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及1.5万户!江西吉安光伏扶贫照亮脱贫路 农光互补开创新模式

来源:
时间:2018-03-15 18:18:21
热度:

惠及1.5万户!江西吉安光伏扶贫照亮脱贫路 农光互补开创新模式:光伏扶贫,指的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并通过发电售电以及领取国家发电补贴的形式,实现创收。光伏电站一般分为两种

:光伏扶贫,指的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并通过发电售电以及领取国家发电补贴的形式,实现创收。光伏电站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建设村级扶贫电站,通过统一管理与分配发电收益的形式实现贫困户的增收脱贫;另外一种则是在贫困户家的屋顶上直接安装光伏电站,收益直接到户。

在吉安不少贫困村,能看到片片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扶贫模式的兴起,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对于贫困户而言,那更是脱贫的“明灯”。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00余个、户用光伏扶贫发电系统近4000个,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为1.5万户贫困户年增收1500元至3000元。

为贫困户带来“真金白银”,光伏产业成“香饽饽”

光伏之所以能扶贫,是因为能发电售电,通过将所发的电量直接并网出售给国家电网,而且对比其他光伏项目,扶贫电站的并网标杆电价要高0.1元/度,补贴也要高0.05元/度,可以看出国家在光伏扶贫方面的力度与认可程度。

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现行光伏设施的发电效率进行多年平均测算,在我省境内,1瓦的建设规模1年时间大概能发1度电,假如某户贫困户建设了5千瓦装机容量的设备,那么按20年平均测算,每年5千瓦可发大概5000度电。按现行0.98元/度测算,一年收益4900元。而当前的光伏项目造价大概是5至6元/瓦,5千瓦的项目造价在2.5万元到3万元,收益期20年,乐观估计6至7年可回本。”作为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的优势很明显,贫困村也可因此长期、稳定获益。

近年来,我市精准发力、精准组织,大力推进光伏扶贫项目的建设,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市直单位和井冈山经开区、庐陵新区管委会及各县(市、区)政府为成员的市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关于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强化了组织领导。同时,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支持”的原则,推行“市县统筹、乡村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单户自建、联户合建、整村共建、入股参建等模式,优先扶持“红卡户”和“十三五”扶贫重点村进行光伏扶贫项目建设,保障每户红卡贫困户获得持续20年以上、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的稳定收入。对非贫困户则在条件适合、经费自负的前提下鼓励其积极参与“屋顶计划”。据统计,2017年全市共发展扶贫产业24万亩,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669元。其中,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全市光伏扶贫完工及在建项目规模达到138.7兆瓦,覆盖907个贫困村。

从“输血”到“造血”,开创现代农业新模式

光伏扶贫能结合不同的产业形态一起发展,如已有的农光互补、光伏大棚等,这种1+1>2的方式,使得光伏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成绩格外突出。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首先,光伏农业大棚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并不占用地面,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其次,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等各类高附加值作物,还能实现反季种植、精品种植、高效种植,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路径;此外,利用棚顶发电不仅可以满足农业大棚的电力需求,还可以将剩余的电并网出售,增加收益。

“上面建光伏电池板,下面种小西红柿、香菇,不仅不会耽误发电,还能额外增加农民收入。”这是青原区天玉镇塘尾村启动的“农光互补”扶贫项目。该区积极探索光伏扶贫新模式,以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村支书梁崇耀是塘尾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带头人,他建起了光伏发电“农光互补”项目后,让村里的69户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参与入股分红,实现尽快脱贫。

在塘尾村的“农光互补”项目基地,记者看到,目前已建好两个钢架大棚。玻璃温室大棚顶上,都是一片片蓝色的光伏板,大棚内种植蔬菜的设施正在进行完善。种植香菇的区域,目前已经实现采摘,收益良好。“‘农光互补’项目,既可以实现光伏发电,又可以种植高标准现代蔬菜等农业,实现综合利用,发挥综合效益。”据梁崇耀介绍,第一期的5个大棚中已经建成了2个,二期工程也将于今年5月全部建成。一期工程,目前已经开始了并网发电,每户贫困户每年能得到分红3000余元。“光伏+”模式,“照亮”扶贫路

生态环保,无资源耗费,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光伏扶贫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属于清洁能源,在发电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近年来,我市还将光伏扶贫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光伏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大力推进“光伏+美丽乡村”“光伏+就业”“光伏+产业”等多种形式,将各种推动扶贫的元素有机串联起来,全力打好“组合拳”,进一步外延了扶贫各领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形成了“光伏+”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井冈山坳里乡寨下村王家山组的唐芳廷,妻子早年去世,自身患有肢体残疾,儿子、儿媳缺乏技术,同时负担三个小孩上学,生活非常拮据。自从光伏发电扶贫基地创建后,唐廷芳家除了每年光伏产业可分红500元外,还给劳动力弱的唐芳廷提供了工作机会,在基地一个月能有15-20天的上班时间,一天的工资是150元,仅此一项,唐廷芳每月就增加了近3000元的收入。该乡积极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劳务等方式,进入光伏扶贫产业利益链条,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挥企业、合作社的带动引导作用,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实现贫困户轻松坐享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务工佣金。这让贫困户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有了稳定的收益,就增强了百姓脱贫致富的内在发展动力,也破解了不少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的难题。“这就相当于给贫困户、贫困村送上了一个长期的、稳定的‘铁饭碗’,让他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有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永新县高溪乡下雨村第一书记刘金艳告诉记者,村民了解了光伏发电的优势,安装光伏发电都非常积极。该乡所有蓝卡贫困户及有条件有意愿的125户贫困户,均安装了5千瓦光伏发电设备,预计户均年增收5000元。4个贫困村都建设一个2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目前,永新县投入资金1.5亿元,已建成贫困户屋顶光伏发电系统3000多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及106个贫困村,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12.3%。

日前,青原区天玉镇塘尾村绿滋源光伏农业扶贫项目正在安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该项目总体规划208亩,可吸纳贫困户300户,2000多平方米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每年可使每户贫困户增收3000元以上。

井冈山坳里乡光伏发电扶贫基地。

日前,青原区天玉镇塘尾村"农光互补"项目种植的香菇成熟,贫困户张瑞芝喜摘香菇。

吉安县指阳乡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该乡采用集中、分散两种安装模式,建成光伏发电基地50余亩,光伏组件下种植金银花、食用菌、放养绿壳蛋鸡,共吸纳273户贫困户入股并享受分红。

【链接】

为更好地规范、引导光伏扶贫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光伏扶贫发电系统结构安全性、电气安全性、防火安全性以及长期运行可靠性,2018年4月3日,山东-济南高新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拟联合CTC国检集团、国家太阳能光伏(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共同举办《2018光伏扶贫暨质量提升论坛》。敬请期待!

报名热线:王先生:15201220203(微信同号)

原标题:光伏发电,脱贫路上的“明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