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银川经开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
银川经开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产业集群的崛起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
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产业集群的崛起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银川经开区”)瞄准国际前沿,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
抢滩石墨烯
石墨烯被称为“神奇材料”,属于目前已知最薄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自2015年以来,国内石墨烯商用迎来热潮,创新产品频出,国内多省市纷纷布局石墨烯产业。作为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经开区率先落子石墨烯产业。
2017年12月,年产3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及1万吨导电浆料项目在银川经开区正式启动。据介绍,三元正极材料可满足国内国际动力汽车锂电池亟需的技术及规模需求,有力支撑国内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填补该类产品的空白,预计年内可实现产值4亿元。
作为该项目的投资主体,天津玉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高长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预计在银川经开区总投资85亿元,建设5个石墨烯项目。目前,其中的项目之一即三元前驱体制备项目已开工。
除了项目建设,作为技术支撑配套的宁夏石墨烯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也如期落户银川经开区。研究院以石墨烯行业中在国际领先的航材院技术带头人燕绍九博士及其团队作为核心,集聚了数十名高端人才资源。
国内石墨烯市场硝烟四起也让这一项目感受到竞争的压力。据统计,江苏常州已有石墨烯原材料制备及应用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江苏无锡成立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培育出格菲电子、积汇新能源等企业;重庆把石墨烯列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浙江宁波宣布用10年时间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石墨烯原材料生产基地。“规避风险,我们打算将更多力量集中到目前还偏弱的应用开发上。”宁夏玉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公司负责人说。
“以玉汉尧公司落地的石墨烯储能材料项目为基础,以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技术团队为支撑,以实现国际市场领域领先为己任,以服务宁夏石墨烯产业发展需求为方向,为汉尧公司和宁夏、银川、银川经开区引进的石墨烯项目提供研发服务。”宁夏石墨烯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说,重点针对未来市场开发下一代石墨烯散热材料及应用、环境材料及应用、石墨烯水性涂料材料及应用等方向进行研究转化落地相关产品,力争在石墨烯产业化市场占比40%以上。
银川市副市长、银川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高言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电池等产业链项目落地,银川将力争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从产业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我们用技术、用实力拥抱新技术、新科技。”
延伸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
今年以来,银川经开区确定“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为三大主导产业,并加快培育核心企业,打造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全链条,迅速形成强大规模,促进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聚集效应。
9月28日,中太镁业第一条生产线试生产庆典仪式举办。短短的4个月时间,从投资建厂到如今1号车间生产线建成且试生产,中太镁业创造了战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银川速度”。中太镁业董事长范传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第一条生产线的试生产顺利投产后,将会达到600吨/年的产量,年营业收入将达到2亿元,努力打造国内第一家镁合金国家及实验室与产业孵化园,并实现公司上市。”
镁作为一种地球上资源相当丰富的轻质工程材料,是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绿色环保材料。成立于今年5月下旬的宁夏中太镁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镁合金带式温轧技术”,实现短流程、低成本工业化生产,一举破解镁合金产业中温控、润滑等生产技术难题。这一发明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的空白,是国际国内镁合金产业的技术领航者。
如今,银川经开区紧盯战略新材料产业链延伸,上马行业领军项目。依托最大单晶硅棒生产基地、最大单体蓝宝石生产基地、半导体大硅片生产基地优势,上马单晶硅光伏材料、工业蓝宝石、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等领军企业的全产业链延伸项目,招引石墨烯、碳纤维等环保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
“要围绕我们确定的主导产业,抓住每个产业的龙头,看准的项目快定快上,不容犹豫,机会稍纵即逝。”高言杰表示,对于战略新材料产业,要重点发展光伏材料、蓝宝石、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
近年来,依托佳晶科技、天通控股两家蓝宝石晶体龙头企业,银川经开区重点引进上游原料环节蓝宝石长晶所用高纯氧化铝项目和下游环节LED蓝宝石衬底片、外延芯片产业化项目,打通了以蓝宝石晶体为核心的LED产品产业价值链。
布局未来
咨询机构赛迪顾问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百余种关键战略材料将全面实现国产化,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为众多关键产业发展提供材料支撑,这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把握机遇,提升银川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11月8日—9日,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干勇院士、李仲平院士等一行20人把脉银川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表示:“银川目前已经吸引了国内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一些知名企业入驻,产业很有竞争力,今后要更加注重产业链延伸,重视研发。”
专家表示,银川经开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特色优势领域日益突出。首先具有产业成本优势,土地资源成本较低,水力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沛;其次,具有政策支持优势;第三,具有区位交通优势。
据银川经开区法制办副主任谭利森介绍,该区战略性新材料发展的近期目标是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450亿元,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到2025年,新增2家以上产值超过100亿元企业,5家产值超过10亿元企业,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分阶段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材料领域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