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 今冬用气紧张情况有望缓解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 今冬用气紧张情况有望缓解去年冬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虽然在各有关地区、部门和主要油气企业通力合作下“有惊无险”地过了冬,但也提
去年冬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虽然在各有关地区、部门和主要油气企业通力合作下“有惊无险”地过了冬,但也提醒有关部门不能再临时抱佛脚了。当前,各方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问题,正在大力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未来应对用气紧张方面的措施将更加及时、从容——
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3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9%。今年以来,天然气消费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1月份至7月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5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8%。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天然气改革发展绘出了“施工图”。随着采暖期渐近,今年供需情况如何?是否能够满足民生用气需求?
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去年冬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在各有关地区、部门和主要油气企业通力合作下“有惊无险”地过了冬。今年供需形势如何?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博士预计,今年天然气需求量大概在2700亿立方米。按照去年国产气量增速计算,今年供应量大概在2650亿立方米,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今年冬天如果寒冷时间过长,不排除部分地区特别是用气量比较大的地区出现短时供应紧张情况,但规模和持续时间应该会比去年大大缓解。”刘满平表示,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问题,正在大力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况且今年的预案更加充分,应对用气紧张方面的措施将更及时。
在北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红看来,今年天然气消费增量将大致接近去年,在350亿立方米左右。尽管紧张,但我国获取资源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
中债资信天然气行业研究团队认为,今年较去年提前一个月进入保供季,且前期“三桶油”都在扩大LNG进口的现货采购,为冬季天然气消费旺季提前做准备。从消费区域来看,京津冀地区、山东地区是“煤改气”增量最明显的区域,缺口最大。
加快建设产供储销体系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消费能力和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对此,杨建红表示,多重因素推动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首先,天然气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越来越高,经济向好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基础;其次,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会持续加大,“煤改气”等措施的实施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国家支持天然气发展的政策更加明朗化,近日出台的《意见》规格之高、措施之明确、责任之落实前所未有。此外,从国际市场来看,世界天然气供应宽松,油气价格相对处于低位。
“从以上因素来看,我国天然气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杨建红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但增速将逐步放缓。
全球市场供应宽松,为何国内会出现紧张局面?杨建红表示,地下储气库调峰能力不足是主要瓶颈。从供需来看,资源供应增量没有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快,特别是国产气的增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储气能力仅为消费量的5%至6%,远未达到世界上15%以上的平均水平。天然气干线管道里程仅相当于美国的1/7,却承担了相当于美国1/3的天然气消费规模,在用气高峰期管网系统相对脆弱。
刘满平表示,正如《意见》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是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还不完备,具体表现在9个方面,包括国内产量增速低于消费增速,进口多元化有待加强,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储气能力严重不足,互联互通程度不够,市场化价格机制未充分形成,应急保障机制不完善,设施建设运营存在安全风险等。
刘满平表示,要想解决问题,单纯依靠某项政策或某个环节的改革是不行的,必须在整个天然气产业链上发力,实行全面改革。此次发布的《意见》通过“定目标、建机制、促改革、分责任、抓落实”,对天然气当前及未来长期发展将产生非常重要和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破解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明确了中贵联络线增输、陕京四线增输、广西LNG接收站与中缅管道连通、广东区域LNG接收站与西二线连通等11项重点工程,涉及20个省份。全部按期投产后,今年可基本形成向京津冀地区新增供气能力每日6000万立方米,其中“南气北送”新增能力约每日3000万立方米。
今年5月份,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方案已经出台。专家表示,价格是平衡供需关系的重要杠杆,天然气价格从门站环节并轨后,有效缓解了上游供气企业的经营压力,可以促使企业更多地扩大气源。同时,居民用气价格变动以后,也会抑制部分不必要的浪费。
“煤改气”要“以气定改”
2017年我国开始启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去年采暖季,12个试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3%,比“2+26”通道城市平均多下降5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7%,比“2+26”通道城市平均多减少4个百分点。
“煤改气”是清洁取暖的重要方式,但专家指出,清洁取暖并不等于“煤改气”或“煤改电”,而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
《意见》强调,“煤改气”要“以气定改”,突出重点。合同全覆盖将作为有序实施“煤改气”的重要保障措施,新增天然气量要优先用于城镇居民生活用气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冬季取暖散煤替代。气源保障的重点是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
中债资信天然气行业研究团队告诉记者,“煤改气”从2013年开始推进,由于2017年是“大气十条”的第一阶段考核年,因此“煤改气”明显加速,天然气消费量增速明显提升。
杨建红分析说,“煤改气”分成居民用气、采暖用气和工业“煤改气”三块,其增量大概占2017年总增量的1/3以上。2017年,“煤改气”增量主要体现在工业领域,居民“煤改气”主要是加大了采暖季用气的负荷,对整个增量的贡献其实并不太大。
“‘煤改气’要在落实气源的情况下按规划有序推进,去年有的地方是先把工程弄起来再去找气源,人为加大了供需矛盾。今年要求‘以气定改’,气源不到位的地方不能强制推进,‘煤改气’的用气增速相对会放缓。”刘满平说。
杨建红表示,天然气全年运行呈现U字形特征,供暖季用量大,非供暖季用气量小。“目前天然气产供储销系统越来越复杂,临时抱佛脚是抱不动的。为了避免发生去年的情况,应对工业领域不会因限供或停供产生大问题的可中断供应,提前控制甚至停供。”
在用气高峰期,民生用气需求约占全部需求的40%。刘满平认为,保居民供应绝对没有问题,但对于整个市场的供应来说,肯定会出现用气偏紧局面。在居民用气高峰期,将坚决执行“压非保民”措施,压减气量全部用于保障民生需要。(记者 熊 丽)
上一篇:8月原油进口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