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反思|“煤改气”是不是改得太急躁了
反思|“煤改气”是不是改得太急躁了根据新华社报道,亚投行在今日早8点宣布,已经批准一笔2.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北京的煤改气项目,这是亚投行在华的首笔投资。这笔投资将用于北京建设覆盖
根据新华社报道,亚投行在今日早8点宣布,已经批准一笔2.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北京的煤改气项目,这是亚投行在华的首笔投资。
这笔投资将用于北京建设覆盖大约510个村庄、连接大约21.675万户家庭的天然气输送管网等工程,整个项目预计2021年完工,预计每年可为北京减少65万吨标准煤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57万吨、颗粒物排放量37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48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442吨。
这个冬天“煤改气(电)”成为热词:从年初京津冀划定“禁煤区”、禁煤、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到供暖期气站基础设施未按时完工导致居民无法供暖,再到大规模的“煤改气”导致天然气价格疯涨、造成“气荒”……真可谓是波折不断。
为了应对“煤改气”造成的气荒,上周环保部重提燃煤取暖、北京紧急重启华能燃煤电厂、中国加大LNG进口,俄罗斯全球最大的LNG项目正式投产,中国每年可从中获得400万吨LNG(以2016年的数据计算,400万吨LNG相当于中国天然气年度消费量的3%左右)……华北地区为何要进行“煤改气”?煤改气又为何会陷入窘境?
环保战争“ 煤改气(电)”
蓝天白云,民之所盼。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京津冀地区在今年必须达成的目标是:到2017年京津冀的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北京PM2.5的浓度控制在60µg/m3左右。
如今,京津冀的空气治理目标已在2016年就提前达标(2016年的浓度降幅为33%)。
然而北京PM2.5的浓度仍未达标(2016年为73µg/m3)。从73µg/m3到60µg/m3 (“京60”)目标,还有近18%的距离,但时间只剩下2017年一年。
为了攻坚大气治理,2017年环保力度加大。今年2月17日,国家环保部、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省(市)政府联合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面简称“方案”),要求将“2+26”城市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首批实施范围。
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包括:
北京市、天津市;
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
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
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
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
其中提到,要全面加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等被划定为“禁煤区”,要求10月底前“禁煤区”完成小燃煤锅炉“清零”工作,全部“2+26”城市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
然而,这样一个席卷华北的煤改气大工程,却出现了未按时完工和无气源供应的窘境。
环保大棒下迅速推进的煤改气(电),被没跟上的基础设施拖了大腿(见无所不能11月26日文章《煤炉撤了天然气却没来,那就让村民冻着?》),工期太紧张,有“禁煤区”的居民拆了锅炉却盼不到天然气到来,无暖可供,平白受冻。
气荒也是一个问题,“煤改气”的实施使得北方的天然气需求和消费量大幅度上升,“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暴涨,多地区城市燃气公司供应告急,甚至出现了要求老百姓“错峰做饭”的困境……
“煤改气(电)”的新闻扎堆,诉说着这个冬天与往年不同:
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被燃气公司限气后,院方不得不起草一份向保定市政府求助的文件,称“燃气公司限定的燃气量明显不能满足医院的用气要求,一旦限气手术无法正常进行、患者生命难以保障、病患衣物无法消毒,将会产生交叉感染及传染病爆发”;
山西临汾,12月初的周边农村,大部分村民家中仍未通暖气,而已经通暖的家庭中,有的却因为用不起而继续用燃煤取暖。临汾市住建局局长杜敏对媒体表示,施工原材料紧缺、工程量巨大和居民壁挂炉安装队伍人手不足造成了部分区域需延期供热;
山西忻州市公安局11月底处理了一起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治安案件,当地建筑工地工人王某为夜间取暖,在室外多处燃烧煤炭明火,散发的烟霾中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大气形成了污染。王某的行为因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消防法》有关规定,被忻府区公安局作出行政拘留5日决定。
在河北曲阳县,多个乡镇的乡村学校未按时供暖,学生在寒冬的操场跑步取暖,或在有阳光的室外上课,因为“太阳底下比室内暖和”……
对于居民冬天无法供暖的情况,12月4日,环保部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特急”函件《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中提到“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
对于没有完工的项目和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对于已经完工的项目及地方,必须确保气源、电源稳定供应及价格稳定;
并且,工业等领域用气用电必须为民用让路。
这么一看,煤改气的战争告一段落。
“煤改气”为什么会陷入窘境?
按照《方案》,各地可以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自主选择煤改气或煤改电。煤改气成为了河北广大农村地区的主流选择。今年的煤改气工作为何没有达到预期呢?
第一,“煤改气”的规模比想象中更大。
根据《方案》,2017年10月底前,“2+26”城市要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11月底,《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实际上,根据财新报道,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提到,今年可能实际完成400万户,远远超出国家预期,同时也严重超出了气源的保供能力。
为什么任务会加大?根据雷宇的分析,第一,国家给省里委派任务,省里给市里、给县里不断层层加码;第二,目前煤改气(电)有补贴,各地都想趁着补贴加紧推进;第三,干得多有政绩,干得少挨批。看来,是行政命令和财政补贴导致了一场煤改气(电)大会战,导致大规模的煤改气(电)在相当有限的工期内,严重超过预期。
当然,工期短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缺乏长期的调研。真实的任务量多少?主管道怎么设计?村民是否支持?这些都是导致工程拖延甚至停工的重要因素。
第二,大规模煤改气预期不足导致气荒。
《方案》中提到了“2+26”城市要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其中河北省180万户,光河北就占比六成。
按照河北省发改委《保供方案》,预计河北新增“气代煤”用户220万户测算,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全省天然气需求约6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约30亿立方米。河北省对于用气量大增是有预期的,从4月开始,河北省就已开始与“三桶油”协调天然气供应,已经基本落实彼时采暖季气源65亿立方米。
然而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上文提到“煤改气”的规模比预计中更大,气源保供严重超出预期。气荒和气价暴涨顺理成章。近三月来,华北地区液化天然气(LNG)到岸价格普涨3000元-4000元/吨,价格翻番。
11月底,河北省发改委发布紧急通知,自11月28日起进入全省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要求各地按照保供顺序对工业、商业用户限气停气。橙色预警状态下,表明全省天然气供需缺口达10%-20%。当缺口降至10%以下时,才会解除预警。
根据财新的报道,一位河北某市政府官员对财新记者说,目前该市基本完成煤改气任务,但是气源保障是个大问题。该市市长自己带队到处去“找气”,“能源局、燃气公司一家一家找,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虽然目前通过在市场上高价买气,能够给用户通上,但是未来天然气是否能够稳定供应,现在也没底。”
……
有人说,“煤改气(电)”太着急了。
比如天然气供暖的成本太高——
“在农民房子还四处漏风的时候,他们只能烧得起煤,而要减少取暖耗煤,提高房子保温性能的性价比要高得多”
比如天然气供暖让煤炉退出舞台还不现实——
“天然气管网系统需要精密控制和很好的协调管理、应变能力,不是领导想的铺管子安终端就行了这么简单。这次供需两端都看得太宏观,测算供需平衡时没有细分到市县级末端,运动式的拆煤炉倒是动作够快的,成了大跃进。”
对此,大家如何看?接下来该怎么办?(【无所不能 文丨芸豆】)
上一篇:走入火电的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