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锂电网

后来者居上?蜂巢能源120GWh动力电池产能瞄准全球市场

来源:锂电网
时间:2019-07-12 10:02:21
热度:177

后来者居上?蜂巢能源120GWh动力电池产能瞄准全球市场近年来,经过市场的深度洗牌,动力电池市场“寡头时代”趋势日益明显。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排名前10家动力电池

近年来,经过市场的深度洗牌,动力电池市场“寡头时代”趋势日益明显。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排名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6.06GWh,占市场总额的86.83%,其中,头部的两家企业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到市场的66.86%,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似乎“已定”。但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国内外主流车企都在大力布局电动汽车市场,未来优质动力电池产能的缺口依然巨大。尽管如此,对于强敌林立的动力电池市场来说,新进入者,如果不兼具技术、资本、产业链、客户渠道及规模等实力,仍然难以参与“诸侯争霸”的游戏。

2012年,长城汽车成立动力电池项目组,开始开展电芯的预研工作。而就在前一年,曾毓群带着之前在ATL的团队于福建成立了宁德时代(CATL)。傍着政策“东风”和市场爆发,宁德时代用了7年的时间,做到了全球第一。而这些年,长城汽车似乎依然只顾埋头研究电池,直到2016年,长城汽车才把原来的动力电池项目组,升级为动力电池事业部。

不过,如果我们这么说长城汽车是有点冤枉的,作为一家车企,在面临产业变革时,如果坐视不管,最后要哭的肯定是自己。面对着汽车电动化时代的到来,长城汽车虽然一开始只是低调地宣布成立了电池项目组,但事实上它却一直在积极储备相关技术和人才,布局动力电池产业,项目组下,实际上已经暗流涌动。

2018年2月12日,蜂巢能源宣布成立。同年年底,长城汽车分别以对价人民币1.64亿元及4770.07万元出售123项公司专利、非专利技术资产及部份资产给蜂巢能源及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至此,蜂巢能源完全从长城汽车独立出来,其定位也变成了第三方的动力电池企业,面向国内和全球的整车企业开放。

长城汽车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正是其为了大举进军动力电池市场开路。在动力电池市场蛰伏了七年之后,长城汽车(确切地说是“蜂巢能源”)也正式掀起了对动力电池市场的“猛攻”。7月9日,蜂巢能源在河北保定召开蜂巢能源品牌战略规划及产品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蜂巢能源一口气发布了三款新品,多项新技术,以及到2025年的全球布局规划。据电池中国网了解,三款新品中,有两款产品均为全球首创,分别是“全球首款NMx无钴电池”“全球首款NCMA四元电池”。同时,公司未来六年将在中国、欧洲和北美布局总产能达120GWh动力电池项目。

产能规模直逼第一梯队

据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常州金坛动力电池工厂,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为20GWh,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将于2019年10月投产。公司在2025年之前,还将在长三角地区规划20GWh动力电池项目,使得该地区总产能达到40GWh。此外,公司还将在京津冀、西部地区分别投建20GWh、16GWh动力电池项目。

近年来,欧洲主流车企纷纷公布电动化战略,动力电池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在达成了与全球顶级车企的合作后,蜂巢能源将在欧洲建设首个超级电池工厂。”据杨红新介绍,基于全球化的布局思路,蜂巢能源将斥资20亿欧元在欧洲建设24GWh大型动力电池工厂、配套正极材料工厂和电池技术中心。据电池中国网了解,欧洲工厂项目将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2020年度启动,2022年度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将于2025年投产。欧洲工厂的电池制作将采用先进高速叠片工艺,具备快速换型的能力,配置AI智能检测及质量预测、分析等智能系统。

两款首发电池透露出什么信号?

对于动力电池市场的后来者来说,要想打破现有的市场秩序,在业内“一鸣惊人”,光靠资本、产业链、渠道并不一定行得通,很多房地产企业跨界造电池、造车最后无奈退场都是前车之鉴。同时,野心勃勃的产能规划在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必须与雄厚的技术实力相匹配才有讨论的意义。在发布会上,蜂巢能源一口气推出了“全球首款NMx无钴电池”“全球首款NCMA四元电池”,或许正是为了用产品来表明其“搅局”市场的底气。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这么多年,安全和成本仍然是我们最为焦虑的事情,安全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底线,而成本能否下降,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能否真正与燃油车相竞争。

现有三元体系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达到30%~45%,这其中,以NCM523体系为例,钴在其中的占比达20%,作为战略性的资源,钴的价格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电芯的成本。

因此,在以高镍体系为共识的大前提下,国内外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都在将低钴及无钴化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方向。不过,目前包括松下、LG化学等知名一线电池企业都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而发布会上,蜂巢能源发布的全球首款基于无钴材料的电芯产品,其意义和影响不言自明。

据蜂巢能源介绍,无钴材料性能可以达到NCM811同等水平,材料成本降低5~15%,相应带来的电芯BOM成本可以降低约5%,且会让材料不受战略资源影响。据了解,蜂巢能源通过掺杂技术改进了无钴材料在充放电的可逆性和结构稳定性,电压平台达3.87V,比811高出0.04V(3.83V)。据悉,蜂巢能源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量产无钴电池。

另一款全球首款四元电池计划将于2020年第四季度实现四元材料电芯到量产。据杨红新介绍,该款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65Wh/kg,循环性能优于NCM811材料,同时能实现耐热更好、产气少、安全性更高的特点。

也许,蜂巢能源正是希望通过产业界最为关注的两个焦点:成本、安全,推出的全新产品,来彰显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深厚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以及为其进军动力电池市场“打气”。

“叠片”时代开启?

“锂电池发展至今,经历了1.0的3C品质时代和2.0的传统动力电池时代,均采用卷绕工艺。”杨红新表示,“但传统的卷绕方式电芯已经不能满足‘车规级’动力电芯的更高品质的要求。”事实上,有专家表示,叠片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当前及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图下,与导热和导电均匀、高生产速度、低成本等完美结合的新一代叠片技术已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研发的主流方向。

但现实情况是,尽管叠片工艺对于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次数,以及降低成本有明显优势,但叠片效率偏低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目前国产动力用叠片机行业效率普遍在1-1.2s/pcs/单工位,单工位效率低,制造成本高。在动力电池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背景下,这成为制约叠片工艺大批量应用最大的阻碍。

作为从整车企业独立出来的蜂巢能源,在一开始就没有向其妥协,转投卷绕工艺。实际上,蜂巢能源的坚守也不难理解,对于整车企业来说,要面对的是终端消费者,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安全性、使用寿命、成本的切实诉求,决定了电动汽车乃至动力电池的长远发展方向。蜂巢能源坚守叠片技术是有道理的。

或许是基于此判断,蜂巢能源聘请了国内外资深叠片设备与工艺专家,在该领域进行了持续的投入和攻关,目前已完成行业首例45度旋转式高速叠片的开发与导入,叠片效率可达0.6s/pcs/单工位,叠片效率超出行业传统叠片设备单工位效率的40%。


同时,该团队已完成0.45s/pcs/单工位叠片速度验证与样机的开发制作, 2023年预计可实现0.25s/pcs/单工位叠片设备开发。

正如发布会上杨红新所讲,“通过工艺技术的升级,生产过程的高要求,生产工艺过程的严格控制,蜂巢能源让叠片技术效率已经不再成为瓶颈。”

随着叠片效率的稳步提升,基于叠片工艺的电池价格也将会持续下降,动力电池产业或从“卷绕时代”迈入“叠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叠片电池”也是蜂巢能源发布的三款新产品之一。根据电动汽车不同的用途,蜂巢能源开发了一个电池技术开发平台,针对包括城际出行、营运共享、短途代步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车型针对性地开发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快充、长循环次数的不同电池产品。

当然,面对激烈竞争的动力电池市场,要想一跃为第一梯队成为世界性的强队,并在动力电池领域长久走下去,蜂巢能源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