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医疗产业如何掘金东京奥运会这门“天价生意”?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7-22 12:01:59
热度:107

医疗产业如何掘金东京奥运会这门“天价生意”?北京时间明晚7点,延期一年的“2020东京奥运会”就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之所以称其为“神秘”,是因为从全球疫情爆发的那一刻开始,东京奥运

北京时间明晚7点,延期一年的“2020东京奥运会”就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之所以称其为“神秘”,是因为从全球疫情爆发的那一刻开始,东京奥运会就注定不会“平凡”。2020年3月24日,东京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联合官宣,“东京2020奥运会”将推迟一年举行,这是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以来,奥运百年历史上首次出现延期。

这样的“历史时刻”并没有振奋人心,反倒是让日本政府倍感压力。据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推算,总投资超3万亿日元的东京奥运会延期且空场举办,损失将高达2.4133万亿日元(约合1450亿元人民币),主要表现在门票、周边商品销售、国际影像制造及传输、企业市场经营活动、品牌招商、场馆维护、防疫等高额收入和支出。

但奥运会作为全球商业化最为成功的体育赛事,本身其实是一门“赚钱的生意”。早在半个世纪前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日本就已经尝到了“甜头”,而进入新世纪以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最吸金的体育赛事,据官方数据披露,北京奥运会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

原本的挣钱生意如今却成了亏本买卖,一切的源头都得从疫情说起,而本次奥运会的防疫措施也成为了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但东京奥运会与医疗产业的关联远不如此,在其他“意想不到”的领域,体育与医疗之间也正发生着强烈的“化学反应”。

一、入境人数超4万,投入近1000亿日元,史上最严防疫如何进行?

据日本媒体报道,此次东京奥运会的入境人数将超4万,来自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运动员约1万人,政府官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约为3.25万人。

庞大的入境体量并非是东京奥委会唯一的焦虑,日本国内糟糕的疫情环境更是为防疫工作平添了更多困难。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7月21日,日本国内现有确诊新冠病例33745例,每日新增仍保持在1500例以上,整体形势十分严峻。

但东京奥委会表示已经为此做好了“打算”。据日本媒体透露,东京奥委会计划投入约1000亿日元(约59亿人民币)用于防疫,并在今年6月推出了近70页的《第三版防疫手册》,在公布具体防疫措施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对违反防疫规定者的具体处罚,其中包括被警告、暂时或者永久撤销注册资格、取消参赛资格、罚款等相关措施,是全球体育赛事自疫情恢复以来最严的一次防疫监管。

具体而言,东京奥委会将从疫苗注射、疫情检测、疫情追踪三个维度在防疫方面进行重点发力。

疫苗注射:共提供3.8万剂疫苗,主要由辉瑞生产,接种对象为志愿者和裁判

东京奥委会此前曾公开表示,并不会为运动员提供疫苗,运动员疫苗接种主要由本国体育代表团以及国际奥委会(IOC)负责。据了解,国际奥委会在今年5月从辉瑞公司购买了2万剂疫苗,主要提供给日本政府以及参赛的各国和地区代表团。

东京奥委会疫苗接种对象限定在直接接触运动员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志愿者以及裁判等。据日本经济新闻介绍,日本作为东道主,已经从辉瑞等厂商购买了约1.8万剂疫苗,将在东京都北区的味之素国家训练中心实施接种,主要由各比赛团体的队医负责。

疫情检测:以唾液为主,东京赛区实行“日检制”,其他赛区“四天一检”

在《第三版防疫手册》中,有关检测的内容多达四页,对海外运动员和官员在旅行前、抵达日本后、奥运会期间和离开日本时的检测做了详细的规定。

另外,根据运动员和官员的参赛地点、居住地点和身份不同,设立了多个不同的检测级别,譬如在东京的参赛者将每天接受一次检测,对于那些不太可能密切接触运动员的参会者,只需要每4天接受一次检测。

检测方式主要以唾液为主。为了防止样本被偷换等违规操作,唾液的采集将与兴奋剂检测一样,在工作人员监视下进行。与用棉棒采集鼻子深处粘液的方法相比,唾液具有能安全简便地进行采集的优势,有助于对大量人员进行高效检测,预计也会减轻选手负担。

关于分析方法,正在持续探讨采用抗原检测还是PCR检测,根据目前提出的方案,若唾液检测结果呈阳性,为了确诊,将通过采集鼻内粘液的PCR检测进行复测。

疫情追踪:“气泡模式”+“新型设备”,24小时全方位追踪不间断

根据运动员防疫手册《The Playbook》规定,在奥运会期间,运动员需要待在巨大的“气泡”中度过,行动范围主要限定在奥运村、比赛场馆、训练场馆,不允许前往旅游景点和外面的餐饮店等一切对外场所。

“气泡模式”是疫情之后新推出的一种比赛运行模式,是指除观众之外的所有与比赛相关的人员都封闭在一个限定的空间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限定时间从比赛开始一直到比赛结束,“气泡模式”已在国内外多项大型比赛中运用,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一例感染病例。

相比于运动员,媒体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出行轨迹就没有那么“单纯”了,为了更好地对这些在各种比赛场馆串场的“龙套”进行监管,东京奥委会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

据日本警视厅介绍,从7月6日到9月6日,搭载有高性能摄像机的“气球摄像机”将投入使用,气球飘浮在约100米的空中,用于检测人员密集程度。在追踪轨迹方面,日本厚生劳动省、东京奥组委等机构开发运营的两款手机APP将对海外记者进行24小时全方位跟踪。

二、首次试行干血点检测,创新技术成为打击药物作弊“新利器”

兴奋剂是奥运会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从1904年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马拉松运动员托马斯·希克斯在比赛开始前注射一针“士的宁”开始,兴奋剂这个“梦魇”就一直伴随着奥运会的进程。

2021年禁药清单封面(图源WADA官网)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第一次实行兴奋剂全面检测开始,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共在奥运会上查出超1000例兴奋剂服用案例,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是最大的两个“惯犯”。

但兴奋剂检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兴奋剂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迭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兴奋剂主要是指硝酸甘油酯、咖啡因、乙醚、海洛因、可卡因等中枢神经类药物;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合成类固醇药物和阻滞剂成为了兴奋剂的“首选”;20世纪80年代至今,内源性激素成为了兴奋剂大家庭新的“宠儿”。

面向未来,基因兴奋剂或将成为潜在的目标。基因兴奋剂是指通过把增强体质的基因导入运动员的靶细胞以获得基因优势来改善氧气运输、肌肉大小、肌纤维类型甚至体重等。根据基因图谱,人体可以改造的基因至少有90个,这些基因兴奋剂功能众多,有提高耐力的、增加爆发力的、缓解疲劳的、增加速度的、减轻体重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基因兴奋剂并非完美无缺,其对机体的危害远大于传统兴奋剂。

坦白来讲,兴奋剂的开发和检测就像美国著名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主角汤姆和杰瑞一样,代表着“检测”的汤姆永远在追赶象征着“开发”的杰瑞,但迄今为止,一直都是徒劳无功,但这种尴尬的局面有可能在东京奥运会上实现逆转。

2021年5月24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表示,将在东京奥运会上试行干血点检测,这种创新的新技术被誉为打击药物作弊的新利器。

干血点是医疗上一种血样处理方式,通过将极少量血样保存在滤纸上,干燥后用于疾病筛查和检测研究。干血点具有创伤性小、成本低廉、采样简单、运输便捷、稳定性高、储存空间小、运动员友好和样本采集人员无性别限制等优点,因而受到各国的重点关注。

干血点方法在反兴奋剂领域的应用将引起从“抽检”到“普查”,从“等候检查”到“立行立检”的革命性变革。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维托尔德?班卡表示,由于可通过刺破运动员手指取血,简单方便,干血点检测可能标志着反兴奋剂的一个新时代,最终允许针对更多的运动员并进行更多的检测。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透露,干血点测试允许对不稳定的化合物进行更多的分析,并使其更容易在世界各地的偏远地区测试运动员,而传统的血液样本往往难以运输。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科学主管奥利维尔?拉宾表示,干血点样本的采集成本也更低。“目前,当我们运输血样时,我们用小瓶运输,这次我们只运输一张纸,在样本的储存方面也有很大的节省,因为需要储存的体积要小得多,储存带有干血点的卡片比储存血瓶甚至尿液要容易得多。”

三、1年半20亿融资,运动康复这门生意能在国内掀起多大的浪?

在东京奥运会开始之前,已有多位世界级运动员宣布因伤退出,其中就包括瑞士天王费德勒、女子网球第一人小威廉姆斯以及NBA巨星詹姆斯·哈登。这些传奇人物的提前谢幕,无疑让东京奥运会丢失了一些色彩,但在这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千亿级市场正在国内悄然崛起。

根据动脉橙数据库显示,从2020年截止至今,国内运动康复领域共发生22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约为20亿人民币,其中邦尔骨科在2021年1月获得3亿元融资,成为运动康复领域近一年半来单笔最高融资。

整体而言,运动康复产业链大致划分为三大板块,其中上游主要是康复器械生产商,下游则是综合医院运动医学科或康复科以及专科康复机构,终端客户为专业运动人士及运动爱好者。

上游:企业数量激增,市场层多样化形态。

根据《2021-2026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14至2018年间,中国的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16亿元增长至28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4.9%,增速高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市场,预计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以20%的年增长率增长至2022年的580亿元。

在企业数量上,根据动脉橙数据库显示,近五年来共新增34家医疗康复器械生产商,其中专注康复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多达17家。作为高端康复医疗技术,康复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与医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可以替代康复治疗医师的机械重复操作,将治疗师从繁重的、重复的训练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专业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治疗方案的改进,同时也为远程康复医疗及集中化康复医疗提供了可能。

以傅利叶智能为例。作为中国智能康复产业领军者,傅利叶智能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四轮融资,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在产品上,傅利叶智能拥有全球领先的康复机器人平台技术,完成了多轴力传感器、柔性关节、先进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复杂医疗级交互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在平台上根据临床需求不断研发出智能康复产品。

截止目前,傅利叶智能已获得多国医疗器械资质,主要包括FDA、CE、NMPA、TGA、HSA等,是国内首家批量出口欧美的康复机器人公司,产品已进入1000多家机构,客户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游:医院康复科职责加强,独立康复机构“各显神通”。

“三分靠治理,七分靠护理”,作为独立科室的康复科,在对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而随着人们健康及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康复科将起着其他针对性治疗学科无法替代、弥足轻重的作用。

以政策为导向,国内康复医疗机构现已初具规模,并为广大用户制定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服务方案。根据《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显示,截止2020年底,运动康复领域机构门店数已接近400家,过去3年增长率超40%,而在具体服务区域上,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一线城市的平均单次治疗价格为800元-1200元。

冉冉运动康复于2017年成立,是奥运冠军康复师冉令军创立的一家线下运动康复医疗机构。截止目前,冉冉运动康复共设立7家线下康复中心,均位于北京,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运动损伤、慢性疼痛、骨科术后康复、体态矫正以及专项体能训练等核心业务板块。

除了在服务上发力,冉冉运动康复还专注于人才培养。2019年,冉冉运动康复与北京体育大学牵手合作,联合成立“北体大冉冉运动康复研究中心”,计划在3到5年间每年培养800到1000名运动康复师,从而打造国内运动康复领域的“黄埔军校”。除此之外,冉冉运动康复还与德国汉堡大学进行合作,开展德国职业运动康复师培训认证,与国际前沿技术及核心理念接轨,以强化人才的培训力度和专业知识储备厚度。

终端用户:运动人群将达到4.3亿人。

运动人群的增加和康复认知度的提高,将持续驱动运动康复产业发展。根据《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体育锻炼人数已达4.3亿人,按10%-20%的运动损伤率来估算,运动损伤人数预计可达1亿人,未来运动康复需求潜力较大。

从现阶段来看,运动康复无疑是当前医疗健康产业中的“香饽饽”,但就目前而言,企业想要快速入局运动康复市场还需要克服多重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运动康复师缺口大,人才体系尚未成熟;二是市场比例不合理,消费力量集中在少数人群;三是消费者对运动康复的概念较为陌生;四是医疗支付成难题,医保能否全面覆盖是关键;五是医护人员经验不足,无法提供专业的医学方案。

在临床上,运动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板块紧密合作,才能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这套运行模式同样适用于整个运动康复领域,由于行业固有特点,其成长速度和发展周期相对较慢,而且还需多个环节共同发力。但有理由相信,随着大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政策的积极倡导,再加上深处这一赛道的企业、机构及人才的不断努力,运动康复领域一定会在未来实现质的提升,形成一套从上到下的完整运作体系,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化的康复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身于运动。

四、隐藏的千亿级产业,运动员心理健康成焦点

运动员心理健康不是一个会被经常提起的话题,或者说在疫情来临之前,这个话题根本就没人关注,但随着东京奥运会的临近,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开始被“抬上桌面”。

23枚奥运会金牌得主、游泳界传奇人物菲尔普斯曾向媒体表示,“疫情让自己患上了抑郁症,这是我一生中最不堪重负的时刻,隔离在家的日子让自己的心理状况变得非常糟糕,甚至一度有过自杀的念头。”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法国运动心理专家马基斯·查马里迪斯在接受东京2020官网专访时表示,“疫情突然中止了运动员的一切行动,这可能会造成他们自闭或抑郁,这是运动界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目标的缺失,这和因伤休战不同,受伤一般只需要休养数月即可,现在,整个体坛都停摆了,运动员没有可以专注的目标了,这对于运动员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但疫情并不是造成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唯一原因。2019年,国际奥委会发布了《关于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共识声明》,通过长达12 个月的跟踪研究发现,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障碍的患病率介于5%-35%。

精英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症状包括睡眠障碍、抑郁、自杀、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力缺陷、精神障碍、物质滥用、赌博障碍和其他行为成瘾等等。此外,部分精英运动员可能经历多次受伤、手术、成绩反复波动和更多社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的考验还会更多。

好在问题已经开始被重视。2020年5月,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NFL)和NFL球员协会发布集体谈判协议附录,要求每支球队聘请一名关注球员身心健康的临床医生,每周至少在比赛场地工作8小时,并且建立一份心理健康紧急行动计划。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和女子职业篮球联赛(WNBA)球队也需要制订应对心理健康紧急状况的计划,并向球员提供心理健康专业服务。

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ATP)近日也宣布,将与“运动机会”和“头脑空间”建立全新合作伙伴关系,以帮助旗下运动员改善心理健康问题。“运动机会”是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商,专门为顶级运动员提供安全保密的空间来讨论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相关人员可以随时与治疗师分诊小组联系,后者将为他们提供帮助。而“头脑空间”专注于冥想,其应用程序和在线内容服务可以帮助ATP球员和雇员享受免费订阅,使他们可以通过访问相关内容来疏导负面情绪。

国外一派热闹景象,国内市场也在蓄力。作为体育强国,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运动员体量,运动员注册人数目前已超千万,但放眼国内,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专注于运动员心理健康的企业,尽管如此,我们仍能在国内庞大的市场体系中看到这一未来产业的可能性。

首先是政策划时代的倾斜。2020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体系建设的建议》,这是国内首份针对运动员心理健康制定的专项政策文件。根据文件显示,国家体育总局将从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和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两大维度进行重点发力,并支持和鼓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服务之中。

其次是资本力量的强势注入。根据动脉橙数据库显示,从2020年截止至今,国内心理健康领域共发生9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约为5亿人民币,其中好心情在2020年5月获得1.25亿元融资,成为心理健康领域近一年半以来单笔最高融资。

最后是创新型技术为产业赋能。近年来,数字疗法成为了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而数字疗法在心理障碍患者的个性化治疗中也展现出了突出优势。对数字疗法而言,心理健康是除糖尿病以外,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数字治疗最易切入的第二个重要阵地。目前,数字疗法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实践已经有了一定成效,如Pear Therapeutics的数字疗法Somryst已经获得FDA 510(K)许可,可通过由算法驱动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来治疗失眠症状。

五、写在最后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这样形容这届不平凡的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将成为疫情‘黑暗隧道尽头的亮光’,但很遗憾,即使这抹亮光已经出现,它也只能由媒体记者们传递给世界了。”

而“传递”一词也准确说明了体育与医疗产业之间的关联。在1896年“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赋予现代奥林匹克意义之前,奥林匹克运动在医学文献上早已有记载,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四年一次的奥运盛会也在不停地诠释着体育以及医学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无论时代怎样变革,医学对于体育领域的探索永远饱含着热情,研究方向也早已从最初的挖掘人类潜力演进到如何让运动员更好地运动,这将是医学领域在新世纪结束之前一直持续的课题,而在这些课题中,潜藏着医疗产业一个又一个的可能性。

作者:牟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