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风电备战竞价“大考”

来源:
时间:2018-10-25 09:05:23
热度:

中国风电备战竞价“大考”“平价上网”绷紧了风电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的神经,为新一轮洗牌备战。“不管你愿不愿意,风电的平价时代已经到来。&rdquo

“平价上网”绷紧了风电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的神经,为新一轮洗牌备战。

“不管你愿不愿意,风电的平价时代已经到来。”

10月17日-20日,在北京举办的2018国际风能大会上,所有论坛的议题都绕不开“平价上网”这个大语境。与会嘉宾及参展商的言谈中,透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灼,也掺杂着一些期待。

“平价上网”真正成为风电行业的探讨焦点,源于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该《通知》要求,全国各地推行竞争方式配置风电项目。从2019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

这意味着,中国风电行业明年将面临“竞价”大考。

按照随该《通知》一起发布的《风电项目竞争配置指导方案(试行)》,不论采取何种基于市场竞争的配置方式,均应将上网电价作为重要竞争条件,所需补贴强度低的项目优先列入年度建设方案。企业承诺的上网电价不应高于项目所在区域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

“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靠补贴生存,一直靠补贴的行业永远做不大,也走不远。”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秘书长秦海岩在风能大会上作出表态:去除不合理的非技术性成本,风电已经具备了与火电等传统能源竞争的能力。

金风科技(002202.SZ)市场与产品规划总监孟庆顺表示,目前在“三北”等风资源条件好的地区,风电已经接近当地火电成本。

在远景集团创始人兼CEO张雷看来,目前国内一半以上的地区,可以实现风电平价甚至低价上网。

2009年,中国确定了四大类资源区的陆上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51元、0.54 元、0.58 元和0.61元,风电的补贴时代正式开启。

自“十三五”以后,陆上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开始两年下调一次,至2018年已调整为每千瓦时0.4元、0.45元、0.49元、0.57元,相较2009年降低了0.04-0.11元。起步较缓的海上风电的上网标杆电价四年未调整,为0.75-0.85元/千瓦时。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指出,从目前情况看,陆上风电0.04-0.11元的降幅对于“平价”的目标而言,仅完成了约三成的任务量,接下来的七成需在“十三五”的后半段完成,并预计陆上风电上网电价的下降潜力可达到约10%-20%。

所有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嘉宾都表示,“平价上网”是大势所趋,这是风电从“垃圾”能源到梯次能源,再到未来主导能源所必经的过程。

但终端电价的缩水,将使风电运营商直接丧失部分收益,这份压力也将沿着产业链向上传导至设备制造商。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还是运营商,都为“平价上网”绷紧了神经,需要为新一轮的竞争洗牌备战。

新一轮洗牌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排名前七的整机制造企业市场份额合计达到67%;排名前十的开发企业累计装机容量逾1.3亿千瓦,占比达71%。

多名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竞争洗牌将成为常态,尤其集中在排名靠后的设备商和开发商中间。

“平价风电”提出的一大背景,是风电单位千瓦设备成本在近年的大幅下降。尤其是今年,下降幅度加大。

风电建设成本有四大相关要素:主设备价格、土地成本、建设的成本以及发电效益。其中,主设备价格占据一半。早期,中国风电单位千瓦设备成本高达9000元。

据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褚景春褚景春介绍,目前最新的3兆瓦风机,包括最新的超高塔风机,单位千瓦设备报价基本在3723元左右,相较去年已下降25%,且机组的发电量在大幅提升。

“在过去一年,风机设备价格平均了下降10%以上。这是整机厂商为平价上网、竞价上网提前预热的效果。”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称,这促使开发商项目投资收益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风电制造商上一轮的“价格战”发生在2010-2011 年,以 1.5MW 机型为主战场。在这一轮竞争中,国内风电机组制造商从 60 家迅速下滑至约 30 家。受此影响,2012年的中国风电陷入全行业亏损。

“这是在技术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开展的恶性竞争“,金孝龙表示,这一轮风机制造商的竞争与上次不同。未来竞价,部分整机企业打“价格战”的招数不再可行。届时,风电上网电价完全由竞争的方式确定,企业需要评定综合的收益。

秦海岩也表示,此轮风机制造商的竞争,比拼的技术和综合实力,谁能生存下来,那就是最后的强者。

至于风电行业是否会出现兼并重组,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师称,风电上游制造端出现吞并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板块属于轻资产,只需优胜劣汰。

在该轮竞争中,“度电成本”成为风电制造企业高频提及的词汇之一。因为“平价上网”的核心,是度电成本的压缩。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风电行业度电成本的下降空间仍相对较大。他指出,一是技术方面存在进步空间,目前业内大功率,或提高捕风效率的技术趋势非常明显,以提高发电量摊薄成本;二是财务成本存在压缩空间,风电行业固有的安装节奏,导致目前产业链各环节存在一定的压货现象,相当于一部分效用没有发挥出来,导致中间存在一定的财务成本,后期可随着安装节奏的释放得到削减。

降低度电成本,提升风电效益的关键,在于提高发电效率。

这一想法得到了远景集团创始人兼CEO张雷的认可。“单纯降风机成本,把压力从产业链传导下去,是不可持续的非理性方法,理性的方法是提高发电量。”张雷表示,经初步估算,风机提升1%的年发电,对应降低150元的初始投资成本。

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缺乏资金和能力建立从资源评估,到运维的全套解决方案,小公司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除了整机制造,测风、风电场管理、运维、微观点位巡视等多种高难度技术的整合,这些都不是小企业可以做的。”秦海岩说,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慧能源集团等大企业的风资源队伍接近百人。

孟庆顺为上述说法提供了佐证:目前很多评测算模型,更看重项目前期的静态投姿,对后期运维成本测算重视度不足。类似金风科技这样的大公司,肯定不是靠压低设备价格来降本,而是靠提高发电量和提供的运维服务。

开发模式转变

在竞价的背景下,也为制造商和开发商带来新课题:即必须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察收益和成本,制造商扮演的角色绝不局限于“制造”领域。

制造商和开发商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我们将面对无补贴市场。从营销模式上讲,不再是以前的各司其职,将会出现发电方、售电方和服务方打滚参与角逐的局面。“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马文勇说。

目前的风电场开发模式是,开发商做前期工作、可研,完成以后投资审核,再进行主机招标,最后装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帅认为,这一模式或不再适应平价时代下的风电开发。

“风电开发模式需要新的创新,风机制造商可做的事情将增多。比如,从风资源评估就开始介入。”肖帅称,将来的风机制造商将根据风电厂特殊的风资源情况,在现有自身机型的基础上做定制化的设计,从而保证风机的发电量收益最大化。

秦海岩也认为,制造商与开发商之间不能仅是产品买卖的关系。制造企业要延伸业务范畴,提供从前期风资源评估,微观选址,机组选型,到安装,调试,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从而实现整体发电效率的提升。

“开发商选择风电机组时不能再一昧压低设备采购价格,应更重视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考虑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他指出。

张雷表示,竞价上网的政策背景,要求开发商必须具备技术上的判断力。“投资开发商不仅要有开发洞察力,还应有技术洞察力,尽早转型为技术驱动型企业,拥有电量精准化评估能力、风电场系统工程造价控制能力和评估验证技术能力,”张雷称,这也是目前风电开发运营商的短板所在。

未来,风电开发商面临标杆电价下调和竞价上网的双重挑战。近段时间以来,很多电力央企都放缓了在风电行业的投资建设。

谈及原因,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骥坦言,“并不是开发商不愿意开发,而是眼下国内发生着很多的形势变化”。

他指出,目前风电开发的相关环评、水保、土地、林地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部分赔付的非技术成本也在增加,这就要求对项目资源及建设成后的经济性进行再分析。

风光竞速

除去自身业态内的角逐,风电还开始面临光伏的竞争。“风电这一轮降价,原因之一是由于光伏的价格下降,对新能源行业进行了挤压,行业意识到危机而施行了降价策略。这是新能源之间的竞争。”金孝龙表示,风电行业需要注意,如何避免走上目前光伏相对急剧起伏的道路。

光伏行业也正面临“去补贴”。中国政府正在着手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成熟,促使风电、光伏驶向独立的轨道,“去补贴”成为最重要的手段。

2006年起开始执行的《可再生能源法》,标志着FIT(Feed-in-tariff)制度在中国的落地。FIT,是一种由欧美国家最先发起的新能源扶持政策,通过补贴新能源发电成本与常规上网电价的差额刺激行业发展。

按照规定,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不同类型的发电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情况,以及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补贴资金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

作为补贴的唯一来源,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自2007年的0.01元/千瓦时,经过了三次上调后达到现行的0.19元/瓦时,每年筹集金额也从56亿元飙升至近900亿元左右。

由于补贴资金全部征收的难度较大,一提再提的电价附加难以覆盖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资金需求。

经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测算,2006年至今,全国可再生能源能源电价补贴资金总计逾3200亿元,其中用于补贴风电的资金超过了50%。从补贴需求上看, 2017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资金需求(不含税)约为1250亿元,风电的需求占比达45%。

风电竞价上网的通知下发后不久,光伏行业迎来了性质相仿的“531”新政,由于控制新建规模和降低补贴的强度空前,引起业内一片哗然,反应强烈。这对2017年实现5000万千瓦增长的光伏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过山车”式的大转折。

以往,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举办同期,还会在同一展馆内举办光伏大会。但今年,光伏大会已悄然不见。

相比“去补贴”政策在光伏行业中引起的波动,风电行业则相对平稳。这与近年来风电产业较平稳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时机发布有很大关系。

四年前的12月,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这让风电业内对“平价上网”已有预期。

2015年12月底,风电行业开始了每一年电价下降的梯度。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风电行业每年保持着约1900万-2000万千瓦的增幅,处于较为稳步发展的状态。

根据可再生能源学会此前统计,2017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装机1503万千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8亿千瓦,其中,并网容量达到1.64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9.2%。

眼下看,风电行业距离国务院此前定下的“十三五”2亿千瓦的目标,将很有可能提前两年,于2018年实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