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跨越之路(十九、煤炭行业:主动作为,转型升级)

来源:
时间:2017-10-11 13:45:00
热度:

能源跨越之路(十九、煤炭行业:主动作为,转型升级)平朔现代农业园区俯瞰。5年来,煤炭行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主动作为,探索实践,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方面硕果累累。产业结构

平朔现代农业园区俯瞰。

  5年来,煤炭行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主动作为,探索实践,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方面硕果累累。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原煤产量占全国的94%左右;全国煤炭产量超过亿吨的省区8个、产量合计28.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2.9%。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7869家减少到目前的5067家;其中产量超亿吨级企业6家、产量10.53亿吨,占全国的30.5%。

煤炭进口量变化情况

  煤矿数量由1.3万多处减至8000处以内;煤矿单井规模由30万吨/年提高到50万吨/年以上;建成了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近1200多处,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其中年产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矿59处,总产能达8亿吨以上。

  煤电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由1.2亿kW增加到1.8亿kW,将全国火电装机的比重提高到18%左右。煤为基础,煤电、煤钢、焦化、建材、储运、金融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煤炭产销协同、新产业、新业态等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煤炭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气化、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取得突破。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长周期平稳运行,兖矿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达产,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神华包头60万吨、中煤榆林60万吨、陕煤化渭南66万吨煤制烯烃,新疆伊犁、内蒙古克旗煤制气,山西阳煤40万吨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相继投入工业化生产。

  2016年底,全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650万吨、160万吨和15亿立方米。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推动了煤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拓展了煤炭消费空间。

  技术升级有示范、有成果

  围绕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我国煤田地质精细勘探、大型矿井建设、煤矿瓦斯与地下水害防治、井巷快速掘进与智能化开采、现代化选煤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煤炭产销变化情况

  陆续发现了多处大型整装煤田,全国煤炭保有资源储量增加到1.6万亿吨;煤矿瓦斯突出机理与防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煤矿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已建成“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开采工作面47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神华神东、陕煤化等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通过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建成了以大柳塔、红柳林煤矿为代表的一批千万吨级矿井群和以锦界、黄陵二号井为代表的一批数字矿山和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引领了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的提升。

  清洁高效  绿色发展

  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示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神华集团、浙能集团为代表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取得成功,改造后电厂烟尘浓度达到2.78mg/m3左右、SO2浓度23mg/m3左右、NOx浓度31mg/m3左右,均低于天然气电厂5mg/m3、35mg/m3和50mg/m3的排放标准。

煤矿数量变化情况

  为全面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按照国务院第114次常务会议精神,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号),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对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燃煤发电机组,统购上网电量每千瓦时加价0.5分钱,并适当给予200发电小时数的奖励。2016年底,全国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2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1/3左右。

  5年来,煤炭行业围绕每年7亿吨散煤清洁利用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卓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煤粉型锅炉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锅炉燃料燃烬率达到98%,比普通燃煤锅炉提高28个百分点,烟尘、SO2、NOX等污染排放指标相当于天然气锅炉标准,在山西、内蒙古、山东、甘肃等10多个省区示范基础上,快速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同时,水煤浆、型煤、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技术示范稳步推进、效果显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2016年,全国煤矿原煤入选能力26亿吨,原煤入选率68.9%,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以煤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为主的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矿井水、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与达标排放率逐年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64.2%和48%,分别比2012年提高1.7和6个百分点;大中型煤矿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生产电耗分别下降30.9%、28.2%。建成了同煤塔山、神华宁东等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神华神东致力于构筑“三期三圈”生态系统,矿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256平方公里,是开采扰动面积的1.4倍,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10%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促进了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煤机装备制造水平提升

  5年来,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我国煤机装备制造实现了由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转变。

  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完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群化协调发展的煤机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三机一架”和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国产化,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成套装备、年产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年产2000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装备、重介旋流器、复合式干法分选机等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产量均跃居世界首位,形成了中煤装备、天地科技、郑州煤机厂等多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煤炭行业对外投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方式不断创新,产能合作层次和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由重点突破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转变。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落地生根,运营9座生产煤矿,控制煤炭资源量53亿吨,拥有纽卡斯尔港27%股权;目前,兖煤集团获准收购力拓公司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猎人谷的煤矿、铁路和港口资产;同时在加拿大获得85.7亿吨的优质钾矿资源。

  神华集团建设运营印尼南苏电厂,在美国、老挝、蒙古等国家培育煤电及新能源市场,向俄罗斯、波兰、印尼等国家输出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新技术新产品。

  中煤能源集团、中煤科工集团、山东能源、徐矿集团等企业发挥资本、管理、技术、装备、人才等优势,推进海外布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大型煤机装备成功地出口到了俄罗斯、印度、美国等主要产煤国家。

  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在国家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相关安全生产政策措施的支持下,特别是在允许煤矿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政策的支持下,煤矿安全投入大幅增加,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

煤炭安全生产情况

  5年来,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2012年1383人下降到2016年的538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12年的0.374下降到2016年的0.156。

  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7号文件精神,按照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煤炭去产能、脱困发展与转型升级又出现了许多新亮点、新业态和新模式。

  淘汰关闭了一大批资源枯竭、煤质差、安全保障程度低、扭亏无望的煤矿,煤炭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建立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市场价格处于合理区间,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突破,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煤能源兼并重组国投、保利和中铁等企业的煤矿板块,山西阳煤集团、天津港集团、北京铁路局、百度公司组建山西(阳泉)国际陆港集团,推动了煤炭上下游产业有机融合、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枣矿集团推进产销协同创新,强化需求侧管理,实行订单式生产,为煤炭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进行了有益探索。

  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累计退出煤炭产能4亿吨/年以上,完成了全国煤炭产能退出任务的50%;煤炭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煤炭价格理性回升,煤炭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企稳回升,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有了新进展。

  今年前7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0.1亿吨,同比增长5.4%;煤炭净进口量1.47亿吨,增长18.2%;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22.8亿吨,同比增长5.3%;实现了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在合理空间小幅波动,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一直处于550元/吨以上的合理区间,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为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奠定了基础。(文丨 于孟林 别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