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洲能源转型6大问题

来源:
时间:2018-01-05 18:35:02
热度:

亚洲能源转型6大问题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能源转型在亚太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电力市场自由化重组,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结合,以及政府为保障能源系统安全和资源环境平衡进行立法已经成为热门

  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能源转型在亚太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电力市场自由化重组,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结合,以及政府为保障能源系统安全和资源环境平衡进行立法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在清洁能源领域,亚洲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其大规模面向美国、欧洲、中东以及非洲的对外投资。

  这番迅猛的发展使人们不禁对下一阶段提出疑问。这些疑问主要包括以下6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回报率;发展中国家的电气化道路;电池制造业的合理布局;电动汽车发展引发脱离燃油车后存在的不便性;为确保电网稳定所作的电力市场设计;以及亚太地区是否会经历天然气革命等。

  能源政治及贸易

  长久以来,亚洲在面向海外的贸易经济及投资中寻找机会。日本企业自二战结束经济重建后向海外大量出口产品。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大陆地区随后加入到这一队列。从最初具有经济优势的低成本制造,逐渐发展到向海外市场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再到其他形式的海外直接投资,包括资产收购、迁移生产工厂到成本较低的地方、以及近期收购外国企业和技术等,这一系列的发展同样也延伸至世界能源领域。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在欧亚大陆和东非50个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设施制造领域拉动数万亿美元投资。2017年5月,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等在内的29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首脑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使得这一倡议进一步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会后,30个国家签署联合公报承诺通过行动共同支持贸易开放和国家间的互联互通。

  2016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已超过145亿美元,这其中三分之一的投资进入能源领域。中国的两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今年5月对外宣布启动超过550亿美元的特殊贷款计划来支持这一倡议。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将大部分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在这一倡议上所具备的优先权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世界能源的格局。

  当然,这样的雄心壮志也面临诸多挑战。地缘政治等原因导致中巴经济走廊受到了包括印度在内的部分沿线国家的反对和抗议。

  所以急需解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中国的国内能源需求放缓引发持续增长的海外投资,这样的工程或构想是否可以带给投资人和借贷方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收益。尽管目前相关的数据还不完善,但在与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对话中,中国海外投资者认为“一带一路”投资的风险和其他能源领域的投资风险并无太多差异——均涉及投资下降、汇率波动、供应链中断,以及有经验的劳工短缺等风险。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能源投资者更倾向于西欧、北美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当涉及到海外投资时,政治需让位于投资回报。在刚刚举办的2017彭博未来能源亚太峰会上,我们在主会场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倡议,并通过多个分论坛深入研究了印度、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澳大利亚、越南等目标市场的构建。

  同样值得考虑的就是在这些国家中要建设什么样的能源工程。中国公司已经在新兴市场中投资建设了约达25GW煤电项目,尽管煤电项目出于环境因素的考虑正在陆续退出国内市场。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也已经在沿线国家完成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这其中大部分投资用于建设石油和天然气基础设施,以此促进化石能源开发出口至中国。当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增速趋向平缓,由政府倡导的发展构想将助力国有企业(包括煤炭、石油相关)在海外开辟新的潜在市场。

  当然,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也不是孤军奋战:日本电力公司目前在海外拥有17GW的发电容量,并准备将这一数字扩充3倍在2030年达到50GW。下滑的电力需求和由售电端开放导致的持续增长的售电竞争正促使日本电力公司在海外寻求更好的投资回报。这其中绝大部分的投资集中在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市场,针对泰国一国的投资总额约就占到全部投资的四分之一。与中国企业相似,针对化石能源的投资在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中占很大比重,在其17GW的海外发电容量中73%是天然气发电。日本的电力企业、设备制造商和银行也毫不吝啬地将“清洁煤”技术出口至新兴市场,并提供融资。

  东亚企业的海外发展雄心瞄准了新兴市场的能源准入和市场的开发。但是,在许多方面,他们也把传统的能源系统带到了这些国家——集中的化石能源发电,加上高压输电网。 所以第二个问题就是:发展中国家电气化之路究竟是走发达国家的旧路,还是在包括微网以及小规模发电在内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上另辟蹊径?

  电池的战争

  回到2005年,那时全球10大太阳能制造企业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他们的制造能力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来自于日本、西班牙、德国等不同国家,这其中只有一个企业来自中国。时至今日,全球10大太阳能制造企业全部被中国包揽,且全球80%的光伏组件均产自中国。中国光伏企业目前已经在技术和能效方面取得领先地位,产能每扩充一倍能够促使光伏组件单位成本下降28%,这一业内熟知的经验曲线, 几乎全部归功于中国光伏制造业的高超技术。这一数字可能是能源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数字,由此出发我们几乎可以探讨向清洁能源转型中的所有话题:从改变电力市场结构,到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再到预测未来由太阳能主导的能源世界。

  这就带来了第三个问题,这10年间在光伏制造业发生的一切会不会在电池制造业重演?目前,全球电池元件产能有一半以上位于中国,其他主要生产地区还包括韩国、日本和美国。在全球10大电池生产商中,韩国LG化学拥有最多的已投产产能,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公司比亚迪。随着电池制造商AESC接近10亿美元的股权从日产及日电公司转移至中国PE公司GSR Capital,全球10大锂电池制造商中有一半都来自中国。

  未来四年,我们将看到中国企业主导全球电池制造业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到2021年,全球锂电池制造能力预计将翻番,这其中76%的产能来自中国。尽管LG化学和特斯拉都宣布了其在电池领域发展的勃勃雄心,但中国政府近期批准成立近60家电池制造企业及其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有太多新兴公司的涌现,都将使得中国电池制造业的扩张能够轻易超过LG化学和特斯拉。

  电池业的发展与电动汽车产业紧密相连,在未来几年中,电动汽车行业预计将取代消费电子行业成为锂电池包的主要需求者。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新车的销售额是位居第二位的美国两倍以上。大部分中国电池生产厂家聚焦于本土电动汽车市场及小型固定储能市场,而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帮助他们比外国竞争者更容易占据这些市场。

  在向电池和电动汽车转型的过程中,亚洲经济发展的一些既有问题也浮出水面,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第四个问题:虽然中国的汽车行业并不被世界所熟知,但它是否能在将来在全球电动汽车领域成为领导者?中国的比亚迪、北汽、吉利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通用汽车、宝马或者丰田?对于已经拥有日本汽车制造商生产线的东南亚国家,逐渐摒弃燃油汽车是否会影响其工业生产进而削弱该国的经济?对于想要通过普及电动汽车来减少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的印度,它是否愿意进口中国的电池来替换伊朗的石油?

  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与消费者个人行为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无人驾驶技术、移动出行应用等新技术、新平台紧密相连。众所周知,优步于2016年退出中国市场并将其中国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滴滴出行。据报道,在这场短暂但耗资巨大的竞争中,优步的投入至少达20亿美元。而当前,优步正处于和东南亚移动出行市场领导者——Grab Taxi的另一场竞争中。虽然东南亚6.4亿人口中只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使用互联网,但该区域现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互联网市场。彭博新能源财经在2017年组建了一支新的“智能出行”团队,并将持续关注不断增长的汽车电动化、共享经济、互联平台等对未来移动出行产生影响的领域。

  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在亚太地区的某些地方,能源转型已经不再只是口头上的理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可再生能源在整个澳大利亚能源系统中的普及率不断增长,但去年发生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的大规模断电事件使人们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今年7月,由法国可再生能源公司Neoen和特斯拉公司组成的财团在澳大利亚赢得了由该国政府支持的招标,将在澳大利亚南部建设生产世界最大的锂电池。在这一引人注目的举动中,特斯拉总裁Elon Musk曾许诺,将在100天内完成电池的建设和组装并无偿提供使用。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这一系统的构建耗资达1亿美元,但仍然无法修复因用电高峰期需求明显超出发电量而导致的问题。

  但这场Elon也参与其中的闹剧最终将有关澳大利亚电力系统设计以及储能在稳定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所扮演角色的对话推至国家层面。同时也促使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一项计划,要求电力零售商保证有充分的可调度的及低排放的电量来满足该国的能源目标。这一政府干预行为迫使该国最大电力企业在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问题方面进行相关建设,也为日后其他国家在沿用上提供了潜在参考。

  今年8月,中国台湾地区也发生了一次影响到80%用电人口的大停电,涉事部门的负责人在事发后引咎辞职。当地媒体曾以“我们是否需要呼叫Elon(特斯拉公司总裁)”为题,来呼应当地管理部门考虑和特斯拉共同构建电网稳定性的设想。这样简短的标题,也打开了一个巨大的话题,同时也是我们的第五大问题:如何构建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个问题关系到电力市场的设计。政策制定者们一直致力于通过更加具有经济优势的途径来为用户提供电力,同时允许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在无补贴的条件下进行并网,且不会导致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在2017年彭博未来能源亚太峰会上,我们的分析师团队从多个角度出发,同参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多个国家持续进行的售电侧市场改革,电力企业的新兴商业模式,亚太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购电等息息相关的话题。

  台湾的大停电同时还涉及到了亚洲能源转型的另一个话题——核电的未来命运。自2011年福岛核泄露发生至今,公众的态度已经偏向反核一方,越来越多的政府优先考虑关停核反应堆。台湾地区管理部门承诺在2025年全面实现无核化,并以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取代核电。尽管大停电让人们意识到这一目标时间的设定是否过早,但却并没消除公众对此目标的支持态度。

  2017年5月,韩国总统文在寅颁布了另一项条令进一步加重亚洲未来核能发展的不确定性。文在寅承诺将出台能源发展路线图,在2040前逐步关停所有核电设施,与此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天然气的应用,以此来减少排放并回应不断增长的对当地空气污染的担忧。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核电重启的想法使他明显区别于其主要竞争对手小池百合子,安倍希望继续运行核电,而小池百合子则希望将其全部淘汰。尽管安倍获得胜利,但核能重启仍进展缓慢,同时,该国煤炭和天然气的发电量也在逐渐增加。

  对于亚洲持续增长的核能发展的不确定性,如果认为政府只是由于福岛核泄漏事件就与民众在反核上达成一致那是错误的,因为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更加清洁、经济的液化天然气的崛起。

  亚洲液化天然气的需求量在2017全年预计增长8.8%,这是自2011年福岛核泄漏以来最大的增长。亚洲各国都在进口更多的天然气,在2017年上半年,日本的液化天然气需求量较前年增长6%,中国增长了38%,韩国增长了20%。尽管成交价格上升,但天然气的供需状况在下个十年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将导致更多有利的价格和更多灵活性合同。大量来自同盟国家(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便宜的且具有灵活性的液化天然气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亚洲主要能源进口国出于保障能源安全在核能方面产生的争论。天然气发电的低排放量同时使得液化天然气被视为替代煤电的有利选择。

  这也带来了我们最后一个,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亚洲是否正在经历天然气革命?在2017彭博未来能源亚太峰会上,来自Jera(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购买公司之一)的同事和行业内的其他买方及卖方共同讨论了亚洲液化天然气市场的未来。

  不可否认,亚洲现在已经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这场能源转型中生存,并对这场转型中点点滴滴展开讨论。进入亚太地区的第10个年头,彭博新能源财经不仅局限于为这一转型持续提供专业观点,我们更希望带动您一起成为这场能源转型的驱动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