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首页 >
对六月份以后煤市走势的看法
来源:
时间:2014-06-17 10:10:10
热度:
对六月份以后煤市走势的看法2014年已经过去了五个月。前五个月中国煤炭市场形势非常不乐观,煤价从去年底开始回落,原本在春节后已经出现了止跌回稳的迹象,可是在某些大企业出人意外地下调
2014年已经过去了五个月。前五个月中国煤炭市场形势非常不乐观,煤价从去年底开始回落,原本在春节后已经出现了止跌回稳的迹象,可是在某些大企业出人意外地下调煤价后,煤价再次走进下行通道。此轮煤价的回调幅度之大,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直到四月份,煤价再次止跌反弹,可是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想,但是不能将这次的小幅度反弹称作一波行情,而是维持了不到五十天就结束了。总涨幅不到二十元/吨。六月四日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下调了三元/吨。说明今年迎峰度夏的行情已经结束了,尽管今年的高温天气还没有到来。那么未来的煤炭市场的走势会怎么样呢?煤炭市场的走势与中国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是息息相关的。目前中国的经济是走在一个下降通道中,而且所遇到的问题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说西方发达国家所能用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与中国相同问题的方法,在中国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拿产能过剩问题来说,西方通过破产清算兼并重组就解决了。可是中国就不行,以煤炭行业为例,如果煤矿破产清算,矿工怎么办?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具备上世纪九十年代朱镕基当总理时处理国有亏损企业的思想和心理条件了。企业的出路已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产能过剩迟迟得不到解决,且愈演愈烈。但事物总是双面的,我们说在中国经济会有问题,甚至是巨大的问题,但不会有危机所谓危机就是产业链的断裂,但中国不会出这种问题。一方面政府是天量的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完全可以使用行政的手段来平衡各企业间的关系;第二方面政府也完全有能力使用财政,金融的各种手段来消化产能过剩;第三中国从现实上来说也需要进行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用说各个城市的地下管网,仅就铁路来说,其状况与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要求来说就差距巨大。美国在高峰期有四十二万公里的铁路,目前只有三十万公里,已经拆掉了十二万公里的铁路,而中国目前在运行的铁路只有十二万公里,恰好等于美国已经拆掉的铁路里程。按国际上通用的铁路指数(每万K㎡国土面积上建有的铁路公里数)德国是1200,美国是270,中国是80,可见差距之大。既然政府有权力,有能力去办这些事,而且又是予国予民有利的事,也就是说有需要,那么政府一定会去办这些事的。只要政府去办这些事,那么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能化解。由此可以判定,为了不使中国经济出现继续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半年中央政府一定会出台许多措施来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所以随全国经济大势而走的煤炭市场一定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当然,用基础建设投资来推动经济是受到多数经济学家们批判的做法。认为这一做法弊病丛丛,后患无穷。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就是零八年的四万亿投资。但所有的批评者为什么不说说经过这六年,中国的基本设施水平又与印度拉开了更大的距离了呢?为什么不说说中国的综合国力比印度更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印度更高了呢?为什么不说说经过这一轮投资,中国的经济总量一举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了呢?林毅夫先生说的是正确的,没有投资就没有消费,零八年的四万亿投资是带来了丛丛弊病,无穷后患,可问题不出在投资上,而是出在投资主体,投资方向,投资方式上,是体制上的问题,这也是今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李克强总理讲的改革红利问题。如果当年政府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那人们还会去炒房炒矿吗?如果不是许多地方政府强制推行的国进民退的所谓兼并重组,这些地方政府会为产能过剩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吗?以煤炭行业为例,有些产煤大省在零八年花大价钱在高位为个体煤老板们套了现,如今所有包袱都背在了自己身上,如果不是体制问题,不是观念问题,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儍事来呢?中国人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经历了一反一正的波折。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人们一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提高。有了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一定可以克服。保持7%以上的增长绝不会有问题,因此我们大家对中国的煤炭市场一定要有信心。中国的煤炭市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时间性,也就是每年的两个高峰期,一个是迎峰度夏,一个是迎峰度冬。今年的第一波行情已经过去了,第二波行情一定会到来。由于第一波的行情涨幅并不大,所以其下落的幅度也不会大。由于下落的幅度不大,所以下一波的反弹的幅度也不会大。中国今年的煤炭市场的行情可以说是一个平衡市。关于波峰波谷的时间段,可以根据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法去进行判断。但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特大型煤企的动向,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只要走进市场,往往是不理智的,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中国的这些特大型企业能担当起稳定市场的责任。
上一篇:改革一年来——铁路货运加速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