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电行业碳配额分配技术指南有望出台

来源:
时间:2018-09-06 15:00:32
热度:

发电行业碳配额分配技术指南有望出台9月5日,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会暨培训会在京召开。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转隶、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出台

  9月5日,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会暨培训会在京召开。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转隶、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出台后,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次全国会议,也是发改和环保两大系统少有的“同框”。

  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庄国泰表示,中央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职能从发改委转入环保部,是出于“从源头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协同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污染控制”的重大考量。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关的机构改革,部委层面已经到位,地方层面仍在持续推进中。庄国泰表示,希望地方发改部门现阶段继续对碳市场有关工作予以支持,生态环境系统要加强与当地发改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熟悉掌握碳市场相关业务工作,做好交接准备,确保各项工作不断不乱,有序推进。

  庄国泰表示,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建立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推动出台交易管理条例,适时发布企业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市场交易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重要的配套管理制度;二是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碳排放权的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和数据指导系统,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三是推动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管理,督促指导各地全面完成三是推动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管理,督促指导各地全面完成2016、2017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历史碳排放数据的报送、核算与核查,以及制订监测计划有关工作,加强第三方核查机构培训和管理工作力度,对各地方提交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提高数据的质量。在深入开展调研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组织开展发电行业配额适算工作,梳理确定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四是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庄国泰在会上还表示,全国碳市场在做好发电行业全面动员的同时,将着手扩大覆盖范围的基础准备工作,开展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等重点排放行业的前期技术工作。

  自全国碳市场于2017年底启动以来,碳市场建设如何与电力市场改革协同推进,是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建议,完善电力行业市场机制,提高碳市场的减排成效。王毅解释说,碳市场是一种基于价格的政策工具,只有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才能发挥作用,而我国目前采用计划发电配额、固定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政策,碳价的高低变化无法体现在发电成本中,不利于减排也不利于碳市场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中如何让碳市场的成效更好地发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中央的决策和企业的配合。

  由于全国碳市场运行明确从发电行业起步,再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从今年4月起,中国电力联合会受环境保护部气候司委托,开始配合研究制定发电行业配额分配和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测试方案研究等相关工作。

  中电联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在会上提出了电力行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的特点和必须要考虑的几个问题。王志轩指出,尽管煤电发电比重在近十年内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但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在降低“弃风”、“弃光”的背景下,煤电可以帮助解决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动性问题。此外,根据中电联统计分析,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17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3亿吨,有效控制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其中,供电煤耗降低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45%,非化石能源发展贡献率为53%。这也意味着,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空间在下降。

  环境保护部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会上重申了全国碳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履行国际承诺中的重大意义,同时提醒,“不要过分放大碳市场的金融功能,也不要带着做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眼光看待全国碳市场。”李高同时希望,在全国碳市场建设问题上,各方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在机构转隶、人员调整的同时,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持续推进,各地方环保厅和发改委要意识到工作的艰巨性,建立协调机制,细化任务分工。

  华能集团副总经理樊启祥、大唐集团总工程师高志溥和粤电集团集团副总经理李明亮,分别介绍了三家发电企业的碳市场工作进展,建议加强碳交易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绿证等相关排放配额交易政策的协同,同时考虑现阶段电力市场的特点,比如煤炭价格、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电力市场竞争激烈,火电企业经营较为困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做好试点省市配额与全国配额的对接和过渡。

  参加本次会议(培训)除了各省市及建设兵团发改委、环保厅的代表外,还有来自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大唐、华电、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投电力控股、华润电力控股、粤电集团等电力企业的代表,以及建筑材料、有色金属、钢铁、石油化工、造纸等行业协会的代表。(eo记者 冯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