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范工业垃圾入江不能“脚痛医脚”

来源:
时间:2018-02-11 15:34:13
热度:

防范工业垃圾入江不能“脚痛医脚”近期,长江沿岸多地曝出“工业垃圾跨省倾倒长江”事件,牵出多条由东部地区至安徽的沿江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等工业垃圾的“产业链”,仅最近4个月,公安机关查证

近期,长江沿岸多地曝出“工业垃圾跨省倾倒长江”事件,牵出多条由东部地区至安徽的沿江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等工业垃圾的“产业链”,仅最近4个月,公安机关查证非法倾倒安徽省内长江水域和查扣的工业垃圾就达上万吨。母亲河为何屡屡“受伤”,又该如何保护母亲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工业垃圾跨省倾倒长江可谓接连不断,尽管沿岸公安机关加大了打击力度,该抓的抓,该罚的罚,但似乎依旧是禁而不绝。自去年年底以来,长江安徽段又先后查获近万吨外省工业垃圾,其中仅铜陵段江滩即倾倒近2500吨。显然,防范工业垃圾入江,已成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按说,对工业垃圾入江,沿岸各地称得上严防死守。除加强水陆两路巡逻外,对各主要倾倒点更是日夜蹲守,甚至设立了众多黄色警告牌,以示震慑。初期效果看似不错,但终究“好景不长”:慑于压力,不法分子最初可能销声匿迹,然风声一过,违法倾倒现象则又“死灰复燃”。

究其原因,似与整治手段过于单一有关:就当前的应对预案来看,巡逻也好,蹲守也好,防范重心始终局限于“犯罪现场”。而这样的“严防死守”弊端有二:一是面对堪称世界第三长河的长江水域,实在是“防不胜防”。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说,可谓陆路不好守,江面更难防。

也就是说,对于如此浩瀚的江面,防范再严,也难免百密一疏。至于重点蹲守,同样谈不上“胜券在握”:除了难以坚持常年全天候不松懈外,倾倒者随时变换地点往往让蹲守“劳而无功”。事实上,已有不法分子为了“保险起见”,乃至选择夜深人静之时,雇用船只将工业垃圾直接倾倒入江,更是让这类“严防死守”功亏一篑。

二是把防范重心集中在此犯罪链条的“最终环节”,显然没有找准“要害”。事实上,所有倾倒入江的工业垃圾,无不源自其“老巢”。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只有从源头上治理,方能扼住其“牛鼻子”,从而“毕其功于一役”。也就是说,与其“脚痛医脚”,不如“溯本清源”,从工业垃圾产生的源头上予以“致命一击”。

譬如,在持续守护好长江水域的前提下,实现防范重心“前移”,即对所有可能产生工业垃圾的企业,当地均为其设立专属“台帐”:该企业每年产生工业垃圾的数量、处置手段以及最终流向,都要准确无误地记录在案。如此一来,企业工业垃圾从产生的一刻起,就被置于相关部门的全程监控之下,从而变被动蹲守为主动防范。

此外,随着监管的强化,同步提高工业垃圾处置能力已是迫在眉睫。按照现行环保规范,禁止企业使用自行焚烧、填埋等手段处理垃圾。这就需要当地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使之与现有工业垃圾产出量相匹配。而只有工业垃圾处置做到了规范且可持续,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非法倾倒入江事件的再现。

当然,护佑长江生态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尤其在当下工业垃圾产出与处置能力尚不匹配的情况下,更要立足于以防为主,防治并举。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沿岸各地联动,建立工业垃圾去向可追溯和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实现整治“一盘棋”,从而确保长江生态环境的整体持续向好。

来源:红网 徐甫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