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控屏幕广告,互联网资本家又想“割韭菜”了?
汽车中控屏幕广告,互联网资本家又想“割韭菜”了?要说最近有什么让我虎躯一震的新闻,那头号的就要算某品牌的冰箱了。论革命性,这个品牌的冰箱也就是把隔壁品牌的某些功能移植到了自己身上,
要说最近有什么让我虎躯一震的新闻,那头号的就要算某品牌的冰箱了。
论革命性,这个品牌的冰箱也就是把隔壁品牌的某些功能移植到了自己身上,本身的创意非常有限。但论傻缺能力,这个品牌的冰箱倒是无出其右。
我确实不太理解在冰箱门上装个安卓平板是什么意思,还美其名曰能一边炒菜一边刷抖音。厂家胆子是真大,也不怕现在的小年轻,一边看抖音一边把菜炒糊了,然后顺便来个厨房失火?
将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东西相互结合,也许会诞生更好的东西。但很显然,现如今的互联网企业得了一种怪病,因为他们本身没有太多的创意能从脑子里蹦出来,但又迫于时代的压力不得不跟上,于是就诞生了很多不符合人类生存行为习惯的设计,简称反人类设计。
只不过,这股怪病也玩出圈,传播到了汽车领域。前几天爆出的,汽车中控屏幕有广告的新闻,也就是这种病的最好发病体现。
要说在某个智能设备上来个开机广告,我见过最早的应该是电视机。我家这台创维开机先看59秒广告,否则别想看节目,所以它现在在客厅吃灰。
我一直无法理解,我已经为电视机付费了,可为什么厂家还要在我的电视里植入广告?植入广告就算了,我还不能取消?并且,如果我支付一年199元的会员费用,这个广告其实是可以免除的?
在厂家眼中,我就是个韭菜,割完一波又是一波。
原本我以为这个套路只会停留在电视机领域,但不曾想到,现在汽车厂家在大力推动“智能化”之后,也继承了这个优秀的传统。
我是听说汽车厂家挖走了不少比如某米某为的高管,来给自己搞车载媒体的开发。但我仔细想了想,发现这可能是某米某为的末位淘汰机制。那些被汽车厂家当个宝挖走的“人才”,实际上是企业的余毒和糟粕,连老板都看不下去了。
如果硬要论汽车中控屏里的广告能不能接受,我个人态度是,绝不接受!
往前推几年,也就是所谓智能电视开始流行的那段时间。以当时的科技能不能实现车载中控推送广告?完全可以,只是作为汽车厂家都知道,这样做存在极其严重的安全风险。用户不接受,就连厂家自己也不会允许。
但随着这几年时代的发展,社会似乎反而退步了。一些“造车新势力”打着“互联网”企业的思维开始入局汽车领域,也就把互联网思维“割韭菜”的习惯带了进来。
以前,我们选择一个配置需要加钱,这是传统车企的逻辑。现在,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不玩这套了,他们玩的是“如果你不想要这个功能就必须付费”,比如车载广告功能。
别笑,现在的车载广告还没有强制推送,等哪天他们真的搞出“启动车子先看30秒广告”这种东西之后,包年199元免广告的套餐就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有人会说,不至于吧,厂家不会这么没底线吧?
我想说的,比如简配车型,比如加价销售,比如搞开机广告,这些迹象都表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作为资本家的汽车厂,正在不断试探用户所能接受的下限。
一旦某个汽车品牌真的把开机30秒广告做成了强制性,那其他品牌也一定会紧随其后。这时不是拼谁更有底线,而是拼谁手脚更快,谁的用户存量更大。
你质疑厂家的行为,厂家则会告诉你:其他品牌都在搞开机广告,市场现在就是这样的,我们卖一台车只挣几百块钱,只有靠那点广告费才勉强过日子了。
资本家会把价值分得很清楚,然后依次来榨取。
一台车销售出去的时候,厂家获取了价值;而当这台车回4S店保养时则属于它的“残留”价值。以前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厂家的价值获取也到了极限。但现在,不知道哪个大聪明搞出来了车载开机广告这种东西,又把车辆的残余价值和持续价值盘剥了一遍。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一直强调开机广告这种行为是资本家的价值盘剥,他们想赚的也就是广告费而已,暂不涉及安全问题。
但是,汽车厂家虽然没有用广告挡住屏幕,但部分APP厂家已经开始涉及这块内容,不停的打擦边球。
我举一个例子。
某些导航软件的设计者一定知道,用户必然存在开车时操作导航软件的行为。但他们还是在软件运行之后,第一时间弹出了广告,并且把那个关闭的叉叉设计得特别小。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层层盘剥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赤裸裸,但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我再举一个例子。
某型号发动机,其内部结构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ECU的人为调整搞出了高低功率两个型号,再分以不同价格进行销售。
有人质疑厂家的行为吗?没有。甚至有人说这是厂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做法,因为现在的高功率发动机已经和以前的大排量发动机一个性能了。而同发动机搞出高低功率两个型号,就是为了还原以前大排量和小排量的区别。
好家伙,我这位置应该由这位仁兄来坐,毕竟他比我还会洗地。
更加极端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某品牌在国外碰撞全优,到国内撞出了个A柱折断全村吃饭的成绩。如果不是碰撞视频被曝光,他们也不会在后续车型上投入成本,加强车身结构。
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也不要以为我在扩大事件的波及范围。这些都是资本家在不断试探人民群众的底线。
想象一下,厂家可以通过ECU特调来增加功率,那是不是可以通过ECU特调来增加刹车的制动力度,以此带来更好的刹车效果;是不是可以通过调整ECU来控制空调的制冷效果;是不是可以调整灯光的明暗程度……
以智能化为掩护,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毫无下限的试探,违反常理的各种强制捆绑。
用户要坚持,坚持自己的底线,拒绝一切逾越之举,方才是立身之本。
-
蔚来陷“广告”争议,智能汽车作为平台的边界在哪里?2021-10-15
-
奇瑞小蚂蚁动力电池故障,厂家却让车主“以身犯险”?2021-09-15
-
阿里+上汽,华为+长安,传统车企与互联网巨头的竞合新关系,会开出怎样的花?2021-09-12
-
构建智慧能源互联网,蔚来2025年底将超4000座换电站2021-07-12
-
互联网企业纷纷下场造车 新能源汽车能否迎来二次加速?2021-05-24
-
近期频繁自燃国内著名电池厂家发话安全问题未解决前,不看好新能源车搭载811锂电池2021-05-20
-
BMS厂家高度依赖特定客户,这是为什么呢?2021-03-29
-
2019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公示 国轩高科申报项目在列2019-11-06
-
电池厂家技术员透露:电动车铅酸电池保养,要记住这八条2019-09-01
-
锂动力电池保护板厂家在哪里?2019-06-04
-
厂家订制 18650锂电池保护板对锂电池的重要性?2019-06-04
-
2017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对汽车互联网有什么影响?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