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本出海:90%投技术流,腾讯投得早、BV百度偏早期,高瓴与通和深耕创新药
医疗资本出海:90%投技术流,腾讯投得早、BV百度偏早期,高瓴与通和深耕创新药国内的医疗健康领域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飞跃式的增长,但是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环境
国内的医疗健康领域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飞跃式的增长,但是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环境转冷,并且这种趋势在2019H1仍在延续。国内医疗健康领域似乎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技术和商业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融资频率变低;新领域推进缓慢,缺乏优质的投资标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投资机构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国外的医疗健康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度、技术先进性上有非常大的优势,蕴藏着大量的投资机会。但是由于国内环境与全球环境的差异性,内地投资机构在尝试接入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据此,我们筛选出了8家参与国外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在6起及以上的内地投资机构和企业,并总结出了这些机构/企业最关键的五大投资逻辑:
1、重技术、轻模式:被投企业集中在技术壁垒较高的赛道中,创新商业模式并不受关注;
2、切入国内处于瓶颈期的细分赛道:创新药、基因检测、人工智能等赛道,往往能在国外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
3、创新药有必要重点关注:创新药的退出率极高,有利于机构快速回流资金;
4、关注更成熟的企业:内地机构切入的轮次以B轮及以后为主,多数都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5、一次注资,少做复投:被投企业复投率较低,更多切入临近上市的融资轮次。
重技术,轻模式,创新药上市比例极高
我们从动脉网数据库中筛选出了海外出手次数较多的8家机构/公司,包括通和毓承、BV百度风投、启明创投、高瓴资本、德诚资本、药明康德、腾讯控股和真格基金,共参与了74起国外投融资事件,投资了67家不同的国外医疗健康企业。
其中参与投融资事件最多的是通和毓承和BV百度风投,均参与了15项投融资事件;被投企业上市率最高的是高瓴资本,参与投资的9家企业已经有5家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
8家机构在参与的投融资事件数逐年变化情况
从2014年真格基金参与第一起国外投融资事件以来,8家内地机构对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关注度逐年上升。2018年仅这8家机构/公司就参与了33起国外投融资事件。受整体环境影响,2019H1虽然表现不及去年同期,但是仍然高于2017年同期。预计2019年内地出海投资的热度可以勉强与2018年持平。
虽然国内外医疗健康环境上有差异,内地资本在介入全球医疗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但是由于国外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较国内领先,内地资本在参与国外投资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全球的风向和技术发展趋势,从而加深行业理解。同时国外企业上市也相对容易,更容易完成退出。这些因素使得内地资本近些年来越来越关注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资。
67家企业的领域分布
技术、赛道、模式、团队,投资到底该看什么,每个投资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选择的8家机构/公司参与投资的企业明显表现出重技术轻模式的特点。67家被投企业中,只有7家企业分布于大健康、慢病管理、患者社区等重点关注商业模式的赛道中;其余的60家企业均分布于创新药、药物发现、基因检测、医疗器械等重技术的领域中。
事实上,这些资本在国内并不只关注技术型企业,如高瓴资本投资过爱尔眼科、乐刻运动;BV百度风投投资过爱医传递、健易保;甚至通和毓承也参与过1药网、明医众禾这样的项目。这些机构/公司在国内外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因可能在于国内外医疗环境的差异。
国内外医疗环境的差别让以国内投资为主的机构很难正确判断国外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发展。因此他们选择避开商业模式的雷区,重点关注国内外共通的技术元素。另外生物医药产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也是形成这种分布情况的重要推力。
已上市或被并购的企业列表
67家被投企业中共有10家已经上市或被并购。这10家企业中有9家都属于生物医药方向,包括7家创新药企业,1家基因治疗企业和1家细胞治疗企业。另有1家启明创投投资的医疗信息化企业被并购。
国外二级市场对生物医药类企业上市标准的宽容,让很多投资创新药的机构可以更轻松的找到退出方式,而不是一直等到创新药的产品上市。国内也有百济神州、和黄药业、再鼎药业等创新药企业在未盈利的情况下登陆纳斯达克。
如今国内港股已经开放了未盈利企业上市,科创板企业也开始分批上市,这些都为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打开了募资的新窗口,也为投资这一领域的机构找到了新的退出途径。
投资轮次靠后,复投率低
8家机构的国内外投资事件轮次分布
对比这些内地机构/公司的国内外融资轮次分布,明显发现国外投融资事件轮次相对靠后。发生事件最多的是B轮融资,C轮及以后的融资也占到了总体融资事件的约20%。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机构在选择国外的投资标的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更成熟的企业进行投资,而不是在早期介入。
国内机构/公司投资国外企业的复投率非常低,67家企业一共只发生了5次复投。这可能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大多数企业到目前为止都停在了有国内企业参与的那一轮。
高瓴资本和德诚资本投资的国外企业大多都有其他国内机构的身影。另一方面,真格基金、药明康德、腾讯控股和启明创投则较少与国内机构一同投资。这种结伴出资上的差异可能也表现出这些投资机构在信息获取渠道上的不同。结伴出资较少的机构可能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国外项目获取渠道,形成了自己的信息网络,有能力挖掘出一些曝光度较低的好项目。
3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医疗健康行业上半年500余家机构进场2019-08-26
-
基层医疗机构引入便民“智慧元素”2019-08-26
-
深圳喜迎政策利好:智慧医疗产业下一步该怎么走?2019-08-26
-
瞄准AI+金融 北明控股拟出资6800万元投资铂诺计算10%股权2019-08-24
-
“G60科创走廊”投资超7000亿 AI企业入局助力长三角一体化2019-08-23
-
可穿戴医疗设备已死?苹果健康团队内乱,行业前景不明!2019-08-23
-
微软将三星电子前首席医疗官David Rhew招致麾下,担任微软全球首席医疗官和医疗保健副总裁2019-08-23
-
西北大学生命愿景与智慧医疗研究院成立2019-08-23
-
4年投入近200亿美元!9起投资6次并购,英特尔强势挺进医疗市场2019-08-23
-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5G应用助力智慧医疗2019-08-23
-
AI创业公司H20.ai获7250万美元投资,高盛与平安领投2019-08-21
-
波士顿科学公司完成对英国医疗设备制造商BTG的收购,增强其介入医疗产品组合2019-08-21
-
郑州5G+智慧医疗加快布局2019-08-21
-
海信医疗、伦琴医疗联手组建“海信伦琴(青岛)智慧医疗研究院”2019-08-21
-
Zimmer特发性脊柱侧凸医疗器械获FDA首批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