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搞电动车销量跌了,丰田、本田以及日产的好销量是因为什么?
大众搞电动车销量跌了,丰田、本田以及日产的好销量是因为什么?过完2021年,丰田继续领跑日系三大品牌销量。到了2022年,它们留给我们的看点将会是什么?套用一句某品牌终端市场工作人
过完2021年,丰田继续领跑日系三大品牌销量。到了2022年,它们留给我们的看点将会是什么?
套用一句某品牌终端市场工作人员的话“希望2021年赶紧过完,明年影响别这么大了”。刚结束的2021年,汽车行业因为芯片短缺受到的影响覆盖了几乎所有品牌。
开头第一句话,就出自于一个日系品牌,至于是哪个品牌各位自行分析。2021年的全年销量,丰田、本田以及日产这三大日系品牌均销量破百。丰田是三个品牌里唯一销量增长的,但也是它历年增长幅度最少的一年,本田、日产在芯片紧缺的前提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1年的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过的怎么样?
整体销量,丰田继续领跑
刚过去的12月份,丰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是22.92万辆,同比增长26%左右。而这个品牌在整个2021年的销量达到了194.4万辆,同比增长了8.2%左右,继续领跑日系品牌全年销量榜。也是三大日系品牌中,唯一一个保持销量增长的品牌。
两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分别贡献了860019辆和840396辆的销量,分别实现同比增长8%和11%。丰田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的进口车型销量,超过了24万辆。丰田为何能在2021年里实现销量的增长,我们抛开芯片因素分析一波产品。
丰田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大众,而大众在2021年主要做了什么?
布局纯电品牌ID.系列的产品,ID.3、ID.4以及ID.6等车型,导致燃油车市场上的产品布局不够丰富。虽然大众中国2021年整体交付量330万辆,但下滑14%,一汽-大众销售185万辆(大众99.8万辆、奥迪70万辆、捷达16.9万辆),上汽大众连续三年销量下滑,2021年销量只有124万辆,同比减少了17.5%。2021年是大众转型电气化的关键之年,但去年大众ID.品牌全年累计交付仅7万辆。
反观丰田,在中国市场布局了不少全新产品:
1.主打A+级的丰田亚洲狮售价14.28-17.98万、丰田凌尚售价14.88-15.88万;
2.换代后的丰田汉兰达与老款同台销售,汉兰达姊妹车型一汽丰田皇冠-陆放;
3.填补MPV市场空缺的丰田赛那售价30.98-40.58万,直接对标别克GL8;
4.中型SUV低价产品的一汽丰田凌放HARRIER,姊妹车型广汽丰田威飒。
这一年,丰田把其在中国市场的阵容进一步补强、补全,把之前的价格空挡补充的更完善。雷凌与凯美瑞之间,现在有了售价14.88-15.88万的丰田凌尚;威兰达与汉兰达之间,现在有了售价21.68-30.38万的丰田威飒。除了产品上布局完善之外,丰田重启了“皇冠品牌”进行品牌焕新、做了线上订购的营销新模式。
去年,丰田达成了194.4万辆的销量,与它在产品投放上的布局分不开关系。但纵观连续几年的销量,我们也能找到一些问题。丰田2018年销量147万辆,同比增长14.3%;2019年销量162万辆,同比增长9%;2020年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0.9%;2021年销量194.4万辆,同比增长8.2%。
从2018年到2021年,丰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直是增长状态,但2021年的涨幅是最近几年之中最少的一年;这其中包括了芯片的影响,也包括了丰田在纯电市场上布局力度不足的原因,不得不承认新能源市场(包含插混车型)已经让同价位或者更低价格区间内的中国品牌抢先占得市场。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比亚迪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插混、纯电车型)销量接近60万台,而且2021年的成交均价来到15万元已经超过了大众汽车的成交均价,15万左右的价格覆盖了丰田和大众品牌中部分小型车、紧凑型车、小型SUV以及紧凑型SUV的传统燃油车。而插混和纯电,正是丰田乃至多个日系品牌和大众所发展不够好的领域,所以日系/德系传统燃油车市场正在被国产新能源产品所蚕食?很有可能。
我们在2022年也能对丰田的纯电有所期待,去年广州车展亮相的丰田bz4X纯电车型,有可能会在今年国内上市。
本田,位列日系销量排行第二位。2020年本田的销量是162.6万辆,2021年本田全年销量是156.1万辆,虽然两年的整体销量变化不大,但还是因为芯片紧缺等原因导致了本田在2021年的销量整体下滑了4%。
从两家合资公司的销量来看,东风本田继续以79.33万的销量领先于广汽本田的76.82万辆。细分车型,两款热销产品分别是本田雅阁和本田CR-V,广汽本田雅阁全年累计销量20.13万辆、东风本田CR-V全年累计销量22.23万辆,两款车型虽然今年依旧保持强势的销量,但相比于2020年两款车的销量都有部分下滑。
但像东风本田XR-V、广汽本田缤智这种小型SUV的销量,却有很大的增长。东风本田XR-V全年销量19.14万辆,比2020年16.82万辆的销量增长2.3万多台;广汽本田缤智全年销量17.38万辆,比2020年的15.03万辆多了2.3万辆。另外本田飞度、思域分别贡献了9.63万辆和16.61万辆的销量。
在2021年本田除了因为受到缺芯的影响之外,在中国市场投放的新车型并不多,全新车型包含了本田思域、本田型格等产品,其余产品以中期改款居多,例如中期改款本田雅阁、本田英仕派以及去年底的本田奥德赛和本田艾力绅。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改变上,我们也能看到积极的信号。本田电动化核心的第三代i-MMD混动系统,是维稳本田锐·混动混动系列的因素,2021年本田锐·混动全系销量23.38万辆,同比增长116%;另外,在Honda ConNECT 2.0被消费者“群嘲”不好用之后,本土化功能做的更好的Honda ConNECT 3.0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搭载车型。
其次,2021年本田还发布了全新纯电品牌“e:N”以及全新的纯电架构“e:N Architecture”,离我们最近的纯电车型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上市,也分别会由两家合资公司进行生产东风本田命名e:NS1、广汽本田命名e:NP1将在今年上半年上市。
日产,该不该说它不容易?
日系品牌销量排名第三的也是销量下滑最多的,是日产品牌。2021年日产全年销量为138.15万辆,同比下滑了5.2%。乘用车领域,东风日产+启辰两个品牌全年累计销量113.48万辆,同比下滑6.4%。
为什么说日产不容易?在乘用车销量113.48万辆的前提下,其中近一半的销量为单一车型贡献的,日产轩逸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51.31万辆,平均每月贡献接近4.3万台的销量。其余像日产天籁全年贡献了16.37万辆、日产逍客贡献了16.11万辆、启辰品牌贡献了11.4万辆。
而今年全新换代的日产奇骏,并没有公布全年的销量,但我们根据日产公布的12月SUV销量信息来看,1-12月SUV车型售出31.2万辆,日产逍客单一车型1-12月销量为16.11万辆,而剩下的15.1万辆均由日产劲客、日产楼兰以及日产奇骏贡献。在去年底,日产重新推出了奇骏·荣耀并在东风日产和郑州日产两家销售网点销售,希望能在2022年里有新的销量增长点。
最后,日产在2021年里的新能源板块布局依旧如前两位一样,动作不大。东风日产2021年在国内推出了第一款搭载e-POWER技术的车型日产e-POWER轩逸,之后就没有任何关于新能源方面的布局,根据规划Zero Emission日产纯电将搭载于日产Ariya在2022年引入中国。
总结
以上是三大日系品牌的2021年,丰田继续是日系品牌的销量榜首,这一年里丰田在进一步的完善自己的车型矩阵,把车型与车型之间、价位与价位之间的空挡补全。
本田虽然新车型投入的不多,但在混动产品销量上的增长有目共睹,其次提升的是软件智能化水平,Honda ConNECT 3.0改进了之前版本的痛点迎合消费者使用需求。同样日产也是,新能源领域在日产轩逸销量依旧强势的前提下,首款e-POWER车型也放在它的身上量产。
以上三个品牌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同样“缓慢”,首款纯电产品似乎很默契的都会在2022年上市,这是我们对三大日系品牌都有所期待的事情,它们的产品会不会也像传统品牌大众ID.系列一样“遇冷”,这是留给今年的一个看点。
作者丨张晨伟
-
中汽协产销数据:结束三年连降!2021年新能源汽车劲增1.6倍2022-01-13
-
新能源汽车进入爆破式发展,充电桩或促成一个新的万亿级别产业2022-01-13
-
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企业/车型销量一览:比亚迪蝉联榜首,特斯拉位居第三2022-01-13
-
AITO问界M5,对华为和长安、北汽新能源来说可能是重大打击2022-01-13
-
2022年投放8款新能源车型,百年奔驰的电气化转型能否成功?2022-01-13
-
比亚迪DM-i纯电将达252KM续航,会成为当下最适合的新能源车型吗?2022-01-13
-
“国补”退坡,成此轮新能源汽车涨价“推手”?2022-01-12
-
2021年新能源车保值率TOP10:特斯拉排第三,比亚迪汉排第六2022-01-12
-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特斯拉150万,比亚迪120万,华为30万2022-01-12
-
12月乘用车销量:吉利、长城和比亚迪成功杀入前十,?新能源汽车继续上扬2022-01-12
-
掌握灵魂的上汽和比亚迪霸占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二!命脉还是得掌握在自己手里2022-01-12
-
新能源补贴仍是重大利好,乘联会上调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00万辆2022-01-12
-
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上线后,保费会迎来暴涨吗?2022-01-12
-
新能源汽车零售渠道,正发生着“向上”和“向下”的对冲变革2022-01-12
-
最新汽车销量数据公布:比亚迪完爆特斯拉!新能源更吃香了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