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现状调研及几点洞察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调研及几点洞察分析师张慧娟就人工智能调研成果进行了主题报告。结合全球领先科技企业的布局,以及国内市场的落地应用情况,分析认为人工智能将在2-3年内在国内市场形成更大
分析师张慧娟就人工智能调研成果进行了主题报告。结合全球领先科技企业的布局,以及国内市场的落地应用情况,分析认为人工智能将在2-3年内在国内市场形成更大规模的落地效应,包括新兴领域和传统行业。在人工智能落地的动力与瓶颈方面,提到数据问题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不论是硬件架构还是数据资源的调取方面。随着人工智能从云到端的发展,端侧芯片竞争会更为激烈,背后考验的还有软件支持、生态、服务等因素。报告最后谈到了智能终端人机交互的趋势,以及5G与AI融合后可能带来的改变。
以下据AI产业分析师张慧娟女士关于《人工智能产业调研报告》的演讲整理。
结合全球领先科技企业的布局,以及国内市场的落地应用情况,分析认为人工智能将在2-3年内在国内市场形成更大规模的落地效应,包括新兴领域和传统行业。在人工智能落地的动力与瓶颈方面,提到数据问题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不论是硬件架构还是数据资源的调取方面。随着人工智能从云到端的发展,端侧芯片竞争会更为激烈,背后考验的还有软件支持、生态、服务等因素。报告最后谈到了智能终端人机交互的趋势,以及5G与AI融合后可能带来的改变。
国际科技公司现状
2018年全球市值TOP10企业榜单包含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伯克希尔、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控股、摩根大通、强生等,这10家企业其中有7家是科技公司: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这七家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布局人工智能,牢牢掌握了互联网世界的入口。
2012年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年份,2012年之后,这些公司不断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由此也引发了两点思考,这是一个阶段的拐点还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巨头掌握入口和数据,后入局者机会在哪里?
这些巨头的可怕之处在于牢牢地掌握了入口,有着庞大的数据资源。延伸来看就是他们获取用户的能力非常强,具有强大的生态资源。
未来蚂蚁能不能扳倒大象?
针对AI会在多久之内改变企业和所处行业发现,有35%的人认为会在2-3年之内人工智能将会改变其企业,同时有27%的人认为4-5年内人工智能将改变其所处的行业,尽管现在国内AI还处于发展的早期,但是大家对于AI的发展有较为明确的共识。对于初创企业来讲,竞争时间非常紧张,在未来2-3年,最晚4-5年之内,需要尽力提升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国内AI应用现状
根据调研分析,企业用户选择AI的首选驱动因素就是可以提升效率,其次原因为节约成本,再次为提升用户体验、提升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其他诸如辅助接触、客户画像、差异化服务等因素。其实AI作为一项通用的技术,未来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企业来讲,是否能够真正的用AI理念、技术去构筑核心竞争力,也是未来决胜的一个关键。
2018年AI大规模落地,碎片化应用场景开始广泛渗透。AI应用最多的领域包含消费级产品与服务行业(对话式AI)、医疗行业(AI辅助影像诊断)、零售行业(智能货柜)、制造业(产品分拣)、金融行业(反欺诈、对话式客服)、互联网行业(内容审核、产品推荐)等;典型的AI应用于创新实践的包含刷脸支付、无人零售、摄像头、音箱、速记员、视频换脸、实时翻译耳机、手持翻译机、语音助手、电话客服、医学影像诊断、AI-IoT等,这些是一些碎片化的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以语音和图像居多。
在针对企业开发AI产品的主要用途中,占比最高的是消费电子的15.29%,消费电子一直都是创新应用的集中地,AI的爆发也是如此,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居多;而智能家居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的进步,以及行业本身的发展,相继出现一些智能产品,试图来替代传统的家居产品。总的来说,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5种用途的AI产品占了56.39%,其余43.61%的AI产品主要用途在机器学习、智能医疗、智能驾驶、无人机、语言及自然语言处理、安防、教育、其他、农业、金融等方面。
工业方面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之下,也有了比较有规模的落地,比如数据分析设备的诊断维护、产线管理等。根据调研情况分析预测,2019年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去拥抱AI,也会产生更多的碎片化应用,如IT服务业的网络运维告警压降、交通行业的地铁滑块火花分析和中车传感器预测性防护、航空的燃油预测、电力行业的电线杆塔故障检测和线路巡检机器人、核工业设计的核电站设备诊断分析等等这些传统的行业。如果说第一轮的AI爆发主要集中在to C端,那么接下来的会有更多to B端的AI应用。
AI落地的动力与瓶颈
现阶段,推动AI创新与应用落地的因素:大数据是基础,算法是核心,芯片是高地,人才是关键,选定垂直的细分领域非常的重要。
AI的人才问题相比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不是主要的瓶颈,我们国家有勤勉的人才,国家战略层面也非常重视人才问题。现在主要探讨芯片、算法和数据,这些已经成为限制AI发展的关键因素。
限制AI发展的关键因素—数据,数据与AI的关系,就像病人去看病时愿意相信年纪大一点的医生,因为年纪大的医生看的病人多,掌握的数据量大,经验丰富。在AI发展最初,注意力基本都放在模型训练方面,所以这个环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数据标签描述、检索、分析等工作需要重视,从而提升有效数据价值。从硬件层面分析,AI训练模型通常采用多核异构的方式,算力提升非常快。在传统数据库层面通常运行在单一的CPU平台上,所以就造成了底层硬件结构方面的一些断层。而随着AI创新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涉及到的数据类型会越来越广泛,那么对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环节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数据问题已经被很多企业重视起来,下一步的重点是提升有效数据的价值。而数据中台也被认为是新的风口。
核心器件多元化创新
用户在开发使用AI芯片类型的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计算需求,主要是以FPGA、ASIC、GPU这种适合并行计算的通用芯片来实现加速的。随着产业环境的日渐成熟,真正的面向算法,在性能、功耗、面积等方面去进一步优化的全定制化芯片会具有越来越大的规模。随着AI从云到端的发展,端侧芯片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从表面看,这些芯片在暗较长短,每一种芯片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所在。其实不存在某一种芯片能够吃遍所有的应用,因为除了芯片,背后考验的还有软件支持、生态、服务等因素。
多元的处理器/IP架构
ARM的占有率非常高,达到了35%,ARM其实是把握了其核心的价格优势,在此基础上迅速构建生态。由此来看,在一个新的应用来临之时,往往也是行业在加速洗牌的时候。
有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开始芯片方面的布局,其中的算法公司居多,当这些公司真正能够实现软硬一体化时,对下一步落地应用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融资上市等都会有一些帮助。
用户感兴趣的AI开发套件
排名前几的分别有华为HiKey970为23%、瑞芯微RK3399Pro为21%、威盛Edge AI人工智能开发套件为13%等。
华为HiKey970集成了华为Hi AI框架,以主流的神经网络架构进行深度学习算法开发。瑞芯微RK3399Pro是面向嵌入式应用的,是一款arm架构的开发板,集设计、芯片调试和芯片验证与一体。
工程师对于开发套件方面有呼声比较高的一些建议和期待,如进一步降低开发难度、开源、更丰富的产品、快速搭建社区资源等几方面。
企业算法框架选择
算法是AI的基础和核心。从调研结果分析来看,背后有google强大支撑的TensorFlow处于领先状态,市占率达到23%。第二名是背后有Facebook支持的PyTorch,市占率达到13%,它虽然还很年轻,但可以支持TensorFlow不支持的一些定制,所以发展非常的迅速。第三名是占比达到9%的caffe2,也是Facebook的另一款开源产品。
算法框架同样凸显了生态资源的拉动效应,我们也期待未来在核心前沿的领域能够有更多的中国算法框架上榜。 AI落地机会的几点洞察
自然人机交互
现在即将进入人和AI协作的时代,人机交互走向自然人机交互,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机协同。
自然人机交互中界面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贯穿于人机交互发展始终的是用户体验,像语音交互技术逐步发展,从单轮到多轮对话,合成语音更为自然、真实的接近真人水平。
人脸、手势等更多通道出现,多通道的融合交互成为未来主流。像触控、语音、手势、人脸等最有可能成为多通道融合的主流通道,甚至触觉、嗅觉也有可能纳入多通道交互中。
人机协同就是通过感知、认知决策,最终实现从真实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技术闭环。现阶段机器与人的协作是从识别人开始,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给设备装上眼睛、耳朵。目前的热点技术如前端快速识别、远距离大规模识别、3D的精细化建模、多模态识别交互等均为人机协作的初级阶段。 终极目标是通过融合交互提升机器的智能化,让机器更懂你,交互更自然。
5G+AI强强联合
AI目前面临三大问题:首先,依赖云端,由于数据传输带宽受限,存在延时问题,实时分析决策受限;其次,训练样本中情景信息有限,实际环境中信息源不足,需要进行脱离实际的判断;最后,速度受限于算力,处理任务时间长,终端智能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芯片层、系统层的提升,算力问题已经有了改进。但是对于前两个问题,当5G出现之后,这些问题都会相应地得到改善。 那么,当5G与AI融合之后,谁会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首先,显著的变化会率先发生在对人机交互有迫切需求的智能终端上。以语音识别为例,借助5G将会让用户察觉不到机器响应的时延,让人及交互接近于自然的对话。
其次,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安防等都尚处于浅层次的智能极端,通过安装大量传感器摄像头实现简单智能,当5G真正落地,随着基础设施构建,终端侧潜能会被激发,进一步提升智能化。
最后,AR/VR等终端设备迎来更大想象空间。现在AR/VR基本应用在娱乐、游戏方面,有了5G之后,因为5G能够改善动作跟踪延迟的巨大痛点,将可以进入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
5G是驱动力,能够让AI更无处不在。而AI是催化剂,可以让5G更智能。
5G是AI下一步大规模爆发的关键的因素,相信随着5G的最终的真正落地,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全新时代即将开启。
-
腾讯领投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森亿智能”C轮融资2019-07-03
-
5G时代,医院信息化水平将迈上大台阶2019-07-03
-
调查:1/3美国人称自己的手机支持5G2019-07-03
-
物联网+人工智能 未来这些事情不用你亲手去做2019-07-02
-
华为MateX5G折叠屏手机发售的意义2019-07-02
-
为什么说5G是边缘的腿,而AI是边缘的魂?2019-07-02
-
5G机遇下 "量额双降"的电视业嗜需更多发展2019-07-02
-
2019剩下的日子里,人工智能会发生什么?2019-07-02
-
全球首份5G排名报告出炉:华为全面领先2019-07-02
-
药监局发布医疗AI产品审批要点,人工智能企业是否准备就绪?2019-07-02
-
从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AI交互还缺什么?2019-07-02
-
GSMA大中华区总裁:5G将是史上最大使用规模的消费者技术2019-07-02
-
与英特尔分道扬镳,苹果的5G业务掉队了吗?2019-07-01
-
大数据产业观察 | 美国更新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至8个重点 浙江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行动方案出炉2019-07-01
-
京港地铁16号线成为全国首条5G信号全覆盖地铁线路2019-07-01