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燎原的新冠疫情,未来会走向哪?
不断燎原的新冠疫情,未来会走向哪?文/陈根从疫情暴发到疫苗问世,再到疫情二次上行局部暴发,防疫进入常态化。根据WHO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12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累计超过约2
文/陈根
从疫情暴发到疫苗问世,再到疫情二次上行局部暴发,防疫进入常态化。根据WHO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12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累计超过约2.04亿,死亡人数超432万,全球接种疫苗数44.2亿。关于新冠病毒的数据几乎已经让每个人都觉得麻木,然而,疫情却依旧没有减缓的趋势。
人类社会与新冠病毒仍在胶着地抗争着。事实上,除了大人口的感染、死亡外,新冠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贫困、失业、疾病、暴力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伤害,更加不可估量。新冠病毒对全球的影响,甚至不亚于一个世界级的战争。面对全世界不断燎原的新冠疫情,何时才能结束人们悬在心口的顾忌。
新冠病毒无法被根除
就新冠疫情的走向而言,7月,顶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就曾发表观点文章进行探讨。文章中 ,研究人员给出了新冠疫情的四种走向——永久根除(eradication)病毒、区域性消除(elimination)疾病、与新冠病毒共存(cohabitation)以及疫情始终如大火一般传播(conflagration)。
其中,永久根除意味着,我们需要将新冠病毒疾病的全球流行率永远降至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所诱导的群体免疫是必经之路,而且两者带来的免疫力必须高度、持久有效,且能够防止二次传播与重复感染,还要能够抵御当下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变株。
然而,现实也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作为一种RNA病毒,新冠病毒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变异。从变异株阿尔法到贝塔,再到伽玛和德尔塔,每次变异,新冠病毒都携带着更强的传播力。当前,变异毒株德尔塔正在攻破各个国家的防线,攻破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的防线,而其更是在攻破公共卫生防控防线后,开始挑战疫苗防线。
德尔塔毒株传播力强、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其传播力比2020年末在英国发现的传染性极高的Alpha毒株还要高出60%;德尔塔毒株在暴露后4天就能被检测到,而原始毒株在暴露后被检测到的平均时间是6天;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也比原始毒株感染者最多高了1260倍。
更严重的是,当德尔塔毒株在全球不断造成感染时,新兴的拉姆达毒株又引来新一波的关注。目前,拉姆达已蔓延至全球 41个国家和地区。英格兰公共卫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南美地区外,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以色列、英国和津巴布韦等欧美多国家均报告了拉姆达毒株的感染病例。
在秘鲁,现已有超过90%的感染病例与拉姆达相关,而该国人均新冠死亡率已飙升至世界第一。在邻国智利,则有超过31%的样本同拉姆达相关。而在过去两个月中,拉姆达更是成为秘鲁、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乌拉圭、巴拉圭等南美多国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之一。
因此在6月14日,WHO将拉姆达变种列为“关注变种VOI”,即已经在多国发现,可以引起社区传播,需要进一步的监控的变异毒株。如果被列为“关注变种”的变异病毒传播进一步加快,会被世卫组织升级为“需要关注”(VOC)的变异病毒。
已有研究现实,拉姆达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并对COVID-19疫苗更有抵抗力。尽管目前WHO仅将其归类为待观察突变株,但已经有不少传染病专家强调拉姆达突变株具有很强的潜力在未来引发新的大规模流行,应当做好应对准备。
事实上,仅从病毒突变的角度来看永久根除病毒几乎是不可能的。1988年,31岁的生物学家理查德·伦斯基(Richard Lenski)在加州做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将常见的大肠杆菌分装到12个不同的三角瓶里,每个三角瓶里都装有同样的培养液,都放置在37度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其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发现:首先,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突变产生的效益会逐渐减少;其次,细菌永远不会停下进化的脚步,细菌对自身的修补存在无限种可能,即便是在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人类都很难看到细菌的进化极限;最后,大肠杆菌存在积累特定的突变,再出现一个罕见而关键的新突变,让整个种群的能力产生飞跃的可能。
这对于今天预测新冠病毒无疑具有启示意义。新冠病毒培养的条件不是在三角瓶中,而是在数千万,乃至数亿的人类体内。它们在未来的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里,还将不断发生突变。或许,德尔塔和拉姆达毒株,才刚刚掀开新冠变种的序幕。
尽管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又要保持免疫逃逸功能,又要维持传染力,新冠病毒会受到生物学上的诸多限制。比如为了降低中和抗体的结合能力,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结构会发生改变,而这可能会影响病毒结合人类细胞受体的能力。但至今,医学界并不知道具体的限制。
即便是有疫苗,但对于不断突变的病毒以及非百分百保护效力的疫苗来说,彻底根除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在短期内都是微乎其微的,疫情的走向将会发生在区域性消除疾病、新冠病毒共存以及疫情始终如大火一般传播之中。
与病毒共存
从区域性消除疾病来看,从原则上讲,目前为止,只有中国可以做到消灭新冠病毒。而对于发达西方国家而言,由于疫苗获取先后时间、疫苗需求量和疫苗接种能力与意愿的差异。高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进度快于新兴市场国家2个季度左右,而新兴市场国家快于低收入国家2个季度左右。
因此,如果粗略地把完成大规模接种的时间点看作是获得群体免疫的时间点,可以算出,发达国家会在2021年3季度前后达到群体免疫,新兴市场国家将在2022年上半年达到群体免疫,低收入国家将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群体免疫。
但正如张文宏医生说的,全球疫情的控制,不取决于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国家,也不取决于控制得最早的国家,而是取决于控制得最差的国家。在全球化的当前,其他地方的社区管理、城市管理如果达不到区域性消除疾病的水平,那么只要是有病毒输入,理论上仍然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
并且,如上所述,达到群体免疫并不意味着病毒就会消失,个人不再会感染。恰恰相反,新冠病毒很可能会经过数次变异,变得传染性越来越强,毒力越来越弱,毕竟它的最终目的是与人类共存。所以,到时候人们依然需要定期注射疫苗,就像现在我们对待流感一样。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当前,人类社会不应也不能让疫情始终如大火一般传播。实际上,当前人们做的全部努力,正是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尽可能地降低疫情带来的伤害。因此,疫情的走向几乎只剩下了和新冠病毒共存这一最有可能实现的道路。
学会与病毒共存,是后疫情时代防疫进入常态化人们必然要学习的一种生活方式。从历史的经验也可以一获端倪,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18-1919年暴发的H1N1流感疫情。
彼时,医学的防控手段比今天要少得多,而停课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取决于实施时间和执行程度。在两年间的3波疫情中,病毒在全球感染了5亿人,造成5000万~1亿人死亡。它的终结仅仅是因为自然感染使康复者获得了免疫力。
此后,H1N1流感病毒成为地方性流行的病毒株,H1N1流感一直以较低的水平持续存在,以季节性传染病的形式持续传播了40年。直到1957年,造成另一场大流行的H2N2病毒的出现,才消灭了1918年那次疫情中的大部分病毒株。
也就是说,人类努力了几十年没有消灭的流感病毒,被另一种流感病毒消灭了。对此,科学家也无法给出很好的解释,但这也给了人们当前足够的提示。从目前的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看,它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被根除,但这却并不影响人类与病毒的共存。
再比如,对于流感来说,流感疫苗只能提供几年的保护。这是因为流感病毒非常不稳定,它们的突变频率很高,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疫苗必须每年更新并定期接种。但在大流行期间,即使是短期疫苗也能带来好处。
2009年,当一种新的H1N1流感病毒(即猪流感)引起新一轮的大流行时,相应的疫苗虽然没能彻底终结流感,却缓解了冬季的第二波疫情。最终,该病毒和1918的流感病毒一样,成为一种广泛传播的季节性流感。现在,很多人可以通过流感疫苗或先前感染流感所产生的抗体,获得对这种H1N1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不论承认与否,人类社会都已彻底被新冠病毒改变,而无法再回到大流行前的生活。能与之和平共存,已是幸运。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也是人类作为物种适者生存的智慧。
上一篇:百度三进电视行业 这次能成功吗?
-
变异病毒横行!美专家称群体免疫已不可能2021-08-17
-
“与病毒共存”的张文宏,都做了什么?2021-08-17
-
新冠病毒究竟狡猾在哪?2021-08-16
-
接种疫苗仍被感染!辉瑞疫苗预防变异病毒有效性直线下降2021-08-15
-
亦诺微医药两款溶瘤病毒产品接连获批临床试验2021-08-10
-
变异病毒德尔塔来势汹汹,臭氧传感器助力疫情防控!2021-08-09
-
新冠病毒已传至野生动物?2021-08-06
-
溶瘤病毒如何助力肿瘤免疫?2021-08-05
-
新冠病毒“突破感染”是怎么回事?2021-08-03
-
如何使用python+pandas+tensorflow实现Covid新冠病毒检测2021-08-03
-
男子因拒绝接种疫苗死于新冠病毒:其母亲在葬礼上发放疫苗2021-07-28
-
溶瘤病毒,用病毒打败癌症2021-07-26
-
冰川里的古老病毒,是警示还是启示?2021-07-22
-
多位科学家发声:新冠病毒不是人为制造2021-07-19
-
最强疫苗即将来临!可对抗多种冠状病毒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