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AI布局迟缓,要想突围还有两场硬仗
腾讯AI布局迟缓,要想突围还有两场硬仗文 | 魏启扬来源 | 智能相对论在大谈人工智能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科技企业和互联网公司都在AI上有所布局。BAT三家中,技术起家的百度是公认的
文 | 魏启扬
来源 | 智能相对论
在大谈人工智能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科技企业和互联网公司都在AI上有所布局。
BAT三家中,技术起家的百度是公认的AI优等生,不久前结束的“2019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大脑”已经升级到5.0,由百度大脑核心能力支持的Apollo和DuerOS两大AI开放平台的生态体系越来越丰满,成为各自领域的AI标杆;阿里的达摩院名号响亮,马云公开承诺,达摩院“活得至少要比阿里巴巴长”,并且要在三年内投入超过1000亿,砸下大量的资源,达摩院的成长“肉眼可见”。
相比之下,腾讯AI布局的动作显得较为迟缓,至今靠进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的医疗AI“腾讯觅影”撑着台面,内部力量也分散为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WeChat AI实验室三个部门,其在AI上还没树立起与腾讯地位相符的标杆。
腾讯显然也认识到AI对于未来的重要性,因而很早之前就提出要“All in AI”,马化腾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腾讯要大力发展AI,在“通往‘大社交’的时代,腾讯要发挥好‘连接器’和‘生态共建者’的角色”。
可是,起步就已落后的腾讯,该如何追赶呢?
做AI的基础能力,BAT三家各有各的强
在讨论腾讯AI之前,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BAT三家做AI的基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判断腾讯能否追上百度、阿里两位竞争对手,以及在AI的路上,腾讯到底能走多远。
1、数据来源
数据是AI研究的关键要素之一,有了数据才能建立模型和算法。在数据来源上,BAT三家都有自己的“张良计”和“过墙梯”,这也是BAT区别于其他AI研发公司的最大优势。
百度和阿里分别利用自己在搜索和电商上的业务生态,构建了体量巨大的流量池。像百度在2010年时,其网页搜索每天的响应次数就超过了6亿;阿里在2012年时,其淘宝网和淘宝商城(天猫)每天的包裹量就超过了800万,占到整个快递行业总包裹的近6成,在交易中产生的搜索、API调用等数据更是难以统计。百度、阿里自身生态产生的海量数据足以满足AI研究的数据“投喂”需求。
同样,在腾讯的社交帝国中,腾讯已经构筑了一个由10.4亿微信用户、8.05亿QQ用户、8亿微信支付用户组成的流量池。在这个流量池中,光全球定位请求每天就产生600亿次的数据量。从这方面来看,腾讯在数据来源的基础能力上并不弱于百度和阿里,相反,基于社交关系产生的数据会有更多的社会性需求特征,在AI研究成果在多场景的应用实践上具有独到的优势。
2、支持长期AI研究的财力
AI研究需要长期投入,从人才招募,到测试实验,每一项都要花钱,由于很多研究项目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产生营收,用“无底洞”来形容也不足为过,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现金流来支持。
根据财报显示,腾讯2018财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1064.43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519.13亿元,账上的期末现金为978.14亿元。在社交和游戏两大主营业务的支持下,腾讯的现金流非常充足。
与腾讯类似,阿里在这方面的储备也比较丰富,其2018财年年度自由现金流总计达到158亿美元。相比之下,百度的现金流就比较吃紧了,2018财年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只有359.67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只有344.60亿元,与腾讯和阿里并不在一个量级。这也意味着,虽然目前百度在AI研究上暂时领先,但在财力上存在差距,腾讯和阿里的潜力更大。
3、吸引人才的能力
AI研究是前沿科学,优秀的人才对明确研究方向、方法,缩短研究时间等方面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吸引人才除了提供丰厚的薪酬福利,正向的企业价值观外,公司的地理坐标和学术氛围也非常重要。在吸引人才的能力上,BAT三家可以说打了个平手。
首先,薪酬方面,三家的标准在业内都是顶级标杆,相信很少有其他AI研究公司能够超越。
其次,在地理位置上,三家各有千秋。
百度之于北京,阿里之于杭州,腾讯之于深圳。BAT三家总部所在城市都处于中国互联网和科技产业的头部阵营。北京的中关村自不用说,杭州则是在阿里的带动下,以“特色小镇”的模式形成了一批AI产业集群。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地理位置又比邻香港,相比内地更具开放创新的气质,国家也明确要把珠三角建设成中国的硅谷,因而深圳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总的来说,AI研究的基础能力BAT三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百度、阿里虽然暂时领先,但腾讯并不是没有赶超的机会,特别是充足现金流的支持,在未来,百度的压力或将更大。
AI突围战,腾讯手中的两张王牌和两场硬战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面对百度和阿里的合围,腾讯如何才能在这场AI研究竞赛中突围,根据腾讯在AI上的战略布局以及腾讯在产品能力上优势,腾讯手中握有两大王牌。
第一张是用科技向善的力量,完成AI技术的单点突破与普世教育,并以此形成具有“腾讯印记”的AI标签,即一提到某项技术,公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哦,这是腾讯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腾讯在AI的落地应用上特别注意如何体现技术的温度,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关怀弱势群体。目前,腾讯在医疗、图像识别等领域已经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势。
比如,腾讯AI Lab的当家产品“腾讯觅影”,筛查一个内镜检查用时不到4秒,对早期食道癌的检出率高达90%;在显微镜中加入AI和AR技术,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度。去年,腾讯AI Lab还将“图片语音即时描述”技术落地应用,让机器充分理解图像内容后,将其“翻译”成语句,让视障者使用QQ空间时,能听到对图片的描述,实时了解朋友动态。这一技术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数字技术增强残疾人权能奖”。
优图实验室则通过“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推出了“优图天眼寻人解决方案”,2年时间帮助福建省公安厅找回失踪人口1000多人。
实际上,自2017年腾讯内部提出“科技向善”的概念以来,一直在修正和充实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张小龙说过“善良比聪明更重要”;马化腾在《经济学人》特刊《The World in 2019》上发表《科技向善》同名文章,当时还仅仅停留在对慈善的讨论层面;直到今年5月4日,马化腾在朋友圈就优图实验室用AI技术助力寻找被拐儿童发表评论:科技向善,我们的新愿景与使命。这也成为腾讯在这场AI突围战中的最大内推力量。
腾讯的第二张王牌是它出色的产品能力。互联网时代,腾讯开发了国民级应用QQ;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开发了另一个国民级应用微信。此外,在腾讯另一个核心业务领域游戏中,腾讯也表现出强大的产品能力,从王者荣耀到“吃鸡大战”,腾讯游戏也算是经历过真刀真枪的实战考验。
对于AI研发来说,“赛马机制”,产品经理文化同样重要。无论什么样的技术,最终都要以产品的形式实现落地应用,技术能力或者可以分出高低,但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才是关键。就像山寨手机用堆料的方式,在性能测试上可以跑出高分,但在使用体验方面总有各种不尽人意,更多用户宁愿高价也会选择品牌手机。在很多时候,产品能力可以抹平技术差距,这也是腾讯优于百度阿里的长处。
腾讯AI研究有自己的长处和突围的方向,其短板同样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技术生态的形成。
由于腾讯实行的是单点突破的AI研发战略,目前主要集中在AI医疗、影像识别等少数几个领域,因而其技术生态比较单一,相比百度的Apollo、DuerOS这两大技术平台,腾讯能够串联起来的上下游产业链有限,从长远来看,将影响到腾讯在行业中的领导力和话语权。这也要求着,腾讯需要尽快实现由点到面扩张,进行更为广泛的布局,在更多的优势领域形成面和网,构成一张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AI生态网。
其次,是产业互联网大潮下的2B能力。
去年9月30日,腾讯进行了第三次自我组织进化,将原有七大事业群整合为六大事业群,其中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被视为腾讯要加大2B的力度,当时CSIG总裁汤道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架构调整后,将使腾讯的技术力量更聚焦,能为产业客户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腾讯看的也很明白,AI的价值要在产业中体现,AI的大规模落地应用要在B端实现。可是,由于腾讯在“流量、产品、运营”这个三角关系中,长期以来重产品,轻运营,这使得腾讯一直生活在“舒适区”内,依靠着优秀产品(社交、游戏)的自然引流就能实现流量变现,在以C端为主的泛文娱领域左右逢源。但在以B端为主的运营方面,腾讯与对标的阿里就差了不止一个量级。
如今,腾讯希望通过架构调整的方式来修补自己的短板,就是要利用产品能力的强项讨好C端用户的同时,加强运营管理,兼顾到B端用户的需求,以及还能给自己留下利润空间。如何平衡这三者间的关系,将决定着腾讯在AI时代的位置。
【完】
智能相对论:AI新媒体,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
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打包”服务智慧湖北2019-07-16
-
阿里巴巴、小米同时入股芯片企业恒玄科技2019-07-16
-
“赌神”高进或退位,新王加冕属于人工智能!2019-07-16
-
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今日开幕! 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顶级跨界交流合作平台2019-07-12
-
加入百度Apollo计划的车企,现在都怎么样了?2019-07-12
-
腾讯与理邦仪器达成战略合作 携手打通宫颈癌筛查“最后一公里”2019-07-12
-
AI种黄桃AI卖黄桃,阿里巴巴推进一站式政务服务2019-07-12
-
万佳安腾讯云智能家居亮相广州建博会,引领智能生活新风尚2019-07-11
-
人民日报:人工智能“创作”没有著作权2019-07-11
-
顶着“接管世界”头衔的人工智能,或许该被重新定义了2019-07-10
-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方向有哪些?2019-07-10
-
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更高级的人工智能助理2019-07-10
-
旷视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准则》 倡导AI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07-09
-
Mantis Vision助力百度AI 促进3D生物识别的应用及发展2019-07-09
-
李彦宏的产业智能化理想,与百度的AI增长飞轮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