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亏损面不断扩大煤制油向何处去?

来源:
时间:2017-12-01 15:42:46
热度:

亏损面不断扩大煤制油向何处去?在国际石油价格低位运行、成品油消费增速放缓、税负居高不下、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共同打压下,煤制油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煤制油未来发展空间应该向

在国际石油价格低位运行、成品油消费增速放缓、税负居高不下、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共同打压下,煤制油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煤制油未来发展空间应该向何处去?

“正是受到上述‘三座大山’压制,今年煤制油企业的日子更加艰难,绝大多企业已经亏损。就连盈利能力最强的伊泰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预计全年也只能实现盈亏平衡,创投产以来最差记录。”伊泰集团总工程师姜建生说。

煤制油不仅当前效益差,长远看前景也难以乐观。许多业内专家这样表示。

石油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指出,煤制油无论经济效益还是能源转化效率都差强人意。随着水资源与大气环境约束的加大,煤制油项目的环保投资将大幅增加,盈利能力会持续下降。建议在煤炭价格超过500元/吨地区,不要再布局煤制油项目,因为这样的项目根本不会盈利。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史献平表示,在当前油价情况下,煤制油显然难以盈利。即便国际原油价格攀升至55美元/桶以上,如果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甚至继续上涨,税负不能减轻,煤制油企业估计仍难盈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说,我国炼油行业总体已经过剩,后期还会加剧,将导致煤制油企业长期在低油价和高煤价的夹缝中生存,很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工首席专家李大鹏认为,从供给看,全球原油平均成本约30美元/桶,欧佩克国家平均成本仅15.4美元/桶,沙特、科威特的原油成本更只有10美元/桶;非欧佩克国家中成本最低的俄罗斯,也不过17.3美元/桶。就连此前大家认为成本高企的美国页岩气(油),在技术进步推动下,目前也只有30~40美元/桶。

综合来看,全球约60%的原油生产成本不会超过30美元/桶。从需求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各国减少传统燃油车产销量计划的实施,都会对煤制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窘境,部分专家将煤制油的希望寄托在生产高端精细化学品上。他们认为,煤制油不仅能生产汽油、柴油、润滑油、高端航空燃油等油品,还能生产石油化工生产中不易得到的高品质高碳醇、长链烯烃、高凝点石蜡等。尤其高温费托合成工艺使其产品更加丰富。

其中,烯烃含量达到40%左右,且大部分是直链烯烃。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比如,烯烃在石油路线中产量少,可进一步加工成表面活性剂、聚烯烃、橡胶填充料等,产物中所含10%的含氧化合物,可分离提纯生产醇、醛、酮、酸等化学品。

在国内,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公司也是这样取得成功的。据姜建生介绍,2014年至2016年,在其他煤制油企业利润大幅萎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得益于多产煤基制合成蜡、液体石蜡、稳定轻烃等化学品、尽量压缩成品油产量,以及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超负荷率运行,伊泰公司实现了较好盈利。其中,2014年净利润1.74亿元;2015年净利润1087万元;2016年净利润2100万元。

但不少煤制油企业认为,再怎么改,其产品中至少50%还是油品。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栗进波向记者透露,虽然公司实施一系列节本增效、多产化学品少产油品等措施,但其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装置仍无法盈利。

“高端精细化学品虽然利润率较高,但市场容量很小,很难成为煤制油企业摆脱困境的支撑。”姜建生坦言。

比如微晶蜡、特种蜡等高端蜡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也就3万~5万吨;高档润滑油年缺口约35万吨;表面活性剂市场已经饱和;高碳醇年需求量虽然高达80万吨,但自给率已经达到70%以上;稳定轻烃价格较低,利润空间不大。其它如烯烃、环氧乙烷、丙烯酰胺,以及含氧的醛、醇、酮类化学品,有的已经过剩,有的即将过剩,发展空间同样不大。

“如果建成、在建、拟建的上千甚至数千万吨煤制油项目全部改产高端精细化学品,将使相关产品市场很快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缩减。届时,煤制油企业又将面临新的困境。”姜建生说。

那么,煤制油行业的出路到底在哪呢?

顾宗勤说,我国煤制油整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不应放弃这一制高点。后期应继续开展技术攻关和研究,尤其要在系统集成优化方面下功夫,解决工业化装置存在的水耗高、污水产生量大、能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进一步降低投资强度和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以此拓宽行业生存空间。

李大鹏则提出新技术与多联产提升煤制油项目盈利能力的思路。据他介绍,由延长石油集团联手相关单位共同开发的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大型输运床气化技术均通过了中试验证,正在进行大型工业化工艺包设计。经模拟测算,采用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煤焦油收率可达15%以上;大型输运床气化技术,不仅煤种适应范围广,且单炉日处理煤量达5000吨。若将两种技术耦合,建成大型煤热解-气化-制油-发电,或煤热解-提油-气化-化学品-液化天然气装置,则吨油品的成本可较煤直接或间接液化降低20%以上,大幅提升煤制油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王基铭表示,煤制油可作为石油多元化探索路径的储备技术,不可重复示范,切忌盲目扩大产能。通过技术进步,煤制油可生产国内短缺的高端差异化产品,形成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融合互补的发展格局。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2020年,煤制油产能将控制在1300万吨/年以内。这比此前传言的3000万吨产能锐减了近6成。这表明,政府已经采纳了专家们的建议。

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上马的煤制油项目,只有且行且珍惜,不断进取,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