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造车中心重新“论资排辈”,哪里能成为新能源之都?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1-09-15 08:03:21
热度:52

造车中心重新“论资排辈”,哪里能成为新能源之都?宣布造车三个月后,小米汽车花落北京亦庄,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个与北京牵手的新造车势力。不少人为上海、武汉、合肥等城市惋惜—宣布造车三

宣布造车三个月后,小米汽车花落北京亦庄,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个与北京牵手的新造车势力。不少人为上海、武汉、合肥等城市惋惜—

宣布造车三个月后,小米汽车花落北京亦庄,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个与北京牵手的新造车势力。不少人为上海、武汉、合肥等城市惋惜——错过了一个潜力项目。

2021年,城市间造车之争越发激烈,小米这样靠谱的造车项目更是可遇不可求。大家都想成为下一个合肥——抄底蔚来、投资零跑,签约比亚迪、大众,成为“中国最牛风投”。

有人说安徽合肥是中国的“新能源之都”。只不过,对新造车虎视眈眈的地方政府,又何止安徽?

杨景诒 | 作者

李拓 | 编辑

放大灯团队 | 策划

国内造车中心重新“论资排辈”

制造汽车的工序多、产业链长,建设产业集群十分必要。

集群式发展不仅能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率,而且能带动地方经济。美国底特律、日本爱知县、德国斯图加特、意大利都灵等知名“汽车城”均是如此。

跟国外相比,中国的传统汽车工业相对分散,有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六个大片区和广西的柳州、湖北的十堰等零散的小型生产基地等。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布局经验,一直是国内学习的对象[1]。

随着汽车行业进入新能源时代,局面发生了变化。

portant;" />

地图来源:标准地图服务系统

从新能源企业的分布上,我们仍然能看到传统汽车工业留下的影子,但比二十年前更为集中。江浙沪皖粤五地,奠定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

车企为什么选择了它们?

这五个地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江浙沪为代表的老贵族,它们的汽车制造历史悠久,又有产业集群优势。新能源汽车普及后,三地的汽车产业迅速转型,在造车环节上的功能区分越发明显。

上海市第一辆汽车,能够追溯到光绪年间。到民国时期,上海已有3万辆汽车,被称为“万国汽车博览馆”。上汽集团也应运而生,一度成全国最大的整车制造集团。

改革开放后,占尽天时地利的上海开始引入外资,成了大众、通用在中国的大本营。上海的汽车工业一片繁荣。但寸土寸金的上海,无法满足这么多大型车企的制造需求,外溢的生产力就转移至隔壁江浙。

在上海庞大需求拉动下,浙江和江苏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变得十分发达。其中,浙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实力居全国首位,全省有数百家零部件生产企业[2];而江苏也在丹阳、无锡、靖江、仪征等地形成相关产业集群,零部件成为江苏的特色产业[3]。

如今,上海的角色也从大型车企的总部,变成造车新势力的研发中心。蔚来、理想、合众新能源的研发中心均设立于此,而特斯拉在美国海外的第一个研发中心也即将竣工。

上海忙着转变身份的同时,浙江也不再满足于“配件生意”。本地车企巨头吉利,先后推出帝豪新能源、领克、极星、几何、极氪等品牌。这让浙江在保持汽车制造优势的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占了一个山头。

只有江苏,几番折腾仍未跳出原本的角色,从传统车企的工厂变成了造车新势力的工厂,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而造车新贵,当属广东和安徽。

实际上,广东也是造车老贵族的代表,广汽集团已有近25年历史,但在新能源领域,后来居上的比亚迪让造车粤军旧貌焕新。

比亚迪本是一家电池供应商,到2003年才宣布进入汽车行业。因在电池方面具有优势,比亚迪在2009年推出了首款混动车型F3DM和F6DM,是国内最早一批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传统车企,而其总部所在的深圳,也成为中国新能源行业绕不开的一座城市。

而安徽的情况与江浙类似。

安徽汽车工业本就起步于零部件生产。江淮汽车的前身,便是建于1964年的巢湖汽车配件厂。配件厂后与内燃机厂合并,迁往合肥为一汽解放和南汽跃进生产零部件。同时期的零部件生产商,还有安徽红旗机械厂、合肥天力汽车油泵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专注于生产汽车内饰和油泵[4]。

说到安徽,就不得不提奇瑞汽车。1997年初,奇瑞汽车的前身——安徽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在芜湖市成立。因彼时的政策,奇瑞早年不得不“挂靠”上汽,才得以正式生产汽车。

1999年底,奇瑞造出了第一辆轿车。到2007年,第100万辆奇瑞汽车下线,奇瑞也有了乘用车公司、发动机公司、变速箱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等生产、研发单位[5]。

同年,合肥成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汽车零部件业的年销售收入达90亿元。安徽坐拥江淮、奇瑞、中鼎、环新、国轩高科等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汽车工业也成为安徽的支柱产业[6]。

后来,国内乘用车市场低迷,江淮汽车受到影响,销量萎靡,又叠加产能过剩、质量缺陷等问题,险些破产。

好在,江淮汽车命不该绝。2020年起,合肥先后投资蔚来、零跑、威马等新造车势力,不仅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投出了名声,还顺手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江淮汽车。今年,合肥又分别和比亚迪、大众签约,吸引它们在合肥建工厂、建总部,开始有了新能源汽车中心的样子。

江浙沪皖粤各有优势,但它们之间又孰高孰下呢?

江浙沪皖粤,谁的赢面更大?

从出台的政策上看,各省的野心都不小。

portant;" />

2016年到2021年,5地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部分省级文件 | 放大灯团队制图

政策中的内容包括投资、人才、土地等等。地方政府准备好了一切,就等新能源车企“拎包入住”。

但是地方政府的卑微和急切,换来的不一定就是蒸蒸日上的产业。

江浙粤?还差点意思

广东的新能源车企虽强,但多年未有新品牌诞生。

广东省三大新能源品牌比亚迪、广汽埃安和小鹏,其中成立最晚的是2017年的广汽埃安(前身为广汽新能源)。

虽然2018年恒大也宣布造车,但三年过去,车还没卖呢先准备出售业务了。期间,恒大集团还与广州政府签署合约,将投资1600亿元在广州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如今,对于广东政府来说,未尝不是一颗“大雷”。

比亚迪、广汽、小鹏、恒大都是当地的产业,它们的总部在广东、研发中心在广东,除比亚迪外,广汽埃安的智能生态工厂和小鹏的肇庆工厂也设在广东省内。里面的公司难出去,外面的公司也因较高的土地和人工成本,对广东意兴阑珊。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少有点“圈地自萌”的味道。

浙江的情况,比广东好一些。

  1. 新能源充电服务商“润诚达”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拓展海外市场
    2021-09-15
  2. 新能源五菱宏光“单骑救主”,上汽大众颓势难改,上汽集团黄金时代落幕了吗?
    2021-09-15
  3.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0万辆,磷酸铁锂装机量再次超越三元
    2021-09-15
  4. “元老级”新能源跨界玩家格力电器,如何撬动锂电池与光伏产业的增量空间?
    2021-09-12
  5. 特斯拉获得的新能源车补贴高达21亿元!远超其他任何一家车企
    2021-09-12
  6. 重庆小康与北汽新能源都未见太大起色,战无不胜的华为在汽车行业遭受挫折
    2021-09-12
  7. 奔驰宝马大众等汽车“食物链顶端”巨头调转枪口对向新能源,不电动化就没出路了吗?
    2021-09-12
  8. 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热,比亚迪等新能源厂商实现高增长,为何还要防止产能过剩?
    2021-09-12
  9. “电视巨头”创维入局造车!新能源汽车能否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2021-09-12
  10. 第348批新车公示,318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列
    2021-09-09
  11. 碾压特斯拉!五菱8月新能源车销量破4万,创造历史新高
    2021-09-09
  12. 狂砸15000亿日元,丰田汽车为何豪赌新能源?
    2021-09-09
  13. 特斯拉让国产车企仰视,不仅称霸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出口同样是王者!
    2021-09-09
  14. 8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翻倍,渗透率已达17%
    2021-09-08
  15. 极氪+B站,吉利汽车能否摆脱新能源车的魔咒?迈向高端转型之路
    2021-09-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