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贾跃亭归来,资本还相信他的造车梦?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7-26 10:00:58
热度:108

贾跃亭归来,资本还相信他的造车梦?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王贺。在很多人看来,贾跃亭有昨天,有今天,唯一不确定的是,还有没有明天。但贾跃亭兑现“下周回国”的承诺也许又近了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王贺。

在很多人看来,贾跃亭有昨天,有今天,唯一不确定的是,还有没有明天。但贾跃亭兑现“下周回国”的承诺也许又近了。

7月22日,贾跃亭创立的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简称FF)在纳斯达克通过SPAC方式完成上市,股票代码为“FFIE”,其中的I代表智能(Intelligent)和互联网(Internet),E代表生态(Ecosystem)和电动车(Electric)。

“FFIE”发行价13.78美元,开盘后报16.8美元,上涨22%,随后股价走低一度破发。截至收盘,FFIE股价为13.98美元,涨幅仅1.45%,总市值45.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300亿元。

交易完成后,原FF股东持股51.1%,基础投资者持股23%,原债权人转股持有17.2%,原壳公司PSAC股东持股6.8%。

值得关注的是,恒大汽车目前为法拉第未来的股东,持股比例为20%。

“登录纳斯达克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是值得庆祝的,但我却倍感压力。”贾跃亭表示,“拥有无敌产品力的FF 91 Futurist是目前全球唯一在产品和技术定位上领先整个行业的车型,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要把这款车按时高品质地交付到全球塔尖用户手中,实现对传统超奢华汽车品牌的颠覆,尽快达成全球塔尖用户市场行业第一的目标,并随着后续车型的推出,同时成为主流高价值用户市场领军企业之一,这是所有Futurist Alliance的共同使命。”

从乐视汽车到FF上市,贾跃亭的造车梦坚持了整整七年。人们好奇,究竟是一款什么车,能够相继吸引许家印、李书福等各界大佬愿意为他的梦想买单?

贾跃亭的人生充满争议,随着乐视的崩塌,背负巨额债务的贾跃亭没有“下周回国”,也没有像罗永浩一样直播带货还债,而是押注在了一条靠造车创业还债的路上。

对于47岁的贾跃亭来说,虽已出走半生,依然未圆造车梦,新车FF 91能否如期量产交付仍是未知。然而,回首7年的造车路,贾跃亭对造车梦的执着坚持与善用金融工具的技能,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亮点。

他曾说,“只有被99%的人嘲笑过的梦想,才有资格谈那1%的成功。”

一、造车是贾跃亭的梦想,FF是一直的坚持

刘强东曾在2017年公开力挺贾跃亭,他表示,如今讨论贾跃亭或者乐视的成败为时尚早,贾跃亭有情怀、有梦想、敢冒险,并祝贾跃亭和乐视早日度过难关。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孙宏斌、许家印、李书福几位大佬都愿意为他的梦想买单,哪怕是在败走美国后。造车是贾跃亭的梦想,而FF是贾跃亭一直的坚持。

从乐视汽车到FF,贾跃亭的造车梦坚持了整整七年,起起落落犹如坐“过山车”。

2014年,初入中国市场的特斯拉在北京向首批中国车主交付新车Model S,这不仅点燃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情,也成为了贾跃亭造车梦的起源。他随即表示,要超越特斯拉,带领整个行业迈入新时代,并随即付诸行动。

2014年4月,贾跃亭联合前特斯拉高管尼克·桑普森、莲花中国区高管聂天心,以个人资产在美国加州成立了FF。2015年,FF宣布投资10亿美元在内华达州建厂,还在2016年CES展上发布了概念车型FF Zero 1。

乐视的造车计划也随即启动。2014年12月,贾跃亭公布了乐视“SEE计划”,标志着乐视正式进军造车领域。自主研发,打造最好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建立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的“超级汽车”计划,成为了乐视的新目标。

2015年1月,乐视超级汽车中国公司在北京成立,原英菲尼迪中国及亚太区总经理吕征宇担任乐视中国副总裁。

在2016年“919乐迷狂欢夜”活动现场,贾跃亭宣布乐视汽车已完成10.8亿元首轮融资。一时间,乐视汽车风生水起。

2016年2月,乐视和超跑品牌阿斯顿·马丁联合宣布,将成立电动车合作合资公司,共同打造互联网电动汽车。其中,阿斯顿·马丁将为乐视代工、乐视反向输出三电动力总成。阿斯顿·马丁就是人们熟悉的007詹姆斯·邦德最出名的座驾。可惜一年后,由于乐视资金短缺问题而撤资,退出了合作项目。

风光时刻,乐视还投资了美国豪华电动汽车厂商Lucid motors。

2016年10月,乐视在旧金山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进军美国市场。发布会现场,备受关注的乐视超级汽车LeSEE PRO,却因为运输车发生交通事故而未能亮相。

对于乐视来说,2016年也是多事之秋。资金链紧张,拖欠供应商款项,乐视汽车与手机等多个业务出现债务违约。随着贾跃亭的一封公开信,乐视资金危机正式爆发。

危急关头,“白衣骑士”孙宏斌横空出世。2017年1月,融创中国斥资150亿元入股乐视。但造车所需的巨额资金让孙宏斌望而却步,他表示,150亿元先解决非汽车的业务,汽车业务还没时间看。

2017年7月,贾跃亭借造车之名远走美国。10月,贾跃亭正式出任FF公司CEO专心造车,但FF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不断。

资金危机之时,贾跃亭迎来了恒大的投资。许家印计划三年内投入20亿美元,前期先投入了8亿美元。偿还拖欠的供货商和工程商款项,改造加州汉福德工厂,高薪从特斯拉挖人,拿到8亿美元的贾跃亭准备大干一场,实现造车梦似乎近在眼前。

恒大健康的公告透露,FF两个月时间烧光了8亿美元,双方还闹上了仲裁法庭。

2018年8月,FF91第一辆预生产版汽车下线,但FF91的量产进程却愈发缓慢。资金断裂、裁员、高管出走……始终伴随着FF与贾跃亭。

然而,沉寂两年后,贾跃亭再次迎来了与李书福的牵手。2021年1月,FF与吉利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

贾跃亭用7年造了一款什么车,能吸引各界大佬?FF全球CEO 毕福康表示,FF91定位极致智能的科技豪华电动汽车,对标车型为宾利,将采用全球化生产制造和轻资产的混合制造策略。现阶段主要生产地将在加州汉福德的制造工厂,初始年产能为1万辆。公司已经和韩国MyongShinCo签约,后者将在2023年下半年为新车型进行生产制造方面的代工合作,最高年产能为27万辆。

据了解,量产版的FF91在中国和美国的售价分别为200万元和20万美元,拥有1050匹马力,百公里加速不超过2.4秒,业内最大的60度后仰角的零重力座椅以及革命性的用户体验,旨在打造移动、互联、奢华的第三互联网生活空间。

相比之下,宾利Bentayga的百公里加速为3.9 至 4.5 秒,最大功率为550匹马力,价格则高达38万美元。

“FF91作为一款定价20万美元的车,在美国市场很难卖得动,毕竟它的知名度主要在中国。FF到美国去研发和建厂,主要还是炒作。”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

不过,贾跃亭相信,只有被99%的人嘲笑过的梦想,才有资格谈那1%的成功。

二、SPAC模式上市是一把双刃剑

除了坚持,另一个帮助贾跃亭和FF成功上市的法宝是善用金融工具,即使它是把双刃剑。

此次FF上市是通过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SPAC)特殊目的并购公司来实现。SPAC是美股中较为常见的上市模式,2020年全年,美股IPO中55%的公司均通过SPAC模式上市。SPAC模式甚至已成了近年来资本市场热捧的新宠。

简单来说,SPAC模式的运作流程是先成立一个空壳公司,通过IPO上市募集资金,然后再并购目标公司,帮助目标公司实现上市目的。

事实上,中国企业家通过SPAC在美上市的案例并不少。优客工场、蓝色光标都曾通过SPAC模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为何大家会热衷SPAC模式上市?

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指出,第一,SPAC所用时间周期短,IPO至少需要一年,而SPAC上市最短3个月就可以,能更快地帮助企业融资。第二,SPAC可以绕过美国证监会的监管和审查,增加了中小企业上市的机会。第三,融资的成功率高,且估值也高。

对于贾跃亭和FF来说,具备上市周期短、要求低、成功率高这三大优势的SPAC无异于一剂良药,可以使FF在短时间内筹集新车量产所需的资金,也能让贾跃亭的造车梦想更进一步。

不过,SPAC模式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2020年6月,被称为卡车界特斯拉的美国氢燃料重型卡车制造商Nikola通过与SPAC公司VectoIQAcquisitionCorp.完成并购,以120亿美元的估值在美国纳斯达克完成上市,并募得资金7亿美元。

上市后,Nikola的市值一度超过300亿美元,轻松超越通用、福特等传统汽车巨头。但此后,Nikola被爆出一系列关于业务和产品陈述的虚假信息,创始人被迫辞职,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

在张奥平看来,一是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常常并没有达到传统IPO的要求,甚至有的公司还没有成熟的产品;二是上市成功后,发起人拥有标的公司较多的股份,这会稀释掉初创投资者和外部投资者的股份;三是当前SPAC市场估值存在泡沫。

FF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其市值变化将帮助贾跃亭早日还清债务,也是贾跃亭能否逆风翻盘的关键。2019年他在美国申请个人破产重组,将其持有的FF股权全部装入债权人信托。按照确认负债29.6亿美金计算,FF股价上涨250%,贾跃亭或可以把欠债还清。

当然,更关键的是,FF91能否真正量产上市,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贾跃亭的梦想买单。目前,中国消费者已经可以在FF官网进行预订。

写在最后

“让别人嘲笑他们的嘲笑,我们会坚持我们的坚持。”贾跃亭说。

一直被传要破产的FF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坚持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春天。

走到今天的贾跃亭,已经完成了造车梦想的第一步。已无法踏足国内证券市场的他,能否上演另一个逆风翻盘的故事,资本市场会买账吗?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创业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