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用市场之手撬动绿色低碳新动能

来源:
时间:2018-07-16 14:05:26
热度:

福建用市场之手撬动绿色低碳新动能GDP年年增,碳排放强度却年年降。记者日前从省发改委获悉,据初步测算,2017年度我省碳排放强度为0.7608吨CO2/万元,比上年下降0.77%,

  GDP年年增,碳排放强度却年年降。记者日前从省发改委获悉,据初步测算,2017年度我省碳排放强度为0.7608吨CO2/万元,比上年下降0.77%,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下降19.87%,累计进度已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气温升高。对碳减排,行政手段只能作用于一时,市场化手段才是长久之计,碳交易市场于是应运而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所谓碳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政府首先限定企业的碳排放量配额,如果企业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需到碳市场购买配额;如果企业实际排放量小于配额,则可将富余的配额拿到市场变现。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之一,2016年12月,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功开市。截至今年7月6日,碳市场累计成交量659.58万吨,成交额15031.02万元。其中,碳配额(FJEA)成交量438.50万吨,成交额11469.41万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量127.72万吨,成交额2174.88万元;林业碳汇(FFCER)成交量93.36万吨,成交额1386.72万元。

  启动碳交易一年多来,对企业有没有影响?答案是肯定的。“过去企业排放多少、排放什么,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这方面它是没有成本的。启动碳交易之后,企业经营者就会掂量,如果超排了、多排了,就会付出相应的成本。”该负责人表示,碳市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决策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碳市场通过市场化机制奖优汰劣,让那些真正能够节能减排的企业有利可图,使不能节能减排的企业付出代价”。

  “第一年履约,就花了200多万元购买不够的配额,这笔费用花得可谓教训深刻。”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环保专工谢建南说,华夏电力是厦门市最大的发电企业,主要从事火力发电、电力供应、热力生产和供应等,是首批被纳入碳排放管理的企业。2016年,公司碳排放量286万吨,缺口7.7万吨。

  “长痛不如短痛。”谢建南说,企业随后立即投入1.5亿元用于设备节能改造升级。据估算,2017年企业碳排放量有望不再需要购买排放配额,甚至会有盈余。

  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正倒逼越来越多企业探索绿色转型之路。福建华电漳平火电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度公司碳排放量122万吨,缺口6.3万吨,花了160多万元购买配额。“说实话,压力非常大。”他说,去年4月,公司开始尝试探索生物质发电技术,有效减少CO2排放。

  为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我省还率先推出碳市场信用信息管理体系,对被评定为守信的企业实施激励措施,对被评定为失信的企业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同时,我省创新碳市场交易产品体系,开发福建林业碳汇,建立福建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加快碳金融创新,设立低碳产业基金,开发碳抵押融资、碳授信、碳中和等产品;探索碳配额中远期交易,研究融资回购、场外掉期、场外期权等业务。如,我省立足我省林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模式,在全国率先形成一套较为成熟有效的林业碳汇交易规则和操作办法,现已备案7个林业碳汇项目、118万吨减排量,今年已成交80.73万吨,成交金额1055万元,在国内各试点碳市场中位居第一。

  据了解,去年底,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我省碳市场建设起点高,率先采用国家颁布的碳核查标准与指南,特别是数据直报系统与国家在建系统标准完全一致。”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运营总监肖俊光说,我省目前正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我省碳市场与国家碳市场有效对接。(记者 潘园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