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当前煤炭经济:效益转好尚未脱困 完善长协以利长远
当前煤炭经济:效益转好尚未脱困 完善长协以利长远“煤炭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出发,倍加珍惜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lsqu
“煤炭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出发,倍加珍惜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着力稳定煤炭价格,维护行业平稳运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上表示。
基本面向好,不确定因素增加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逐渐实现了企稳回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前10个月,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平均价格568.5元/吨。近期,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稳定在吨煤620元左右。
“行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但扭亏尚未脱困。”王显政指出,多数企业仍处于微利状态,行业亏损面仍有20.7%,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目前,煤炭企业资金链紧张、债权债务处置困难、人员安置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老国有企业减发职工工资、拖欠社保基金和税费、采掘关系失衡、减少安全投入等问题依然存在。
与此同时,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截至目前,全国煤矿年总产能51亿吨至52亿吨,其中有效年产能在39亿吨以上,在建和技术改造煤矿年产能达12亿吨至13亿吨。到2020年,具备生产能力的煤矿年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将净增3亿吨至4亿吨,加上每年2亿吨左右的煤炭净进口,总供给能力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但随着生产重心西移、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问题凸显。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调出量8.57亿吨,同比增长14.48%;调入量8.55亿吨,增长14.6%。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省由传统的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贵州、宁夏的煤炭调出规模变小,江苏、广东、吉林、黑龙江等省调入规模不断扩大,同比分别增加4200万吨、1450万吨、1200万吨和700万吨。
王显政还指出,由于各种因素相互叠加,煤炭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一方面,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在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8%、21%和31.6%,增加发电量735亿千瓦时,替代煤炭消费超过3000万吨。另一方面,先进产能释放加快,预计全年新增产能2亿吨左右。同时,受环保等因素制约,一些煤矿生产能力将受到影响。
长协制度利于长远当坚持
“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证明,煤炭市场价格过低,有悖于价值规律,不利于行业发展;同样,价格过高,也不利于行业发展;价格短期过快上涨,也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王显政说。
过去每逢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用煤高峰期,我国煤炭市场价格总会迎来不同幅度的上涨行情。上涨的背后,有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市场需求增加,也有少数市场游资炒作的因素。
为了确保煤炭市场稳定运行,在国家发改委、相关协会的主导下,去年12月全国煤炭交易会期间,煤炭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市场定价机制,在保证重点用户市场供应、稳定价格预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过程中,以神华集团为代表的国有煤炭大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确保合同执行。以神华集团为例,2017年,该集团晋、陕、内蒙古核心矿区签订长协年度合同1.6亿吨,截至9月份,已完成1.2亿吨,合同兑现率达95%以上。
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煤企反映,电厂不按时支付货款,煤炭消费淡季电力用户以各种借口为由拒接或少接煤炭,受铁路运力配置影响无法履约等。尤其是近期以来,受到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市场煤价高于中长期合同价格的影响,有些煤企为了兑现合同量,在外购煤源的过程中,出现了价格倒挂现象,组织煤源十分困难。
对此,王显政强调,煤炭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出发,坚定信心不动摇,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着力稳定煤炭价格,维护行业平稳运行。
上一篇:环保部督查发现仍有企业违法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