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哈佛中国基建论坛:中国能源转型 美国的角色不该对手
哈佛中国基建论坛:中国能源转型 美国的角色不该对手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在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上,来自中国基础建设行业的企业领导出席了基础建设分论坛“全球范围的互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在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上,来自中国基础建设行业的企业领导出席了基础建设分论坛“全球范围的互联互通”炉边谈话。 中国石油国际事业(美洲)公司总经理李少林、中国电信美洲公司总经理谭旭、中国工商银行北美总经理张剑宇、中交建美国公司总经理易路平,中美能源中心副主任、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孙庆云等嘉宾围绕着能源基础建设核心问题,对中美比较和融资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孙庆云教授认为,中美两国在基础建设和能源问题上其实有很多的共性和互补性,“中美两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两个国家一共的消耗可以占到全球的一半,煤的消耗中美两国可以占到60%。”他认为中美两国有远大的合作前景,在现存的贸易逆差下,两国完全可以加大煤电油气的大宗买卖,拉动贸易减少逆差。在中国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一个对手。
特朗普访华期间,中国国家能源集团曾签署谅解备忘录,斥资837亿美元投资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页岩气、电力和化工生产项目,这是中国基建行业拥有国际大型项目的综合服务能力、运作能力以及资本的运作能力的体现。
易路平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最核心的问题是供给和需求,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公共产品,并且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很大。谭旭认为电信的基础设施需要平衡和兼具社会责任,既要保证社会信息化,也要保证商业用途。
来自金融行业的张剑宇提出了中国基建企业的两个优势:“综合解决能力和服务能力”和“与美国企业强的互补性”。中国基建行业在快速发展,“全球十大承包商有六名是来自中国。”他们有配套的解决能力,包括在资金融资方面。他表示,“美国在工业的高端领域具有优势,但在中低端并不具备。”
谭旭则引用了一些数据来证明中国在基建方面的腾飞,“移动业务力中国的移动基站数量是美国的20-30倍,而且4G基站的比例非常高”,“2017年中国的宽带用户中,光纤用户比例已高达80%。”此外,在采纳新技术和投资新技术上中国要强于美国,他表示,“美国基础建设的主流运营商不愿意投资、互联网投资实业。”
基础建设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融资,张剑宇表示:“融资缺口现在有两万亿美元。”基础建设的资金一般来自政府相关支出和私人部门,运营所产生的收益。前者的突破空间非常有限, 对于第二部分,张剑宇认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周期长,难以吸引私人股权和社会资本。 PPP模式也不够成熟。”
她继续介绍中资金融机构的优势:”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有经验。伴随改革开放的成长,和企业共同走出去。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中资机构还拥有全球化的前景,在海外长远布局,也拥有当地解决问题和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