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美的驶向深海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19-08-26 10:02:09
热度:70

美的驶向深海从现有网络公开数据来看,美的研发投入在国内家电企业中遥遥领先。回首过往50年,美的也曾借技术制造产品,以营销驱动收入增长。直至2012年,方洪波掌舵后,大砍非主营业务线

从现有网络公开数据来看,美的研发投入在国内家电企业中遥遥领先。

回首过往50年,美的也曾借技术制造产品,以营销驱动收入增长。直至2012年,方洪波掌舵后,大砍非主营业务线,美的从此转身踏上技术型企业的道路。

2017年,美的发起了战略转型升级,由家电公司,变更为一家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物流)的科技集团。

方洪波在2017年中工作会议上提出疑问:“美的不是航行在行业的内河上,我们已经进入了太平洋的深海,要经受更大的风雨考验。我们的压舱石是否足够?”

至今,这仍是摆在美的眼前的一大难题。

借势起步,从0到1

美的起步于一家小镇工厂。1968年5月,何享健与23个居民,筹集5000元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之后做过塑料瓶盖、金属制品,以及汽车配件。

1980年,美的生产出第一台电风扇。因为缺乏技术资源,何享健只能靠“借技术”来生产制造。美的曾用过“挖国营企业墙角”、“偷偷干”的方式,大量使用“星期天工程师”、“晚上技术员”来解决技术不足。

当时家电行业已是泱泱红海。由于技术简单、投资不大,在全国范围内,无品牌的风扇厂超过5000多家。为了寻求发展,美的在1985年成立空调设备厂。直到开启空调业务,美的还是采用外聘工程师的做法。

四年时间里,美的一直没有解决空调的量产问题。何享健觉察到人才瓶颈掣肘美的空调发展。1988年,美的引入了原华凌空调总工程师就任空调设备厂副厂长。1991年,美的以重金在全社会公开招聘人才。两三年期间,大量年轻人被美的的高薪人才政策所吸引,后来成为美的高管的方洪波、黄健、蔡其武等人都是在此期间加入美的。

美的也开始投入建设工业基础设施,在产业链纵向上扩张。1992年,美的与日本芝浦电机制作所、细田贸易株式会社合作,成立“顺德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RP塑封微型电机。1993年,美的建成总投资5.2亿元的工业基地,成为国内设备和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空调制造基地。

基于人才和工业基地的基础投入,美的业务稳步增长,主营业务收入由1992年的4.87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25亿元。

在这个时期,赤手空拳的美的闯入了风口下的家电行业。在海尔砸掉了76台冰箱、不惜借债谋求高品质发展路线的时候,美的选择了另一条发展路径。资源不足是创业期,美的借助外力快速成长。

营销驱动,直逼千亿营收大关

1997年,美的空调进入至暗时刻,从行业前三下滑至第七。整个公司的业绩也是下滑,销售收入从1996年的25亿元减少至不足22亿元。

美的从日本松下那里学习了事业部制的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何享健将企业按照按产业划分为空调、风扇、电饭煲、小家电、电机五个独立的事业部,产研销一体化,独立运营。

此时,何享健将内刊编辑出身的方洪波提拔为空调事业部总经理。上任之始,方洪波率先在业内对美的大经销商代理制的营销体系进行改革,大胆提出“让销售向营销转变,让生产制造向顾客需求转变”。

缘于营销制度的改变,在1998年的空调大战中,美的的营销团队战绩斐然,其空调销量达到90万台,超过了合并华宝的科龙,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

空调之外,美的借机疯狂拓展产品线。1999年,美的进入商用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等产品领域。2000年,美的与意大利梅洛尼合作,进入洗碗机领域。

又一次遇上政策红利。从2008年开始,在“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家电行业在全球经济衰落的背景下异军突起,在2010年、2011年,美的销售、产值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在2011年,美的实现年营收931.08亿元,直逼千亿大关。

看似高歌猛进,实则隐患重重。在家电行业,由于产品线众多,美的也“树敌”不少。质疑声随之而起:“美的就是一个山寨厂而已,无非就是靠广告轰炸、打价格战压迫。”

与此同时,中国家电行业已经进入了国家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的尾声。相较于2011年美的的营业额,2012年下跌了30%。

方洪波暴风变革,押注技术研发

红利殆尽,美的该走向何处?

此时,何享健把企业的接力棒交到了方洪波的手上,同时也把难题抛给了他。

方洪波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到:“美的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为什么看起来像一个国有企业,存在人员复杂、机构运作低效、内部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美的已经有1000亿营收了,为什么和100亿的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做的东西一模一样。”

随即,方洪波砍掉非核心主业,也砍掉了核心主业的边缘化产品。其中,一个与主业无关的工业电子厂,年销售额五六个亿,亏损时一年最多亏到6000万。此前管理层屡次提到退出,却一拖再拖。方洪波了解过后,不出半年,就将其卖了出去。

这段期间,方洪波共砍掉了7000个美的原有产品型号,关闭了诸如电熨斗、剃须刀等非家电产品,深度聚焦白色家电。一年内,美的仅管理人员就缩减了1万人,共计减员7万人。

方洪波逐渐总结出“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转型主轴。此时的美的开始不惜血本投入产品研发。自2013年研发投入30亿元以来,美的的研发投入年年加码。

美的驶向深海

方洪波更是瞄准了各方技术人才,把在美国GE总部工作12年的胡自强请来出任首席技术官,同时在海外多地不惜血本成立研发中心,高薪聘请全球科技人才。2017年,美的分别在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设立海外研发机构。

距离全球技术型企业的道路还有多远?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2017年,方洪波把这句话送给公司管理层,意思是每天要保持谦虚谨慎,要保持高度的危机观,就不会有麻烦和灾难。彼时,美的年中营业额1200亿元,年营收将有望突破2000亿元。

在这一年,美的发起了战略升级,由一家家电企业向技术集团转型。其主营业务,由家电,拓展到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物流)四大版块。

首先,美的在家电行业的地位不容置疑。2018年,美的以2596.65亿元的年营收稳居国内家电品牌第一把交椅。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美的在2018年的空调业务在国内占市场第二,其他主营家电业务均排在国内市场前四。不过,据中国家电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规模同比增长1%,增速已经放缓。

在家电市场增长见顶的境遇下,美的已经将眼光瞄准了智能制造领域。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协会的预测,全球对机器人自动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预计2018年至2020年之间的平均年增长率至少为15%。

其实,美的从2015年起便开始布局机器人业务,并成立专门的机器人部门。2015年8月,美的与日本安川成立合资公司。安川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之一,有能力生产伺服和运动控制器等制造机器人的关键零件,这次合作是美的进军机器人制造的开端。

作为机器人布局中的关键一步,美的在2017年以近300亿元收购了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库卡。库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擅长工业机器人,客户包括宝马、波音和奥迪等巨头。这一步棋并没有让方洪波省心。2018年,美的集团旗下的德国机器人企业库卡(KUKA)业绩惨淡,实现总营收32亿欧元,同比下滑6.8%。

库卡是一张增收但难增利的牌。美的手中并不持有库卡的绝对控制权,既无法插手库卡的公司治理,在董事会并无席位,也无法获取库卡的技术和商业数据。因此就不能利用其技术先发优势,协助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的业务发展。不过,美的依然在扩大库卡在中国的产能。库卡在昆山和上海设有机器人工厂,合计年产能为1.5万台。

收购库卡之后,美的还收购了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商高创(Servotronix)。在美的机器人公司的五大战略方向上(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通用机床、康复医疗、智慧家居),高创的运动控制技术都扮演关键角色。

通过这两笔关键收购,再加上美的原有的电机等业务,美的拓展了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这一业务板块。2017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营收达到270亿元,占美的总营收的11.23%;2018年,该部门业务营收为256.78亿元,占比9.89%。

在智能供应链领域,美的旗下的科技创新型物流公司安得智联,已经具备物流自动化的竞争力。依托全国118个城市物流中心的全网覆盖,安得智联可实现100公里内24小时快捷送达。安得智联仍在持续加强物流自动化和仓储机器人等工程投入。

方洪波曾在2017年底接受《财经》的采访时表示,希望未来三到五年,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业务做到100亿美元规模。可见,美的已经重押这块业务。如何利用收购企业与自营业务协同发展?如何利用全产业链的数字升级建立壁垒?这都是美的未来的挑战。驶向深海,美的需要投入更厚重的技术压舱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