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已尘埃落地,和手机团队藕断丝连却成最大“隐忧”?
小米造车已尘埃落地,和手机团队藕断丝连却成最大“隐忧”?虽然时间已踏入2022年,一切都要往前看,但回顾2021年,如果要总结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十大事件,从年初到年末一直都是话
虽然时间已踏入2022年,一切都要往前看,但回顾2021年,如果要总结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十大事件,从年初到年末一直都是话题重心的小米汽车一定可以排在第一位。如今小米造车已经尘埃落地,一切都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雷军也明确表示小米汽车将在2024年量产。
随着2024年一天天逼近,留给小米汽车、雷军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为了尽快完成小米汽车的量产,工程师队伍庞大的小米公司也开始了人员的调配。据界面新闻报道,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在1 月 4 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雷军对手机部提出了一个要求,即成为小米集团层面的技术中台,能够孵化和驱动一部分创新业务。
曾学忠表示,“小米手机部正在与汽车团队进行每月一次的多维度技术交流,涉及电池、影像、软件、供应链团队。2022 年,手机部将会向汽车团队输入一部分软件技术人才。与此同时,小米手机部也希望从中获益,例如利用汽车电池技术的进步反哺手机和大家电等业务。”
对于小米调配工程师到汽车团队的操作,我并不意外。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手机、大家电之间的技术边界早已经模糊,甚至已经发展到可以进行技术平移、共享的阶段,所以大家才会看到华为正在不断深入汽车领域,做家电的美的集团也在尝试做汽车零部件,此次小米调配工程师到汽车团队相信也是类似的考量。事实上,小米调配工程师到汽车团队的操作早有先例,早在2021年5月份,就有媒体报道原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李肖爽或转岗负责小米汽车业务,此外还有数名高管与李肖爽一样调岗至小米汽车业务线。
小米汽车不会放弃全自研
1997年,李书福在造车前曾用“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以及一个壳子”来形容汽车的架构,如今20多年过去了,随着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汽车,它更像是一个披着四个轮子的大号手机。此前小米现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崔宝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示,“汽车就是“大号的手机”,这里充满想象力”。
对于小米来说,如果只是单纯的造一台传统汽车的话,我想雷军不会豪掷1000亿进入这个行业。要知道,虽然传统汽车一直以来都举足轻重,但不挣钱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传统车企的毛利率普遍徘徊在8%至10%之间,所以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才会在社交媒体上调侃“传统车企造车不挣钱,靠卖零件挣钱”。
毫无疑问,小米要造的并不是一台传统的汽车,而是以智能著称的新能源车。小米之所以造车,目的还是为了继续扩大其小米生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小米生态已经从手机到小家电,不断覆盖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汽车仍是小米生态闭环中的一个缺口。虽然小米在过去也曾尝试通过合作的方式接入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但小米在此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甚至因为小米生态的巨大优势,其他新能源车企还可能会对小米进行防范。如今正式入局造车,小米不仅可以继续完善生态链的缺口,小米生态体系的价值也将得到更有利的提升。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小米尽快地把车生产出来,然而造车并不是说造就造。钱,小米是不缺的,但时间却非常紧迫。一般来说,按照传统的造车模式来看,研发一款全新的车型至少也需要5-6年,虽然到了智能汽车时代,有了电气化平台的存在,新车研发时间快速了很多,不过小米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种模式,从零开始自己研发。
还好,财大气粗的雷军还有捷径可走,他的造车之路与恒大的许家印一样,都是从“买买买”开启的。早在2017、2018年,小米系的顺为资本就曾两度投资无人驾驶系统供应商“智行者”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Momenta”,而在2021年正式入局造车后,顺为资本则再度跟投了“Momenta”。此外,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则向汽车驾驶辅助技术(ADAS)软硬件方案提供商“纵目科技”、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几何伙伴”抛出了橄榄枝。可以说,经过这些年大举的“买买买”,小米早已经完成了汽车制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以及售后等汽车上下游产业的布局,所以雷军才敢说小米汽车2024年就能量产。
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大举的“买买买”等操作,小米确实可以大幅度缩短新车研发的时间,但最后到底有多少是小米汽车自己的技术就要打个大大问号了。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核心的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技术可是关系到小米汽车产品在未来的竞争力,这部分是很难通过单纯的买买买就能立刻变成自己的。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投资的公司,并非只服务小米一家,所以很难为小米汽车带来颠覆式的创新。当然,相比于自建团队的高成本,长周期,通过并购的方式保留原有团队,顺利过渡到自身的造车业务中,这对于错过造车风口期的小米来说是有利的,但也仅仅是权宜之计。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要求持续提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迎巨大需求支撑2022-01-07
-
小米造车“软”着陆,势必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名重要搅局者2022-01-07
-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国家标准正式启动修订2022-01-07
-
风口又至,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是否真的要起飞?2022-01-07
-
2021年科技界十大活跃领域:碳中和、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2022-01-07
-
北京2022年发展目标: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2022-01-07
-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将何去何从?2022-01-07
-
2021国产新能源汽车十大赢家:比亚迪行情火爆,长城销量、股价双丰收2022-01-07
-
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推进下,IGBT成汽车半导体硬核赛道?2022-01-07
-
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格局初成,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各家决胜20222022-01-07
-
汽车行业标准化创新发展要求与工作思路2022-01-07
-
在国内外市场崛起的比亚迪能否击败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2022-01-07
-
丰田从通用手中夺走美国汽车销量桂冠,它凭什么赢?2022-01-07
-
塞力斯SF5的停产传闻,对汽车市场和华为AITO品牌造成怎样的影响?2022-01-07
-
2021年新能源汽车十大“得意”人物:马斯克赚翻啦,曾毓群成新首富了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