。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碧水源新的利润增长点——城市光环境治理。

受到大环境影响,碧水源主动减少了大规模市政工程项目,其项目营收从11.5亿跌破5亿,但是光环境治理业务的发展,拯救了碧水源的业绩。

2018年上半年,碧水源城市光环境解决方案项目带来了营收11.59亿,利润近6亿,相比去年大致增长了十倍,这部分收益很大程度来自于碧水源旗下的良业环境。

为了进一步扩展光环境治理带来的收益,2018年12月6日,碧水源出资3.85亿,进一步认购良业环境10%股权,加强在生态照明光环境领域的业务水平,至今碧水源已经持有良业环境9成以上的股权。

碧水源“卖身”川投集团,新增长难救老危机

另外,2018前三季,碧水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9.33%。碧水源称,这主要是报告期内受降杠杆政策影响,PPP项目信贷周期变长,公司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减少支出,现金流才出现了较大好转。

股权质押风险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碧水源“卖身引资”呢?

依旧是那把悬在环保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之剑”——股权质押。今年已经有许多公司因为股权质押迫近警戒线,不得不向国资求援,比如棕榈股份、东方园林。

股权质押过高,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之前的PPP项目的高额订单,超越了企业的自身的承受的能力,持续性的工程垫资让碧水源的负债率不断攀升,导致现金流严重吃紧。

2017年度,碧水泉净现金流出达到14亿元。2018年前3季度,净现金流出也达到了11元。公司现金流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为此,股东不得不选择通过股权质押来缓解现金流的压力,但是坦率来说,仅依靠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长此以往债务压力将越来越大。

碧水源实际控制人文剑平80%的股权都已在高位质押,其爆仓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引进国资也是必然。

碧水源“卖身”川投集团,新增长难救老危机

                                  碧水源实际控制人文剑平

另外,今年碧水源的财务费用和应收账款增长过快,也从侧面反映碧水源的财务压力。

引入国资

就在这时,川投集团抛出了橄榄枝。

川投集团净资产超过三百亿,财大气粗。2018年11日2日,川投集团更是举行与18家银行和8家证券机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达成了融资额超千亿元的意向,正为资金找出路。

这已是四川国资入股的第7家A股公司,本轮国资抄底潮中,四川国资的确出手阔绰,先后入主新筑股份等多家A股公司,

近年来,川投集团的“出川运动”更是如火如荼,不乏广州、杭州等异地拿壳案例,更是整合了多家公司在港股上市,投资意愿十分强烈。

坦率来说,本次收购对于碧水源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不仅仅是缓解了股权质押带来的现金流压力这么简单。

碧水源的业务主要在东部地区,和其竞争对手首创环境等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在西南的布局十分单薄。如果可以和川投集团达成合作,可以加快碧水源在西南的产业布局。

另外,川投集团表示并不会变更经营团队。只投钱,不参与管理是川投集团一向的投资策略,对于碧水源的经营稳定不会带来影响。

作为四川省投融资主要牵头单位及实施主体,川投集团在长江大保护战略工程、隆昌、洛龙河项目、地表IV类水普及等项目上具有决定性发言权,这对于碧水源来说都是新的机遇。

碧水源“卖身”川投集团,新增长难救老危机

但是,对于从仕途退下、经营了碧水源近二十年的文建平来说,这次收购的意义不言而喻。

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可以早些找到类似于光环境治理这种新项目,而非将精力放在昙花一现的工程承包上,文建平和他的团队的结局或许不同。

(本文作者:安野,生态资本论撰稿人。 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