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大气污染治理呈现四大变化
大气污染治理呈现四大变化《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于近期印发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与5年前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实施——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于近期印发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与5年前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措施上有哪些变化?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有哪些调整?“煤改气”方面有何安排?臭氧污染情况究竟怎样?
对此,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做了解答。
聚焦重点突出精准施策
赵英民表示,大气污染治理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与《大气十条》相比,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有四方面变化:
——更加突出精准施策。目标方面,聚焦当前环境空气质量超标最严重的PM2.5。重点区域范围,增加汾渭平原。将京津冀区域调整为京津冀大气传输通道“2+26”城市。从时间尺度上,更加聚焦秋冬季污染防控,着力减少重污染天气。重点措施方面,更加强调突出抓好工业、散煤、柴油货车和扬尘四大污染源的治理。
——更加强化源头控制。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散乱污”企业的综合治理;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推进农村散煤清洁化替代;优化运输结构,按照“车、油、路”三大要素三个领域齐发力来解决机动车污染问题;优化用地结构。
——更加注重科学推进。强调措施要科学合理,更加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循序渐进。在技术上要确保切实可行,在执行时间上要确保分类要求,在实施范围上要做到由重点区域逐步向全国开展。
——更加注重长效机制。
汾渭平原成重点防控区
“综合考虑当前各地PM2.5浓度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对环境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进行了调整。”赵英民说。
我国目前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一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二是汾渭平原,即山西、陕西一带;三是长三角西北部,即苏北、皖北一带;四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四个区域目前PM2.5浓度较高,除新疆受沙尘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之外,其他区域PM2.5浓度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据介绍,此次重点防控区域调整,综合考虑了当前各地PM2.5浓度水平。珠三角地区已总体达标被调出。京津冀仍是当前我国PM2.5浓度最高的区域。汾渭平原仅次于京津冀区域,是我国PM2.5浓度第二高的区域,同时又是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区域,因此作为重点区域。第三个是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一带城市群,PM2.5浓度已接近京津冀部分城市。
赵英民指出,汾渭平原二氧化硫浓度高的重要原因,是煤炭占能源消耗的比例太高,接近90%。这个区域产业结构偏重、规模偏小、装备水平低,大量燃用散煤,而且一些钢铁、焦化企业还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亟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三年行动计划中,关于“煤改气”有何安排,如何保证老百姓清洁温暖过冬?
赵英民表示,三年行动计划把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作为重要的措施加以部署,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还有汾渭平原的散煤治理,到2020年采暖季之前,要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赵英民说,为确保政策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对技术路线作出明确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有些地区还有地热,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
近来有媒体报道,臭氧在一些地方成为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情况究竟怎样?
赵英民说,当前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亟需解决的污染问题,仍然是PM2.5。但是,去年全国臭氧同比上升8%,2015年以来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出现了连片式、区域式污染,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武汉城市群、陕西关中地区,以及成渝、珠三角区域。
三年行动计划把目标措施聚焦在PM2.5的同时,也对臭氧防控作了部署:一是大力控制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二是强化空气质量目标管理,三是着力提升管控能力。
2018(第十四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