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首页 >
小区变电站辐射:且行且珍惜!
来源:
时间:2014-07-04 10:10:17
热度:
小区变电站辐射:且行且珍惜!近日,广东顺德市某居民小区旁要建一个变电站,因附近居民强烈反对而暂停施工。无独有偶,深圳市某小区居民担心变电站存在电磁辐射,集体抵制变电站建在小区旁致使
近日,广东顺德市某居民小区旁要建一个变电站,因附近居民强烈反对而暂停施工。无独有偶,深圳市某小区居民担心变电站存在电磁辐射,集体抵制变电站建在小区旁致使项目停工4年;郑州红旗变电站遭附近居民反对,规划7年难开工……自国家倡导电网智能化建设及农村配电网改造以来,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关于变电站的讨论一直不断:变电站为什么建在居民区附近,线缆为什么埋在地下,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等,然而追溯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公众对电磁辐射的恐惧。公众惧怕电磁辐射 质疑变电站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或是在空间传播的现象,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的电能量和磁能量组成。人类本身就处在电磁辐射的包围中,比如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等家电均存在电磁辐射,如果人体长期曝露在强电磁场的环境中,细胞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易诱发胎儿发育不良、白内障、癌症等多种疾病。由于其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国际卫生组织(WHO)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之后,威胁当今公众健康的严重污染物之一。变电站是典型的工频电磁辐射源,但国际卫生组织表示,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即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与高频电磁场不同,其不能形成有效的电磁能量辐射;同时至今没有官方研究报告表明极低频电磁场易诱发癌症。基于以上两点,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以及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等权威环境卫生组织与机构在概括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时,仅使用“电磁感应”这一概念。尽管变电站得到国际权威机构为其正名,但是随着我国电力供应系统和城镇化建设日趋加快,市民对变电站选址和线缆敷设等潜在风险仍保持高度警惕。供电部门和相关专家强调,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和负荷集中,国家电力供应紧张,因此变电站工程很难避开人口密集地区。关于部分变电站和线缆入地,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高级工程师、资深环保专家朱重德介绍,电力设施建设中常见采用地下变电站和架空线路入地,主要目的是要与城市景观协调以及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需要,而不是解决工频电场、磁场曝露问题。国家严控电磁曝露 施压变电站不可否认,我国电力工业早期基础薄弱,电磁环境危害尚未充分暴露,对电磁兼容的开发与研究认识不足,从而对电磁环境影响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并且与国际间的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电力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相关部门正集中解决“电磁曝露”核心议题。据了解,我国现行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为4千伏/米(Kv/m),公众全天辐射的工频限值为0.1毫特(mT)。这一规定比国际卫生组织标准限值(电场强度5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2mT)更严格。近日,环境保护部在《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增加了1Hz~100kHz频段电场和磁场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显然该规定有意将约束范围扩展至信息发射设施、电磁能利用设备、高压输变电设施等引起公众关注的建设和应用领域。此外,我国变电站建设依循的技术标准还有《500KV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为了符合各项标准要求,近期新建变电站工程普遍采用全户内型布置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将主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配电装置等电磁辐射源布置于室内,利用屏蔽物(例如墙体、门等)降低电磁波向外辐射强度。对比国家规定的变电站限值,此类型变电站产生的电磁场强度微弱,与居民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电磁场强度基本持平。继而说明,全户内变电站运行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全户内变电站也存在盲点,涉及曝露在室外的连接线路,电气设备本身的屏蔽效果等。专家建议,全户内变电站建设首先应从建设规模和平面布置入手,其次选用具有高磁导率材料的电气设备,并对进出线路采用电缆方式,在高压带电部位进行全方位屏蔽,提升屏蔽性能。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连结输电和配电的关键环节。随着电力供应日趋紧张,城镇化建设全面拉开,变电站的作用充分显现。日前武汉市政府原则通过了《武汉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计划到2017年新建81座变电站。在变电站布局方面,市政府主要考虑人口密集区的电缆敷设方式和非集中建设区的架空线方式。进一步而言,怎样平衡城市规划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小区变电站亟待解决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