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BM怎么理解智能电网——专访IBM全球能源与公共事业部门副总裁Brad Gammons

来源:
时间:2014-07-17 18:59:37
热度:

IBM怎么理解智能电网——专访IBM全球能源与公共事业部门副总裁Brad Gammons公用事业会转型为服务供应者——专访IBM全球能源与公共事业部门副总裁

公用事业会转型为服务供应者——专访IBM全球能源与公共事业部门副总裁Brad Gammons记者:通常我们聊智能电网会去找公用服务公司、电网和电力公司,但IBM是信息技术公司。你怎么看IT公司在智能电网中的地位?Brad Gammons: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运行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什么?IT让每个人都可以消费信息,譬如说因特网,最开始使用因特网的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在高校之间使用,这是因特网的根源。在信息可以为你所用之前,因特网对你来说没有意义。在它的发展史上,IT所做的就是为人们提供消费模式去使用信息。在智能电网问题上,IT开发一个让你可以看到整体的平台(一个即时通信的智能电网),然后收集这些信息,整合到商务中,让大家都能接触到,使之和其他商品无异。譬如你要管理家庭的能源使用,你考虑的是降低CO2排放或减少费用;而当你是大电力公司或者是电网,你要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当你是消费者来说,你希望支付更少的钱而得到更好的可靠性。这些都会因信息技术而得到改善,当公司运作更智能,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这就是信息科技的作用。它是现实工程世界和商务管理世界间的一座桥梁。说到它的位置,打个比喻,就像是一场婚姻,运行和信息技术结合然后共同发展,最后便合二为一。是把两种好东西融合在一起,然后得到更好的东西。如果有一个非常智能的电网,但你作为消费者没有看到利益,那对你来说这个电网便不够智能。尽管工程师可能觉得它很智能,但你作为消费者没有得到更好的服务,你便不会同意。所以在我看来,智能电网的目的是逐步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不只是更好的服务质量,例如更可靠安全的能源、合理的价格等等,还要让你能更好地使用它,帮助新能源接入电网。与其说这是一个平台,我更愿意称之为一个系统。这是在建立一个系统的系统。大的系统就是整个能源网络,而这个大系统又是由别的许多系统组成的,太阳能风能都是一个系统,有输电系统、配电系统、控制中心、调度中心,各种不同的系统。它们合起来便是一个大系统。记者:您对中美两国电力市场的不同有何看法?Brad Gammons:两国的经济发展处在不同的阶段,这是肯定的。你们是在兴建基础设施,而美国过去几年都是在维护基础设施,着重点在消费者。在美国,智能电网最初围绕的是电表、消费者和可再生能源,媒体看到的是有许多的投资。但当你再看深一层,很多钱都投在了配电网上。所以对美国来说,是消费者配电网络。为什么?因为在美国,要建一座输电塔架非常难,而在中国,这就容易得多。曾经,中国强调建造强大的智能电网。但是现在,你们也会更多地强调消费者,所以常常会提到智能电表、电动汽车还有太阳能。虽然在中国大电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也已经有大量的投资关注在建立全球领先的智能电网之上。而如果你要问:“这对你和IBM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就是对北京的消费者会有什么影响。在美国企业总是思考市场在哪里,我觉得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还有更多地关于输电的思考。和中国一样,美国开发了大量的风电,但还没有都并入电网,我们需要做这个工作,特别是关于风电的整合与平衡。我觉得这两个市场只是处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阶段,但是最终来说,电气工程就是电气工程。记者:毫无疑问中国面对完全不同的智能电网话题,IBM怎么看中国市场?Brad Gammons:我在中国3年了,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市场。我负责全球事务有10到15年了,到过世界各地,但都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市场。我不会尝试拿中国去和别的地方进行比较,因为哪里都找不到发展如此之快的市场。如果要站在电力运营商的角度做个综述的话,首先是安全,包括供电和电网安全,不断提高可靠性。现在还有一点,那就是灵活性。从前都是集中发电然后输电给消费者,现在不一样了,要能够接入很多分布式的能源。我们必须要把灵活性加入到字典中。另一点我觉得是一直都存在的,如何让我的服务更像消费品。换句话说,在过去是用了电并付相应的钱,这就完了。而现在,人们期望的是能够有更多选择权。也许在未来,我们会希望可以选择价格,选择CO2的排量,也许我会希望自己发电,因为我有屋顶太阳能和微型风电,我还想把电卖回给电网。同时,能源会成为全套服务。我觉得这是种新趋势,从前就是公用事业,服务非常的单向、基础。以后的方向和其他一样,应该是要更加智能。赢家和输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这几点。首先要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然后在电源和使用上给予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同时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最全面的服务,这将会是世界顶级公用事业的标准。以上的要求都必须要达到,现在已经开始向这个方面发展。记者:现在,企业几乎动不动就用“智能”两个字,IBM也有“智慧地球”的提法。您怎么看Smart这个词,这是煞有介事,还是真有其事?Brad Gammons:关于“智慧地球”,简而言之有三点:可度量,互通互联,还有智能。这三点都离不开数据,所以我们都听说过“大数据”这个说法。之所以“大”,是因为现在我们有成千上万的设备都在产生数据。不同的是,因为信息如此之多,传统管理数据的方法必须要改变。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的,而在于如何进行管理。“大数据”的关键在于如何整理,以便找到需要的部分。所以需要改变,需要不同的数据储藏方式,让投资可以得到最大回报,不用花太多的钱在存储上。在存储上投入适当的钱,使用适当的通讯途径,有适当的存取方式。还有一个大问题是,现在我有大量的数据,我要用这些数据来更智能地经营我的公司。我需要知道的另一点是,这些数据是否准确。当我得到这些信息时,我是否得到了全部的信息,得到的是即时的?如果我现在要作出一个决定,却不知道手上的信息是否是即时的,我也许会作出错的决定。所以现在我把信息都存储好了,但这些信息是否适用,是否完整,是否准确。这就是IBM现在正关注的。最后一点是安全性。你的业务现在取决于大量的信息,建立在关键的基建之上。对中国、美国和欧盟各国来说,电网对商务来说都至关重要。如果一切都更数字化而且相互连通,这也就带来了威胁。如果有了这么多数据,要更好地操作电网,那就必须安全,包括网络安全和实体安全。所以当我们提出“智慧地球”,有可度量、互通互联、智能三点,还有数据的管理和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安全性。记者:总结一下,您觉得未来的智能电网是什么样的?Brad Gammons:我觉得智能电网可能并不是最有用的说法。我认为电网会逐步发展得更加以服务为导向,市场会更分散。市场这种走向是由供应源决定的,包括技术、建筑和消费者本身。一个更智慧的电网要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我没有用智能电网这个词,而是更智慧的电网,这样更数字化。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数字电网,上海电力称之为数码电网。我觉得在当时,这个叫法更加贴切,因为建立好数字平台后就可以在这上面进行创新。这和因特网一样,先建立起通讯网络,保证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好的平台,在这之上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的范围会更大,我们会管理存储、电动汽车以及其他许多事情。所以我说公用事业会转型为服务供应者,在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平台上提供更广泛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为大型复杂的基础建设覆盖上一层数字皮肤。eo记者温敏哲曾经专访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Jeremy Rifkin,对IBM等大型公用事业公司的转型也谈到了自己的观点:Jeremy Rifkin:过去,IBM的摇钱树就是制造电脑。但后来中国、日本、韩国都开始生产质量同样过硬的电脑。摇钱树要倒了。IBM公司的管理者们意识到,他们真正的价值和经验不是卖电脑,而是管理信息。所以IBM转型成了信息管理服务提供者。现在,全世界的公司,包括中国,都设立了CIO(首席信息官)。十年后,数以百万计的人将会自己发电;100年后,数以亿万计的人将会自己发电。公用事业公司将如何自处?它将管理能源互联网,管理用户的能源流动,据此为用户提供节能建议。卖出的电力越少,就越能盈利。欧洲的能源公司CEO们对我说:“Rifkin先生,你在说什么呢。我们卖的电力越多,赚的钱才越多。”我回答说:“不,在新的商业模式里,你们要开始和用电户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你监测他们的能源流动,在他们生产的各个环节为他们节能。这样会显著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你们就是和他们分享这个增量。这个业务赚的钱可比卖电力多多了。就像IBM现在比过去卖电脑赚得多多了。”你对IBM的转型有什么看法?你又如何看待智能电网?将您对文章的见解和观点直接回复eo或发送到eomagazine@126.com, 您也有机会获得最新一期的《南方能源观察》杂志。一起来发扬“分享精神”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