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央财绿金院发布《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
央财绿金院发布《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12月1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央财绿金院&rdq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12月1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央财绿金院”)在“促进中国绿色债券和气候融资市场发展”圆桌会暨2017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成果发布会上发布的《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通过在国际国内层面扎实推进气候融资实践,对中国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决心作出了务实宣示。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气候融资市场创新
央财绿金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遥指出,随着我国气候变化政策持续推进,创新金融模式和工具在绿色领域广泛应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逐步落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获取渠道正不断丰富。
《报告》指出,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气候融资市场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助推作用显著。绿色信贷作为中国起步最早的绿色金融领域,在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中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信贷规模保持稳定,银行主动推进绿色转型及产品创新。另外,绿色债券种类日益丰富,第三方 专业评估和评级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公信力逐渐增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政策的推动下在绿色低碳领域的运用进一步深化,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不断健全,社会资本开始在气候投融资领域发挥作用。
王遥表示,随着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气候融资体系顶层设计,发挥中国的引领作用,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双向绿色合作,推动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突破口加强气候融资软实力
央财绿金院副院长、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倩表示,从整体发展角度看,气候融资存在的过度依赖ODA资金体系与融资工具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气候公共物品供给理念及融资体系。加速提升气候资金供给总量、效率与效果的前提是为全球减缓和适应战略形成独立的融资机制和相匹配的融资工具,尤其需要重申全球公共财政的核心作用,加强赠款资源的供给 和有效利用,以撬动、引领及推动更大规模的私人投资来解决气候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据悉,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开启推动了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进一步发展。但目前我国对外援助、投资与对外贸易领域缺乏长期的一体化规划,尚未形成独立的国际发展援助管理体系及管理结构。
《报告》建议在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开展气候融资软实力建设:第一,发展南南合作的管理体系与成效评估机制。建立能够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南南合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另外,为保证实施效果,需要建立和完善成效评估机制,采取宏观评估和微观评估共进的模式。
第二,建立多元化的气候融资机制。南南合作基金的资金来源应不限于无偿捐赠,还需吸引多元化的资金进入,以专业型的基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第三,加强能力建设,构建气候融资MRV体系。中国既是气候资金的接收国,也在对外进行气候援助,但相关的MRV体系一直很薄弱。而全面、及时、具可比性的气候资金是优化全球和国家气候政策和支持气候投资决策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