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解决不了这些痛点,无人驾驶永远不会实现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19-06-04 08:48:50
热度:130

解决不了这些痛点,无人驾驶永远不会实现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的不断升级,无人驾驶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一大趋势。近年来,不少国家已经开始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按照美国汽车工程学会(

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的不断升级,无人驾驶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一大趋势。近年来,不少国家已经开始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

按照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定义,自动驾驶技术可分为1到5级。第1级(L1)是以人为主,提供一项以上的驾驶支援功能;第2级(L2)为部分自动辅助驾驶,可以实现自动转向、自动加减速等,但驾驶者仍要随时监控周边的环境;第3级(L3)为有条件自动化驾驶,从这一阶段开始转向以车辆为主,驾驶员只提供适当操作;第4级(L4)为高度自动化驾驶,在限定的条件下可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第5级(L5)为完全自动驾驶即是无人驾驶。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在售的所有量产车仍处于第2级L2及以下,也就是依靠ADAS(高级驾驶辅助)技术,例如ACC(自适应巡航系统)、AEB(紧急制动刹车系统)以及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目前,随着主要车企及科技公司不断推出新的自动驾驶技术,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放宽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道路测试和规划、驾驶分级、汽车制造等方面。

全球无人驾驶汽车行业中,美国属于领先地位;在亚洲范围内,新加坡的进度较为领先。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工作,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互联网企业和整车厂也纷纷在无人驾驶领域重点发力。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企业有三类,第一类是传统车企或汽车零部件厂商,包括通用汽车、宝马、奥迪、上汽、长安等厂商;第二类是互联网科技巨头,包括华为、谷歌、百度、优步、滴滴等;第三类是创业型科技公司,包括Navya、Aurora Innovation、特斯拉、小马智行等等。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无人驾驶的产业进程将呈现出明显加速与百花齐放的状态。

我国智能驾驶市场现状

无人驾驶技术是一个涉及人工智能、传感技术、地图技术以及计算机等诸多前沿科技的综合技术。其中,智能驾驶作为无人驾驶的铺垫,也可以说是无人驾驶的工具。在无人驾驶到来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智能驾驶的发展规模和趋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增长至681亿元,同比增长39%。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89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1.1%左右。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达到1137亿元。2022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415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72%。

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痛点分析

缺少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撑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道路交通法规不能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车条件,人与车的法律责任认定存在模糊地带,民事、刑事、保险责任认定、违章处罚等还没有全国性的立法依据;无人驾驶汽车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

产业资源比较分散

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平台牵头部门多,资源不聚焦。

城市环境下的无人驾驶挑战

低级别的智能汽车可以较好的实现高速及郊区道路的辅助驾驶等,但对于城市道路的辅助程度依然有限,无人驾驶在这方面的挑战更是巨大。

基础设施及环境配套不足

首先,当前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设施的顶层设计与部署,车、人、路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路测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要求。其次,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交互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不同车辆、企业、行业管理之间的平台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此外,目前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尚不能提供覆盖主要路网的高精度数字地图定位服务,难以匹配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场景,也是掣肘无人驾驶技术高阶化演进的门槛之一。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