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价何时重归理性?
锂价何时重归理性?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及反弹都是市场供需变化的反映。长期来看,电池级锂价将逐步回归理性,这无疑有利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下半年,困扰车企许久的“贵电
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及反弹都是市场供需变化的反映。长期来看,电池级锂价将逐步回归理性,这无疑有利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进入下半年,困扰车企许久的“贵电”难题似乎出现了转机。《汽车纵横》记者了解到,自今年1月起,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便出现明显下滑,直至今年8月,碳酸锂价格逐步稳定在20-30万元/吨这一区间。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上游关键材料价格下滑,意味着成本有望大幅下降,新能源车企有望实现业绩修复。不少新能源车企都因此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产能是否过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新能源渗透率达32.4%,市场占有率正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52GWh,同比增长42%,这表明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发布的信息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碳酸锂、氢氧化锂产量分别为20.5万吨和14万吨,全国锂电池产量已超过400GWh,远超实际装机量。以上种种迹象都表面,如今锂电池的产能已然过剩。在今年6月举办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表示,2022年至今,50多家电池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而这些规划需要3000万辆电动汽车才能消化,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刚刚突破2000万辆,过剩已尤为明显。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不过,有部分机构认为,在行业发展早期就定论行业产能过剩为之过早。中信建投指出,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出现的实际是一种“结构性过剩”现象。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市场将出现某种程度的产能出清。长远锂科董秘曾科也表示,产能结构性过剩的情况是存在的。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从总量来看,当前的实际产能已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目前这种”内卷“的情况已经开始,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综合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面对行业内的各种声音,宁德时代表示,不同锂电企业的产能有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源自企业的技术创新、制造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另外,宁德时代提出碳酸锂价格综合来看是供需反映,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及反弹都是市场供需变化的反映。长期来看,锂价将逐步回归理性,有利于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这样的表述既符合客观实际,也有助于消除投资者的疑虑。
锂价何时稳定?
“这是供需双方博弈的结果。”一位产业人士告诉《汽车纵横》记者,尽管此前50-60万元每吨的锂价很离谱,但在新能源汽车持续需求的支撑下,锂价也不大可能回到从前每吨三、四万元的状况。该产业人士表示,即便如今价格依旧处于高位,但这已是行业上下都能够接受的结果。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但累计装车量为294.6GWh,占比仅为54%。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仍在进一步降低。业内人士认为,供应的过量,导致了市场对于锂价的持续看衰。中信建投分析认为,2023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预计将始终保持下行趋势,预计至第四季度跌至20万元/吨左右,2024-2025年将进一步下跌至10万-20万元/吨区间。而中金研报也指出,锂价短期内没有再回升的动能。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导致车企成本陡增,朱华荣曾公开表示,彼时电池成本几乎超过整车成本的40%-50%,这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波动。蔚来创始人李斌也表示,若电池价格回归理性,蔚来汽车毛利率将大幅提升。此外,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还曾调侃称自己是在为宁德时代打工。而今,由于前期上游扩张的产能得到释放,叠加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锂电池的产能已超过了当下的市场需求,进而导致了结构性过剩。不过,如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接近30%,这意味着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更多的人开始接受并认可新能源汽车。业内普遍认为,供需关系将随着公众的购买意愿增加而逐步平缓。2021年-2022年,终端需求快速爆发,与上游锂资源供应形成错配,部分在上轮过剩周期被叫停的锂矿项目陆续重启,但仍存在较大幅度短缺。同时,此期间也是锂价实现快速拉涨的阶段。行业调研机构SMM(上海有色网)预测,2023-2024年,复产的项目+新建的绿地项目预期将陆续达产,尽管此阶段的新能源需求增速不及爆发初期,但资源过剩程度将于2024年到达顶峰;而到2025-2026年,持续过剩下上游锂资源增速或将放缓,需求端受储能领域带动,过剩将得到有效缓解。
未来产业格局如何?
与此同时,国内在储能领域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型增长点。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我国将在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新型储能规模将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更将得到全面市场化发展,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政策支持,自然有企业响应。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如宁德时代于今年发布了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比亚迪也推出了首款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蜂巢能源则聚焦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发布了“短刀”全系储能电芯及产品。此外,面对海外市场巨大的缺口,出海也已成为动力电池企业消化产能的另一条路径。国内不少动力电池企业也抓住机遇,提前布局海外市场。例如,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设厂以实现对欧洲客户的本地化生产及供货能力,总规划产能达114GWh;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拟于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和匈牙利建设生产基地。当然,无论是出海,还是布局储能,都是动力电池企业们应对这波行业挑战的积极实践。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会面临新的困难,但对于企业而言,只要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针对未来产业格局的判断,比亚迪方面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进程加快,拥有核心技术和综合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快增长,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这样的预测实际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言,动力电池行业已经迈入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下半场。接下来,等待动力电池企业们的将是技术创新、产品实力、成本管控、市场份额等多方面的较量,可以预见,下半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企业自身实力过硬,自然不惧任何寒冬。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3年9月刊“供应链观察”栏目,原标题为《锂价何时重归理性?》,敬请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文标题 : 锂价何时重归理性?
-
又一龙头20GWh锂电池项目开工2023-10-10
-
一批锂电池被召回2023-10-10
-
涂碳箔为锂电池重要基材,涂碳铜箔和涂碳铝箔为其细分产品2023-10-10
-
杰瑞股份:目前推出了锂电池深度回收成套装备解决方案 已具备量产条件2023-09-22
-
机器视觉+AI 凌云光创新方案攻克锂电池毛刺检测难题2023-09-22
-
星恒重磅亮相摩博会,全面加速进军电摩锂电池领域2023-09-21
-
又一上市公司“终止”锂电池业务2023-09-20
-
偏爱塞外,又一锂电池项目开工2023-09-16
-
突发!知名品牌新能源汽车4S店内起火2023-09-13
-
8GWh!银高储能磷酸铁锂电池项目预计年底下线2023-09-12
-
“化敌为友”!奔驰将开装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2023-09-08
-
锂电池设备龙头20CM跌停!2023-09-01
-
又一百亿锂电池项目开工2023-08-31
-
新一代国产船舶电芯发布 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2023-08-29
-
突发!锂电池电瓶起火致2死5伤!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