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浅析疫情下的医疗资源再分配:互联网化提速、整合大平台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8-31 14:07:20
热度:808

浅析疫情下的医疗资源再分配:互联网化提速、整合大平台文 | 丹甫出品 | tide-biz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健康(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HK:01833),在20

文 | 丹甫

出品 | tide-biz

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健康(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HK:01833),在2021年8月24日交出了一份不错的中报:总收入38.18亿元,同比增长39%,医疗服务业务同比增长 50.6%,收入达10.67亿元;消费医疗同比增长 66.1%,收入达7.14亿元。

其财务上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兴衰变迁。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医疗经历了蓬勃兴盛、被质疑、再到击碎质疑的过程,其曲折波动的程度,远超一般意义上的消费互联网。

如果不是兹事体大,一个产业的发展不会有如此波折。我们能看到的是资本、政策、医疗机构和创业公司之间的博弈。看不见的,则是分配医疗资源这件大事牵动了无数家庭的健康幸福、医疗机构的利益划分,甚至是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从平安健康的财务数字背后,我们能够观察到一次史上从未有过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医疗资源再分配的过程。

在此之前,人们对于“医疗资源”这件事,有着天然不同的认知。

一些健康人群的观念里,世界上不存在“医疗资源”这件事情,其稀缺与否并不被重视;但是在疫情爆发之后,更多人忽然发现,原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医疗资源都是如此重要的紧缺资源。

疫情之后越来越多人发现,原来医疗机构承载病患的能力的是世界性难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有限的医师、医院体系为更多病患服务,并增加新的基础医疗供给,成了病患、监管和医疗机构共同的思考。

2020年底开始,有政策密集出台,如卫健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等,都在推动着互联网医疗、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空间的扩大。

01

平台化:低频+高频

平安健康的平台属性还将继续深化,一个可以一站式解决所有健康与问诊问题的综合型平台正在形成中。

更多的医疗环节被允许在网络上进行,互联网医疗平台正快速脱离于原有的信息与传媒属性,转而具备真实的医疗服务、医药电商和健康管理等功能。

目前,国内用户使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包括了在线问诊、挂号、医疗咨询和医药电商、保险等等。根据艾媒咨询2020年的统计数据,有74.4%的中国网民在疫情期间使用过在线问诊、医药电商、健康咨询等健康应用。

由于在疫情之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处于较长时间的“导入期”,导致目前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仍处于相对混沌的状态。

行业玩家从科普内容、挂号、医疗服务、医药电商等多个角度参与进入行业的竞争,各自占据整个医疗健康市场的一部分优势。

通过此前多年的深入积累,平安健康更多的优势沉淀在了医疗服务方面,也就是整个行业位于价值链顶端的、市场规模最大的在线问诊环节。支撑起这个优势的,是平安健康在全国10个城市获得的自建互联网医院资质并和200多家医院达成了合作共建互联网医院的协议,平台注册医疗专家达到了3.8万名,建立的名医工作室共450个。

除此之外,平安健康还借助整个集团的金融优势,在支付和保险环节进行了布局。例如,满足条件的用户,使用APP内问诊服务及后续购药送药服务时,保额内的部分可直接免支付。

这些都是平安健康相比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有所不同的“重资产”。到上半年为止,其注册用户已经有4亿多人,累计的咨询量超过11.8亿次。

但整体上看,整个行业仍缺乏强有力的大型互联网医疗平台,能够将互联网医疗的整个生态系统沉淀到一个APP中。

平安健康已经把这个生态中最稀缺的资源——大量的医生、医院归拢到系统中,完成了最难的环节。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使用频次上看,与医生“面对面”的在线问诊,其实是整个生态中相对低频的一环。对于用户来说,科普内容和医药电商的使用都更高频些,如果只有低频应用,就有可能被高频打低频。

根据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方蔚豪的判断,平安健康有多重渠道的流量获客能力,可以通过平台的分流产生一定的平台溢价能力,“让整个平台的流量去赋能单体医疗健康管理机构。”

这意味着,平安健康的平台属性还将继续深化,一个可以一站式解决所有健康与问诊问题的综合型平台正在形成中。

02

各自为战

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各个环节以各自为战为主,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生态。

受疫情影响,公众刷新了关于医疗健康的诸多观念——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状态,同时借助互联网工具来监控和管理健康情况。

另外,在线购买药物的习惯在逐渐养成,包括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电商主导的互联网健康类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平安健康则是通过在线问诊的优势带动医药电商的发展。目前其在线商场板块包括自营和平台两种模式,中西医药、医疗器械、母婴育儿、防护用品等多种类型商品,电商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19.08亿元,同比去年有28%的增长。

客观来讲,这个数字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的电商业务收入仍有差距,几个平台之间的不同之处也在收入差距之间体现出来:

平安健康更侧重于在线问诊医疗服务,用户首先选择到平台上问诊,再根据问诊的结果购买药物、器械等,而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则更多承担了“互联网药店”的职能,并通过阿里和京东大平台引流自带流量。

但另一方面,医药电商是相对基础的流通环节,没有高溢价,医疗服务的毛利率要高不少。比较平安健康和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的毛利率就可以发现,其26.8%的表现高于阿里健康的23.31%、京东健康的25.37%。

两种模式的差异化体现出当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困境:擅长医疗服务的平台,其医药电商业务规模受限于医疗服务本身,无法提供更大规模的收入和流量来源;而知名的医药电商平台,则受限于自己的流通业务,徘徊在低毛利率、低净利率的局面里不能自拔,缺乏业务纵深,让用户流量的价值无法最大化。

另一种常见的业态——健康科普内容的问题同样明显,部分头部机构在流量上能够占据优势,在互联网世界中有较强的影响力,但真正落实到医药电商、医疗服务的又不多,其发展方向更接近于传统的“传媒公司”。

人们会把互联网医疗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平台放在一起对比,但实际上由于监管政策、产业环境、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完全不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要明显滞后于消费互联网,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各个环节以各自为战为主,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生态。这正是各大平台进行高密度投入、充实功能的时期。

从几家企业的财务亏损数字上,也可以感受到这个建设的过程仍在持续之中。

03

壁垒与方向

这仍是一片与消费互联网不同的、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庞大市场。

在任何国家、对某个领域的社会资源做再分配,一般都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

首先,原有资源的分配存在某些问题。有相当多数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享受到本应获得的社会资源,这是资源再分配的原动力。

其次,技术变革的出现,在新的技术手段出现之后,原有的行业规律被打破,新技术提供更高的效率,原有低效率的模式被替代掉,这是再分配的工具。

以及社会、用户、企业等行为主体都能够在这个再分配的过程中受益,而不会让其中的某一方遭受较严重的损失,这是再分配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医疗健康领域,互联网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医疗健康,而是作为一个利用技术的手段提高社会医疗效率、实现医疗普惠的必要补充。

以此为基础,平安健康将互联网医院视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与线下医疗资源密切绑定的模式。方蔚豪介绍,拿到互联网医院的牌照展开资源经营,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求,除了牌照的申请之外,还需要经过“三级等保”、“技术认证”等等,才可以批准线下的实体医院开展线上的医疗服务。

平安健康此前自建的10家互联网医院,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核心的互联网化医疗能力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构筑行业门槛壁垒、将自己与其他互联网医疗机构的能力进行区隔的过程。

对于病患来说,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部分享受到高品质医疗服务,而对于线下的合作医院来说,为这部分线上病患提供服务也同样重要:线下医疗机构可以分流一部分轻微症状的病人,同时实现更加精准的病患导流。

互联网医院虽然已经被讨论很多,但是在落地层面仍是一个新兴事物。2021年上半年,平安健康的医疗专科运营进展顺利,目前已经上线了皮肤科、中医科、妇产科三个专科,配置百余名医。

同时,这些专科病患还将逐渐实现与线下医疗机构的对接。这种O2O模式具有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在完全打通并推广之后,相当于建立起了一整套线上+线下的分级诊疗体系,而这正是中国健康医疗生态体系中所缺乏的。

背靠平安集团在健康、医疗、保险方面的资源和布局,平安健康的互联网医疗生态有非常深厚的纵深和可发展空间。如上文所说的,这仍是一片与消费互联网不同的、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庞大市场。

04

写在最后

在平安健康2021年中报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方蔚豪告诉外界:

“未来要做4个方向的改变。用户维度,更关注用户的质量,而非数量;就服务而言,将从提供单一的医疗服务到提供平台性的服务;产品上,将从原来围绕2C做产品到围绕支付方做产品;最终完成从注重收入到注重服务的转变。”

已经拥有了4亿用户的平安健康,在数量上已经实现了领先。如何以医疗服务的优势为基础,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平台性服务,就成了未来战略的重点。

在互联网世界里,互联网医疗赛道是如此与众不同。一次中报的数据、表现如何公众可以快速了解,但数字背后的健康产业互联网化,则是关系到每个普通人生活与健康的宏大叙事。建立一个新的医疗健康产业逻辑,谈何容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