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将有一批企业倒闭?新能源汽车或许正在走彩电业的老路
未来五年将有一批企业倒闭?新能源汽车或许正在走彩电业的老路【蓝科技观察】新能源汽车大跃进之后,必将迎来洗牌。谁能笑到最后?中国到底有多少家新能源造车企业,似乎没有统一的口径。但新能
【蓝科技观察】新能源汽车大跃进之后,必将迎来洗牌。谁能笑到最后?
中国到底有多少家新能源造车企业,似乎没有统一的口径。但新能源车却引燃了很多企业的热情。
11月19日,国内年内最后一个A级车展“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幕。作为“中国汽车市场风向标”,期间发布的新车将对明年汽车市场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本届广州车展中,各车企新能源车型参展量达241辆,环比上届提升约70%。其中,国内品牌新能源展车占比超过六成。这也意味着,在新能源赛道上,车企间的内卷愈发拥挤。
新能源车“一窝蜂”像极了二十年前的彩电行业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平台统计,截止到2019年3月国家平台累计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达到了635家,成功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有486家,通过“平台符合性检测”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有450家,通过“车辆符合性检测” 的车型多达5827个。
需要指出的是,635家企业具体指的是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资格的企业,而并非是注册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这就意味着,有一部分挂名新能源的车企,更在意拥有新能源汽车的名号,先取得新能源车企的门票为上,至于怎么生产、如何研发等等,可能是另一个问题。
国内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似乎从一开始就和销量无关。
先有政策的不断支持,后有消费者逐渐接受的市场认知……多重利好加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程度超出了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所设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20%的渗透率、500万辆销量的目标,很有可能在2022年或2023年就提前实现。
“这样的市场前景,对资本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一语点破各路资本拥挤掘金的原因——有赚头。
这让人想起了20年前的彩电市场,何其相似。
早在1980年,军转民的企业长虹(前身是国营长虹机器厂,做机载火控雷达)从日本松下引进了一条彩电生产线开始生产彩电。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彩电产业迅猛发展起来。
1980—1985年,我国的彩电销量以每年12%的速度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笋冒出,各家彩电品牌也是层出不穷、百花齐放。
这期间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涌现出一大批国产品牌。我们从1994年的一篇报道中可见端倪:“中国消费者协会提请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北京、黄河、长虹、金星、牡丹、海燕、长城、乐华、天鹅、孔雀、东宝、青岛、环宇等13家企业进行质量抽检……”
让我们来想想,报道中提到的13家品牌,至今“健在”的还剩几家?
想浑水摸鱼,越来越难
80、90年代,彩电价格可不便宜。1993年,TCL推出的“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约是工薪阶层月工资的几十倍。当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而在今天,一台蔚来或者理想的新能源SUV价格在30万元—40万元,差不多也是工薪阶层月薪的几十倍,消费者依然热烈追捧。
当时在国内同行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率先突围的长虹,靠的是极其朴实的一招——降价。1996年3月,中国彩电业打响大规模降价的第一枪——降低彩电价格8%至18%,随后数家彩电企业陆续跟随降价,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战。当年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手中。
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厂商从此退出舞台……
如同彩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正趋于集中化,将很快进入洗牌期。虽然谁能最后“称王”远未盖棺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想浑水摸鱼,靠情怀、靠补贴圈钱的新能源车企们,越来越难“混”了。因为有2个决定性因素正在把比赛拉开距离:
第一道生死线是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实力。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行业极其烧钱,其中核心技术的研发花费甚巨。行业先锋特斯拉创立至今,数次因缺乏资金而游走在生死边缘。
拿国产品牌第一梯队来说,蔚来、小鹏、理想三大新势力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9%。其中投入最多的是小鹏汽车(主打智能科技),研发投入占比逼近21%,远高于大众、戴姆勒、丰田、宝马等国际巨头4%~6%的研发投入占比。
可从绝对值来看就不能乐观了。前者一年的研发费用也不过十多亿元人民币,而大众汽车仅仅为一个MEB电动车平台就豪砸500亿欧元,研发能力差距自然不言而喻,更别提那些不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了。
挨过了第一道生死线,还要面对交付能力的考验。
如今特斯拉频繁降价,目的、手法和当年彩电如出一辙——靠降价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有了规模效应,一方面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拓展营收,比如附加服务等等。而想抢占市场份额,新车交付量要够。年销10万辆目标达成,通常被业界认为是经营进入正轨的标志。
到今年9月,第一梯队三家企业交付数量均已达到10万级,虽然这个数字时有波动不甚稳定,但依然无法阻止接下来他们将进入下一个赛段的竞争——新能源车整线产业链的整合。
拥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对造车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空前提升,他们将会进一步考虑在哪里扩张厂房建设、选谁家作为供应商最为划算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间在供应链端的优先级将产生分化,他们对于上下游供应链的掌控权,也将逐渐分出高低。
当行业优势资源被瓜分殆尽,那些“摸鱼”的新能源车企,必将被迫陷入被动,一旦风险来临,他们很可能最先出局。
在激烈的竞争中,国产新能源车的降价还会远吗?
我们也不得不感慨,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新能源汽车如昔日彩电行业一般,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暗流汹涌:善战者不遗余力,伪装者随波逐流。
谁是英雄?不妨观史窥真容。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
由宁德时代与厦门大学共同建立的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成立2021-11-22
-
市值一路狂奔的特斯拉“猛踩刹车”,新能源板块的造富神话需要暂时“停演”?2021-11-19
-
桑塔纳被新能源汽车这条又长又宽的赛道“吃”掉了吗?2021-11-18
-
大众/特斯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军备竞赛”,谁才是纯电天花板?2021-11-18
-
市值逼近工行,宁德时代冲击波仍在持续,新能源龙头公司崛起不可阻挡!2021-11-17
-
新能源汽车赛道火热,锂电池需求攀升,成就比亚迪与宁德时代2021-11-17
-
更名为“格力钛”,押宝钛酸锂,董明珠加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大潮!2021-11-17
-
构建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2021-11-17
-
高端新能源市场已进入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上汽、长安、长城会有何作为?2021-11-17
-
格力电器拟30亿元控股盾安环境,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2021-11-17
-
沪光股份连续拉涨停,汽车配件成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新机会!2021-11-17
-
80亿建厂且与建发集团签约,宁德时代加速布局厦门新能源产业2021-11-17
-
贝特瑞:把握新能源市场机会,用技术硬核领跑锂电池材料市场2021-11-16
-
新能源汽车火热:锂资源供应不求,钠离子电池成资本市场新宠2021-11-16
-
新能源汽车能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站稳脚吗?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