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解读】动力电池降价并非易事 国内企业降本压力山大
【解读】动力电池降价并非易事 国内企业降本压力山大最近,瑞士联合银行(UBS)对松下、LG化学、三星SDI和宁德时代的电池进行测试评估,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的松下电池成本是0.11美
最近,瑞士联合银行(UBS)对松下、LG化学、三星SDI和宁德时代的电池进行测试评估,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的松下电池成本是0.11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0.76元/瓦时),远低于其他三家竞争对手,其中宁德时代的电池成本约0.15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1.03元/瓦时),在四家企业中成本最高。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能量密度和电池组成本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在年底前实现0.1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0.69元/瓦时)的电池成本目标,而这也意味着明年可以生产标配版的Model 3电池组。UBS还预计这四家电池生产商在2025年之前将掌握70%的市场份额,未来两至三年,电池成本将下降约10%。
日韩企业成本优势大
提质降本是全球所有电池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在提升电池性能的同时,还必须不断降低电池成本。由UBS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宁德时代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而且已稳坐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头把交椅,但是在成本控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不少差距。而宁德时代的现状,也折射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
日本的松下就不用说了,韩系的LG化学、三星SDI等自身也都拥有独家核心技术,已经构建起从电池单元到电池组完整的业务体系。“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控制成本都比我们低,加上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从大批量生产的角度来看,韩系的生产成本确实比我们低。”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表示。
数据显示,日韩企业的电池价格已经从2010年的0.6-0.8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3.9-5.2元/瓦时)降至2018年年初的0.15-0.2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0.98-1.3元/瓦时),虽然没有找到截至目前的数据,但是根据UBS的研究报告推算,到2018年年底应该将普遍低于1元/瓦时。而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到2020年动力电池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显然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1元/瓦时成本目标远远不够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中国、美国和欧洲在电池平均成本上的目标分别为1元/瓦时、0.1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0.69元/瓦时)和0.1欧元/瓦时(约合人民币0.78元/瓦时),横向比较之下,明显我国1元/瓦时的目标价格偏高,更理想的目标应为0.1美元/瓦时。
也正如欧阳明高所说,国际上的普遍共识是,只有当动力电池单体成本下降至0.1美元/瓦时,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大规模推广使用。而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也认为,到2020年,电动汽车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只有电池成本做到0.6元/瓦时及以下时,才具备与传统汽车的竞争力。
电池降价并非易事
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成本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成本大约为2.2-2.3元/瓦时,2017年下降至1.6-1.7元/瓦时,降幅近30%。这固然有技术进步因素推动,但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所致。受供应链价格的不稳定因素等影响,要做到真正的降价也并非易事。
而随着国家补贴的逐渐退坡,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降价压力更加严峻。据电池中国网了解,进入2018年以来,整车企业对动力电池企业提出了更大的降价要求,普遍要求成本约为1.2元/瓦时,相比2017年降幅约为25%。这让许多电池企业颇感为难。
据悉,动力电池的成本价格下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与原料价格、性能、安全等问题紧密关联。其中,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是电池成本下降的主要阻碍。某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原材料降价幅度远没有电池降价幅度大。今年材料价格虽有了普遍下降,但也依然没有跟上电池降价的节奏。”
残酷的现实是,车企不断要求电池降价,但是受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的影响,电池企业的基础成本又很难降下来,导致利润被严重挤压。在后补贴时代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降低电池成本,成了关乎每个电池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成本甚至成了压垮部分中小电池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降本目标能否实现
业内人士认为,技术进步是降低动力电池成本的主要途径。未来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各国研究者都正在积极推进材料的改进或替代,如钛合金、铝镍合金等材料的应用。
“钴的成本很高,我们可以考虑镍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替代钴或减少钴的用量,在保障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向电池中国网表示。许多企业都在研发高镍811电池,但这对于研发技术来说要求颇高。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电池技术没有重大突破之前,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也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近年来国内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天津力神、塔菲尔、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企业都在积极扩大产能,但也有像沃特玛这样因为步子迈得太大、运营过程中相关环节衔接不畅而导致跌倒的,看来通过扩产降本也是存在风险的。
虽然许多电池企业反映降本难度比较大,但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则比较乐观,报告预测我国动力电池成本到2018年年底就能达到1元/瓦时,到2025年电池成本将可以做到0.55元/瓦时。
电池中国网认为,虽然我国动力电池业目前在成本方面与日韩等企业相比,暂时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和压力,但我国毕竟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且内需强劲,规模效应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而且随着产业的加速洗牌,中低端企业经过市场涤荡后,优势资源将进一步集中,智能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动力电池业的整体水平正在稳步提升,提质降本问题也将会随之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为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助力。
作者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