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天然气“狂欢夜”下的隐忧

来源:
时间:2018-11-01 17:00:13
热度:

中国天然气“狂欢夜”下的隐忧在以蓝天保卫战为环境约束条件的促动下,在“北方清洁取暖”、“煤改气”等政策效应的刺激下,2017年中国天

  在以蓝天保卫战为环境约束条件的促动下,在“北方清洁取暖”、“煤改气”等政策效应的刺激下,2017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99亿方,绝对消费量2335亿立方米,全年增量353亿方,同比增长17.8%,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6%。

  我们预计2018年天然气绝对消费量为2691~270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56~365亿立方米;表观消费量2759~2668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8%以上。此期间,国家领导人对天然气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出台《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力推天然气产供储销保障体系,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天然气发展鼓励政策,企业加大天然气保供项目建设力度,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总之,中国天然气进入了新的“黄金期”,甚至称为“狂欢夜”也不为过。

  笔者长年深耕于天然气行业,有一个“冷眼看世界”的毛病,最近的几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笔者:

  1)2018年10月组织了世创咨询沙龙,主题是今冬明春气荒会不会来?在会上本人信誓旦旦地说“可能不一定是气荒,但今年肯定紧张”,然而一位天然气“行业大佬”且是资深专家却说,“今年总体上不会紧张,顶多局部地区紧张。”这句话倒无所谓,然而下一句使本人心中的思虑久挥不去,“可能一两年后,天然气将重新进入低迷期。”

  2)eo(南方能源观察)的一篇评论文章《天然气盛宴或提前收场》更是触动了本人,世界天然气供应宽松,为什么国内企业“哭着喊着”说进口赔钱?如果一直这样进口,天然气发展还能持续近几年高歌猛进的态势吗?

  3)国内近期LNG重卡销量大幅下降,安徽等地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浙江要全力提高“外电入浙””的比例,广东天然气发电企业困难重重、个别钢铁企业破产……

  4)“煤改气”争议不断。有能源大家提出,“煤改气”不仅造成“气荒”,而且经济代价太大,还要继续下去吗?

  上述林林总总的现象,让笔者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天然气“狂欢夜”是不是很快结束?“狂欢夜”后,业内是心情愉悦,还是一片狼藉?

  1历史惊人相似,天然气“狂欢夜”或是一场短暂的尽兴

  天然气发展具有周期,存在波动性。2018年的今天,让笔者自然而然想到了2013年。对比一下2013年—2018年之间的中国天然气市场业态。

  从上表相关数据以及天然气发展态势可以看出,2018年与2013年天然气市场存在几点相似之处:

  1)接下来几年经济增速有放缓趋势

  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而后在2014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8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长态势良好,随着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提出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多个研究机构预计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放缓的可能,增速在6%~6.5%之间是大概率事件。

  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的占比越来越高,消费规模越来越大。从天然气消费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来看,二者的相关性越来越高。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天然气消费增速由两位数变为个位数。最为直观的表现是,天然气消费增量由年均接近200亿立方米下降到2014年121亿立方米,2015年增量仅为88亿立方米。

  2)国际油价处于阶段高位,进口天然气亏损

  2012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上升,201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108美元/桶,2014年99美元/桶,维持高位。由于中国进口天然气与油价挂购,当年国内天然气价格定价方法采用 “市场净回值法”,对应的国际油价是89美元/桶,而当时的国际油价超过或者接近100美元/桶,进口天然气特别是进口LNG亏损严重。

  2018年国内天然气价格定价方法原则上仍然沿用 “市场净回值法”,对应的国际油价是60美元/桶左右,而2018年特别下半年国际油价接近80美元/桶,达到近几年的新高。预计2019年国际油价75~85美元/桶是大概率。同样,进口天然气特别是进口LNG面临亏损的困境。

  3)终端用户价格有推高走势

  2013年由于国际油价处于高位,中国各省天然气门站价格相对较高,以江苏为例:2013年门站价格2.42元/方,2014年提高到2.82元/方。由于门站价格升高,除电厂等大工业直供用户,大多数工业用户的价格超过3元/方。

  尽管经过两次降价,门站价格在2018年相对合理。然而,随着LNG价格的居高不下以及石油公司的提价,预计进入采暖季之后,除电厂等大工业直供用户外,大多数工业用户的价格同样将超过3元/方。

  除上述三个相似点外,影响2019年及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主要包括:

  1)北方清洁取暖和“煤改气”力度变小

  尽管蓝天保卫战的范围在扩大,然而由于环渤海地区居民“煤改气”任务大部分已经完成,加之环保压力相对减小,再考虑经济因素,预计今后两年“煤改气”力度有降低的可能,那么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量小于前两年。

  2)房地产发展低迷对钢铁、建材等影响大,工业领域天然气需求放缓

  最近几年房地产等支柱产业进入低迷期,对钢铁、建材等产业影响大。再考虑各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业领域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需求正在放缓。

  3)电价下降,天然气发电面临挑战

  尽管用电需求保持较好增长,然而由于电力供应宽松以及国务院降电价的要求,天然气发电由于原材料成本价格较高,一些省市的燃气发电上网电价却有下调,天然气发电面临较大挑战。

  4)天然气汽车等领域提振难度大

  受资源制约、价格波动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天然气汽车整体上增长乏力。

  综上所述:尽管今后两年,环境约束条件仍有,国家对天然气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减,业内的投资热情仍在,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加,天然气消费增量维持2017年、2018年的规模难度加大。

  如果不能很好地维护天然气行业的生态,控制不住天然气消费增量大规模下降——由前两年的年均消费增量300亿以上下降到200亿以下,那么将对天然气产业造成沉重打击,天然气“狂欢夜”或是一场短暂的尽兴,天然气行业在两年后有可能重回低迷期。这不是危言损听。

  2继续群策群力,避免“狂欢夜”后一片狼藉

  201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由前几年的200亿方下降到100亿方左右,再加上经济增长不乐观,使上游生产、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严重下降,天然气产业陷入低迷。

  如今,也到了“十字路口”。如果今后几年不能将制约天然气发展的隐患消除,出现天然气消费增量短期内由300亿方以上降到200亿方以下的情况,那么对于天然气产业的伤害将比以前大。不仅难以实现2025年以及远景的天然气发展目标,还可能让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新进入企业陷入困境,甚至死掉。这样天然气发展将很难重拾信心,再入正轨。

  从世界各国的天然气发展历程和发育规律来看,环保是首要的触发点,中国准确地抓住了这个“助推器”,而且近两年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天然气健康有序发展的“催化剂”是什么呢?是价格。美国能源革命是由页岩油气革命引起的,在解决了资源量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了天然气的供应成本,使天然气在经济性方面具有竞争力,打败了所有的能源,现如今一举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能源。尽管中国由于地质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制约,天然气国产资源难以满足需要,供应成本也难以降到美国的水平。可是从发展态势看,天然气价格将成为制约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所有的天然气行业参与者,应以价格为突破口,做好这篇文章,使天然气经营主体均有所收益,将天然气盛宴维持得长久一些:

  1、抓住天然气进口机遇期,严控进口资源溢价

  从供需形势看,世界天然气资源供应宽松,以目前3.6万亿/年产量规模看,可满足100年以上,为中国等国家创造了良好的进口条件。从全球格局看,北美天然气过剩,欧洲天然气平衡,亚太地区是消费中心,然而真正的市场消费国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尤其中国竞争力更强。

  然而,在如此宽松的状态下,最近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北美、欧洲价格处于低位,仅有亚太特别是中国进口的价格高居不下,溢价偏高。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中国对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释放出强烈信号。此时,国际天然气资源商、贸易商、买办公司、代理人蜂拥而至,有哄抬中国价格的态势。当然,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中国绝不能成为“唐僧肉”,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应对:

  1)充分利用买方市场大好机遇,进一步夯实进口多元化战略。

  目前世界天然气处于买方市场,中国应坚持不懈地实施多元化战略,要尽可能地做到:进口多个国家,避免一国独大;进口多个渠道,避免流向单一;进口多个项目,选择性多;进口多组合,合同灵活化。

  2)利用好与周边资源国的良好关系,推动进口管道气的实施。

  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最好时期,做好并夯实进口管道气的资源,推动进口管道气的实施。

  3)打造多个沿海LNG保税仓储中心,开展LNG国际贸易和转销业务。

  目前,东北亚地区LNG溢价偏高,这个趋势有可能持续下去,同时进口LNG在国内销售价格又存在倒挂。为了实现价格对冲和提高国内进口商的效益,应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转销业务。

  2、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持续推进,避免“唯保供论”。

  从2017年开始,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天然气发展重入正轨。为了使天然气健康发展下去,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建设应保持持续性,按照《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坚持下去。

  对于政府来说,发展天然气的目标函数之一,是安全平稳运行。这是对的,但是不能一味地强调“保供 ”。为什么呢?中国天然气全年运行消费“U”字型特征明显,全年供需不平衡是自然的 ——冬季供应紧张是正常的。此时,如果一味强调保供,不计代价地进口LNG现货,将造成进口溢价太高。在采暖季,政府应鼓励企业采取需求侧管理和进口转销业务相结合的策略。

  3、石油公司要提升主营业务的竞争力,抓大放小。

  在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中,由于历史沿革,石油公司等央企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同样,天然气行业要发展下去,仍然需要石油公司发挥重要作用。石油公司应充分利用好资源、技术、人才三大优势,做好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努力提高国产气产量,降低天然气生产成本;同时,做好天然气进口工作,当好买方,采取多措施将进口成本降低。

  按照油气体制改革要求,天然气行业“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是原则,改革的方向是放开和开放。那么石油公司在开展天然气业务中,以下两种行为和心态要不得:

  一是避免“上下通吃”。术业有专攻,石油公司要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在向下游业务拓展时,不要过多强调控股和资源换市场,否则将面临社会的反弹;

  二是“苍蝇腿也是肉”的心态要不得。石油公司的业务既有石油也有天然气。通常,石油价格的变化,对公司的效益影响更为显著。与此同时,按照目前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天然气业务给公司带来的效益不突出。所以石油公司内部有一种“重油轻气”的态度,认为天然气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要有赢利当然对天然气业务整体赢利预期是应该的,如果对每一个天然气环节有赢利要求,这就是出现了“苍蝇腿也是肉”的心态,公司的策略和行为与社会的期望不相吻合,容易引起社会和地方的反弹,造成企业形象受损,得不偿失。

  避免上面两种认识和心态的同时,还要引导非油企业参与天然气市场,保护中小企业利益。为了活跃市场,加快推进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各类社会主体和资本市场积极进入天然气业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也使天然气进入了一个难得的“狂欢夜”。为了使这场盛宴更长久一些,那么需要考虑:

  一方面,建立合理机制引导非油企业进入天然气产业链各个环节。

  随着产供储销体系的建设,下游燃气企业和电力企业等非油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拓展天然气资源业务。这个现象非常好,说明大家对天然气发展的信心增强,投资的热情提高。如果燃气企业不想扩大规模、电力公司不想进入天然气产业,说明不看好天然气业务。所以,上下游要齐心协力,建立合理的上下游联动机制,促进产业链协调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一定要注意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

  天然气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和新进入企业应对竞争的弹性和适应性较弱。石油公司可以采取国产气和进口气组合的策略进行竞争,资源方面有优势;燃气公司和电力公司等可以采取市场和资源相结合的策略进行竞争,市场方面有优势;而中小企业和新进入企业产业结构太单一,调节余地较小,如果天然气消费增量出现大规模下降,那么这些企业的生存环境将恶化,容易陷入困境,甚至存在倒闭的可能。如果让这些中小和新入企业死掉,那么将影响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天然气要真正地形成市场化,需要众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所以保护中小企业和新进入企业需要政府考虑的政策导向。

  3未来中国天然气发展的主要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中国天然气发展形势和笔者对天然气产业的认识,对中国天然气发展有一些明确的观点,供业内参考:

  1)目前中国天然气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也是走在正确的道路 上。环境约束,政策驱动,推动天然气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要保持一贯性。

  2)天然气市场发展具有周期,但是短期内不要波动太大。近2年天然气消费大幅增长,势头良好。然而,影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谨防天然气消费短期内增速大幅下滑,重点关注2020年前消费增量,其中“200亿”是个风向标。

  3)价格是促进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催化剂”,降低供应成本是努力的方向。天然气价格水平要保持合适竞争力,价格水平决定中国的发展潜力。市场中,各类企业将以成本决定未来的竞争力。

  4)牢牢抓住世界天然气买方市场大好机遇,避免成为“唐僧肉”。中国需要做产业的“合伙人”和贸易伙伴,不缺“一锤子买卖”的生意人。

  5)从市场格局来看,中国天然气发展的“高度“看江苏,要总结江苏的发展经验并加以传播;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宽度(规模)“看河北、山东、河南,要严格执行能源总量和控煤计划。

  6)从供应格局来看,随着全国供应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2020年后,由一直认可的“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南气北上、就近供应“有可能调整为”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四气集中、就近供应“。

  7)从企业发展来看,今后:资源型和复合型企业更具竞争力;天然气市场化是必然之路,发展中依靠几个“寡头“企业难以形成市场化,鼓励众多的企业加入,要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保护。

  总之,中国天然气发展进入“狂欢夜”,非常难得,也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不能“乐而忘我”。为了避免“乐极生悲”,需要居安思危,继续全心营造一个充满朝气的天然气生态。(作者:杨建红 教授级高工,现为北京世创能源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曾任某国家石油公司油气管道规划研究所所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