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中科院、“宁王”追逐的钠离子电池:风口易起,商业化难落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23-03-25 10:00:09
热度:68

中科院、“宁王”追逐的钠离子电池:风口易起,商业化难落文/古月编辑/周雄飞经历了过去一段时间锂电池概念股的暴涨,投资者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下一个风口,由于钠离子电池是最有可能对锂电池

文/古月

编辑/周雄飞

经历了过去一段时间锂电池概念股的暴涨,投资者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下一个风口,由于钠离子电池是最有可能对锂电池形成替代的技术路线,近期在动力电池行业中引发了一波关注热度。

近期,在中科海纳与江淮集团打造的思皓EX10花仙子上,首次实现了钠离子电池从0到1的里程碑式装车,其试验车正式对外亮相,也让沉寂多时的钠离子电池再一次出现在聚光灯下。

思皓EX10花仙子车身照片,图源江淮汽车官微

其实,除了中科海纳之外,近年来有不少锂电池企业纷纷开始涉足钠离子电池。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资本市场上的“网红”企业?,其中,宁德时代在2021年就发布了钠离子电池相关的技术进展;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也都公布了各自在钠离子电池方面的计划。

石墨材料的出现、以及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让钠离子电池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得到改善,性能也逐步接近磷酸铁锂电池,这也是如今众多锂电池企业纷纷“跨界”进入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原因。

此外,从更宏观的行业角度来看,中国锂资源储量较少,且不断上涨的锂矿价格,很容易让动力电池企业面临原材料“卡脖子”风险,而这样的风险已在这两年如实地出现在行业每个人面前。因此,这逼迫着动力电池厂商考虑电池原料的其他选择,而易于获得的钠资源也就被纳入选择范围中。

就此来看,钠离子电池的前景看似很丰满,不过至少从目前来讲,由于能量密度过低等问题,很难在新能源乘用车上实现大规模商用,目前主要应用场景依旧是以电动两轮车、A00级车型以及储能为主。

那么,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突破,能否解决锂电池原料“卡脖子”的困境?宁德时代、中科海纳等电池厂商又能否抢占上钠离子电池行业的先发优势?

1、为何锂电池厂商纷纷“跨界”?

在资本市场,钠离子电池概念愈发火热,时不时地掀起一股涨停潮。

比如去年6月22日,原本做消费电子业务的传艺科技披露设立孙公司传艺钠电,宣布布局钠电池业务,次日便收获涨停。次日到9月26日,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公司股价便从11.7元/股一路飙升至51.15元/股。

资本市场情绪高涨的背后,是钠离子电池产业的不断落地。

在锂电池厂商中,最早掀起钠离子电池革命的是行业“一哥”宁德时代。早在2021年7月,宁德时代开了一场时长仅有10分钟的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对旗下钠离子电池的研发进展做了介绍,由此其当日股价便上涨了6.05%,市值拉到1.3万亿人民币。

发布会上,宁德时代宣传其钠离子电池具有如下性能: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电池循环寿命能够达到3000次(一般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在1000-2000次左右,约为锂离子电池的三分之一)。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参数,图源宁德时代官微

此外,在充电和放电方面,宁德时代也表示自身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存在一定的优势。比如在常温下充电到80%电量只需15分钟;零下20℃低温环境下,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相比之下,三元锂电池普遍充放电保持率仅能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对于北方城市而言可以称得上是电动车“福音”般的存在。

至于实现路径,宁德时代通过用硬碳作为负极,在更大的层间空间设置了更多的能嵌入钠离子的孔洞,再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就能让钠离子畅通无阻地游离于正负极之间,进而实现15分钟充满80%电的目标。在正极材料的选用中,宁德时代采用了高克容量的普鲁士白材料,解决了电池循环衰减过快的问题。

在“宁王”的带头下,有不少锂电池企业纷纷涉足钠离子电池领域。

比如亿纬锂能,于去年12月发布了第一代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能量密度为135Wh/kg,循环次数达到2500次。根据官方透露,亿纬锂能计划到2026年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140-160Wh/kg,并实现万次循环,成本能够降到0.2元/Wh的水平。

再比如鹏辉能源,根据公司储能与动力电池研究院助理院长王康在行业会议上所透露,鹏辉能源将要推出6000次循环的钠离子电池量产产品,解决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后,预计2023年实现量产。

另外研发的无负极磷酸钒钠电池能量密度超160wh/kg,如果进展顺利的话,那么鹏辉能源的钠离子电池性能将接近磷酸铁锂电池,毕竟一般来讲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在160-180wh/kg左右。

在锂电池企业纷纷进入钠离子电池领域的背后,则是在二者相似的产业结构下,拥有规模和技术经验的锂电厂商可以发挥行业经验优势,把在锂电领域的生产经验沿用至钠离子电池领域,加速产业链的建设、投产、爬坡。

毕竟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方式类似,比如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十分接近,区别仅是在材料方面有所替换,用钠盐取代了碳酸锂。因而锂离子电池厂商需要在原材料上多下点功夫,就可以凭借现有的技术储备实现“跨行”。

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材料对比,图源川财证券

当然,参与钠离子电池这场盛宴的不仅仅有从锂电池“跨界”而来的同行,也有来自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创新型企业。

比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胡勇胜研究员创办的中科海纳,目前其钠离子电池在寿命、低温工作、功率都具有一定优势。近日,中科海钠与思皓新能源(江淮汽车和大众汽共同创立车的合资车企)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思皓E10X花仙子公开亮相,续航能达到251km,已经超过了五菱宏光MINI EV低配版203km的续航。

各界企业争相布局钠离子电池的另一个原因:在技术的不断升级下,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已经逐步接近于锂离子电池,为商业化阶段做了良好铺垫。

由此来看,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厂商,到有中科院做背书的中科海纳,在近两年都把钠离子电池作为研发的重点。

当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钠离子电池能否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依旧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宁王等大量的企业都在布局钠离子电池,是不是有点为时尚早?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