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国内光伏产业有“量”缺“质”

来源:
时间:2018-05-07 16:03:28
热度:

【聚焦】国内光伏产业有“量”缺“质”光伏产业正迎来一场新的变革。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

光伏产业正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其中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提升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鼓励特色行业智能光伏应用,促进我国光伏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作为我国能同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兴产业,中国光伏产业主要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但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行动计划》的提出,正是为了推动中国加速从“光伏大国”向“光伏强国”迈进。对光伏企业而言,也需要从以制造和成本取胜,转向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

国内光伏有“量”缺“质”

光伏发电是目前全球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前景广阔。中国作为光伏产业的后起之秀,一度是行业的追赶者。

200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仅200MW左右,占全球1.8GW产量的11%,而日本全球占比达40%,欧洲全球占比约45%。

产业发展初期,国内光伏的原材料基本依赖进口,而产品销路又严重依赖出口,是典型的“两头在外”的产业。2011年,随着“双反”贸易制裁直指中国光伏企业,导致国内大批企业破产,产业迎来“冰冻期”。

但对光伏企业而言,也借此开始艰难转型。短短几年,中国光伏企业经过不断摸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技术,成功“逆袭”。数据显示,在规模上,我国光伏产业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主要产品产量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达55%、硅片占比达83%、电池片占68%,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

在光伏应用领域,国内市场也已成为主要市场。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53.06GW,占全国电源新增发电的装机39%,连续5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全球第一;累计装机130.25GW,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占全球光伏总装机量的32.4%。

但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产业也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够,产业低端,在国际高端市场竞争力不足,关键设备和专用材料仍依赖进口等问题。比如,用于制作银浆的银粉约60%仍然依赖进口,制造封装胶膜的VA颗粒也基本依赖进口……

有光伏行业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量”上去了,但依然缺少“质”,诸多核心技术依然严重受制于人。中国光伏产业要想再上台阶,必须向更高端、更高效的方向转型,沿着价值链曲线向顶端迈进。

智能光伏促转型升级

看准了行业短板,4月19日,国家出台《行动计划》,鼓励光伏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在此之前,部分光伏企业已经着手向智能光伏转型升级。

“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未来能源体系中的新玩家,必将是能够将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能源物联网深度融合的企业,这也就是我们讲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全面的和全方位的(转型)。”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未来,分散式的能源、储能及用能,将构建一个集智慧能源和数字能源为管理方式的智慧能源网络。而用智能技术把发电、储能、配电、用能和控制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能源互联网体系,即“能源物联网”。

在天合光能的版图中,未来将要打造“发储配用云”一体化的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以智慧能源云平台(天能云)为基础,打通能源发电、储能、配网、用能端,让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以及能源设备,在互动、共享的智慧能源网络里相互连接,实现能源互联一体化管控,为用户提供各类智慧、高效的能源服务。

围绕这一目标,天合光能已有布局。

在安徽合肥,天合光能规划设计的“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名单,成为国家级能源互联网试点工程,并获得“年度最佳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奖”,这成为了天合光能探索智能光伏转型的一个成功实践。

2018年3月22日,在天合光能发展大会上,天合光能发布了能源物联网品牌——天合能源物联网(TrinaIOT),并启动天合能源物联网产业联盟。这标志着天合光能全面开启了3.0时代的转型,向“全球能源物联网引领者”迈进。

高纪凡认为,未来二十年,“能源物联网”必定给能源产业带来革命性和突破性的影响。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作者谭大朝 张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