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投资富特科技:造车版图进一步完善
小米投资富特科技:造车版图进一步完善1月12日,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富特科技 " 或 " 公司 ")宣布完成亿元战略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产业投资机构湖北小米长江产
1月12日,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富特科技 " 或 " 公司 ")宣布完成亿元战略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产业投资机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 小米产投 ")投资,这也是富特科技继广汽资本、蔚来资本、安吉产投等战略投资之后的又一位重要产业资本。据悉,此轮融资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平台研发以及海外市场的布局。
据了解,富特科技成立于 2011 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核心零部件产品的技术研发及智能制造。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深耕车载电源和非车载电源两大细分领域,近两年,富特科技通过自研全球领先的 V2L 和 V2G 实用产品技术和一体机产品,成功与多家一线整车厂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公司也已进入雷诺日产联盟、LG 等海外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并正式定点。目前公司已配套多家国际一线整车厂的车型,具有大规模量产和配套落地能力。
小米产投管理合伙人孙昌旭表示:富特科技的产品是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下的核心零部件,我们看好公司在高压电源领域的技术积淀和对产品品质的持续追求。我们相信富特的全球化战略将稳步落地,并期待通过这次投资,助力富特成为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厂商。
富特科技董事长李宁川表示:感谢小米产投和各位股东的信任支持,我们将持续投身新能源事业,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坚持技术创新投入,率先实现全球领先的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落地量产。李宁川还说到,期待未来小米汽车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让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
自2021年3月官宣造车以来,小米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雷军个人的天使投资机构顺为创业、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这几家投资机构,已先后投资了30多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涵盖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等众多产业链核心技术领域。
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小米先后完成了智慧停车方案提供商爱泊车、ADAS技术供应商纵目科技、激光雷达提供商禾赛科技、智能车供应链公司上海几何伙伴、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等的投资。
在芯片领域,小米投资了黑芝麻、云途半导体、裕太微电子、聚芯微电子、易兆微电子、商晶视智能等芯片公司。将时间轴拨到2021年之前,小米也有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储备,比如投资比亚迪半导体、思特威和灵明光子。
在动力电池领域,小米又相继投资了赣锋锂电、蜂巢能源、中航锂电、卫蓝新能源等电池企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小米在收获投资收益的同时,又稳固了其造车核心供应链,实现投资收益与供应链优势的双重回报。
此次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核心供应商富特科技,是小米汽车造车版图的进一步完善,这也为其首款车型2024年下线并实现量产做好了准备。
根据小米汽车最新进展,2021年11月,小米汽车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有关合作协议,正式落户在北京经开区。根据规划,小米汽车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两期建设整车工厂,工厂累计年产量预计为30万辆,其中一、二期产能均为15万辆,首车将在在此下线并实现量产。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
新能源补贴仍是重大利好,乘联会上调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00万辆2022-01-12
-
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上线后,保费会迎来暴涨吗?2022-01-12
-
新能源汽车零售渠道,正发生着“向上”和“向下”的对冲变革2022-01-12
-
最新汽车销量数据公布:比亚迪完爆特斯拉!新能源更吃香了2022-01-12
-
2021最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出炉:比亚迪真的做到“一个打十个”了吗?2022-01-12
-
2021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升至14.8%,与传统燃油车分化趋势明显2022-01-12
-
2022新能源汽车展望:比亚迪120万、华为30万、特斯拉中国产100万2022-01-12
-
中国品牌站上新高地:长安/吉利/长城年销破百万,比亚迪新能源市场获明显增量2022-01-12
-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渗透率达到15%2022-01-11
-
小米入股汽车控制芯片厂商,比亚迪唐EV无伪谍照曝光2022-01-11
-
LG新能源: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全球竞赛中,将很快击败中国竞争对手宁德时代2022-01-11
-
2022年全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政策解读:新能源汽车助推锂电池产业链需求增长2022-01-11
-
2021年汽车出行领域大事件:看了这些大动作,我连夜重仓了新能源2022-01-11
-
一文看懂小米四款65W氮化镓充电器的区别2022-01-11
-
2021年跨界融合的造车新势力,小米、百度、华为如何“披荆斩棘”?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